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文化周刊|西安地理——生产队的记工员

文化周刊|西安地理——生产队的记工员

阅读量:3619787 2019-10-21




“大锅饭”时期,人们每天劳动三晌(指早晨、中午和下午)算一个劳动日,每个劳动日记10个工分(有的生产队记12个工分)。正所谓“工分工分,社员的命根儿”,工分和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经济收入、口粮等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记工分的事情马虎不得。那时每个生产队都有专门给社员记工分的人,这种人被称为“记工员”,小一点的生产队配一个记工员,大一点的生产队配两个记工员。每天晚上喝罢汤以后,记工员都要在劳动手册里记上每个社员当天的劳动情况,再根据劳动时间把他们应得到的工分记上;月底时,记工员要将每位社员的劳动天数和工分汇总下来,送到会计处,做为年终决算的依据。
  别看记工员在生产队是个“没衔的官”,他们的工作可直接关乎生产队全年收益分配,所以非常受人敬重。社里常把那些政治上可靠,原则性强,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的人选出来担当此项工作。
  上世纪70年代初,我所在的周至县青化公社二庙一队是个比较大的生产队,为了减少社员们的疑心,防止混工事件发生,生产队配有两个记工员,一个是我的童年伙伴“宝宝哥”,另一个是玉峰叔。
  “宝宝哥”姓任,很聪明,书念得好,但是因为家穷,1974年冬天没有读完小学便辍学回到生产队。1975年春,“宝宝哥”被社员们选为记工员,从那时起到1981年,“宝宝哥”一直担任记工员。由于我们队在处理工分的问题上比较科学,加之记工员工作认真负责,所以历年到年终决算时,工分上从未出现过问题。1981年底,“宝宝哥”因患上肺结核而英年早逝。与此同时,我们队实行生产责任制,记工员的工作也随着“大锅饭”时代一起终结了。
【请关注我们】

▲长按上面二维码可关注西晚新视觉▲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