本文来自网络普米族节日 普米族传统节日习俗有哪些
在少数民族中,基本上每个民族都节日习俗,这些传统节日已经与传统文化互相融合,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下面重点介绍这三个传统节日习俗。
1、萨玛节侗族萨玛节流传于贵州及周边的侗族地区,是贵州南部侗族地区现存最古老而盛大的传统节日,有侗族母系氏族社会时期风俗的遗留。
萨玛是侗语的音译,萨即是祖母,玛意为大,萨玛即大祖母。相传在母系氏族社会,侗族的一位英勇善战的女首领,在侗族人民心中,萨玛是最大的神。
萨玛节是侗族现存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一般只允许已婚的妇女和少数德高望重的寨老参加,被人们称之为侗族的妇女节,是侗族母系氏族社会时期风俗的遗留。
萨玛又是传说中的古代女英雄,在侗族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萨玛节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浓厚,对侗族的社会生活影响深刻。
萨玛节在侗族人民的思想观念中有很深的影响,先辈至善的美德对侗族的兴旺发达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尊敬老人等已成为侗族人民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
萨玛是侗寨的保护神、团结神,又是侗族的娱乐神。萨玛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浓厚,对侗族的社会生活有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2、仙女节 仙女节是怒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蕴涵着丰富的怒族文化,怒族的民间舞蹈、传说故事、音乐等,在节日里得到保存和展示。
怒族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流传于云南怒族聚居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延续三天。节庆活动包括祭祀仙女洞并迎接圣水、歌舞求福、体育竞技三大类别。
怒族仙女节的起源,一种说法是源于原始崇拜,另一说法是怒族早期母系氏族尊崇女性的一种遗俗。怒族信奉仙女,以祈求安泰。
怒族仙女节的社会基础相当广泛,体现出原始宗教尤其是自然崇拜的意识及受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对于怒族传统文化传承有着重要价值。
怒族是我国人口较少且跨国境线而居的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文化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冲击,仙女节的传承曾一度中断,70年代末以后才得以恢复。
仙女节所蕴涵的怒族传统文化依然面临外来文化的剧烈冲击。随着时代的发展,祭祀仙女仪式已渐渐淡化,歌舞求福和体育竞技成为仙女节的主要活动内容。
3、刀杆节傈僳族刀杆节,傈僳语叫阿堂得,意思是爬刀节,它是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的傈僳族,以及彝族的传统节日,节期是每年正月十五日。
上刀山,下火海是刀杆节中主要的习俗表演活动,它再现了山地民族翻山越岭的生活经历及艰苦卓绝精神,同时也是一种民间传统习俗活动。
关于刀杆节的传说:明代兵部尚书王骥受朝廷派遣,率兵马到云南边陲傈僳族居住地区部署军民联防,平息叛逆,收复被侵占的土地,傈僳人民即以过刀杆节的方式纪念这位爱国将领。
现在,原始信仰的内容已被展现健康新颖的唱词和丰富的手上舞蹈动作的“跳嘎”所取代,具有了更广泛的群众性。
刀杆节是傈僳族人民自然崇拜的产物,更是傈僳族人民爱国主义精神和不畏艰险的民族精神的体现。如今,这项惊险的传统祭奠仪式,已演变为僳僳族好汉表演绝技的体育活动。
总之,这些传统少数民族节日,文化底蕴深厚,传承久远,有很好的群众基础,需要弘扬传统文化,加大保护力度,让这些文化瑰宝永远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