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你们一个月拿多少钱,值得在这地方拼命?”

“你们一个月拿多少钱,值得在这地方拼命?”

阅读量:3640656 2019-10-21




我们欠边海防军人,一声辛苦了!
作者:山人   图片:吴国栋
钻密林、走大漠、巡荒原、战雪域、踏巨浪……略显苍老的容颜、紫外线灼伤过的皮肤、雨雪风沙打磨过的双手……
相信,这是绝大部分人对边海防军人的印象。
记者也是。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边关”二字,自古苍凉而沉重。当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进西藏时准备了130头骡马和牦牛,走到最后仅剩下3头。他危惧地写道:“我们对行星上的这部分与对月球背面同样的一无所知。”
然而,有国必有边,有边必设防。于是,无论高山、海岛还是严寒、酷暑,边海防军人犹如一颗颗钢钉深深的扎根在8万余里的边海防线上,用热血和忠诚捍卫着五星红旗在群山海岛之上迎风飘扬。
1永远不要低估一颗边海防军人的心没有骡马汽车,没有平坦大道,有的只是一颗赤胆忠诚之心。
如果未曾真正地走上哨所,未曾亲眼目睹和亲身体验边防官兵的生活,记者永远都无法想象在物资充裕、交通高度发达、生活如此多彩的今天,我们的边海防军人还在风餐露宿、爬冰卧雪。
喀喇昆仑高原之巅的河尾滩哨所,这里比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大本营还高出218米;詹娘舍哨所,耸立在悬崖峭壁之上甚至连雄鹰都飞不过去的地方;阿拉山口边防哨所,在这里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之说……边防军人就是靠着“三峰骆驼一口锅,顶风冒雪住地窝”的精神在寸草不生、甚至藏羚羊都待不住的地方扎下了根、站稳了脚。
“当兵当到天边边,吃不了苦的不叫男子汉,我就要到最冷的地方去巡逻,我就要到最高的地方摸摸天……”正如歌中所唱,这帮“天边边”的男子汉们,以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辛守卫着祖国的大好河山。
苦吗?累吗?怎么可能不苦!怎么可能不累!大风卷着沙粒像刀子一样刻在脸上;强烈的紫外线灼伤着皮肤,火辣辣的痛;甚至连呼吸都不敢大口大口的……但是那又能怎样,山高人为峰,在边海防军人眼里没有什么能比肩那颗火热的中国心。
“在先辈战斗过的地方,我们只有更加努力戍边卫国,才能不辱使命……”这是三个泉边防连电台台长刘辉在日记中写的一句话。中国960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一寸都曾沾满先辈的鲜血,今天的边海防军人用生命和热血铸造了固若金汤的钢铁边关,有信心也有能力击退一切来犯之敌。
2脚步,主权的印章脚步,踩在大路上只是两行脚印,可踩在巡逻路上就是主权的“印章”。我国8万余里的边海防线上,每一处都刻着官兵对祖国母亲爱的印记。
通往拉则拉哨所,只有一条曲曲折折的小路,70度的陡坡,最窄处仅容得下一只脚;海拔4687米的卓拉哨所位于陡峭的崖壁之上,被称作“挂在天上的哨所”;北湾哨所至今仍保持着1立方米有1700多只蚊虫的纪录……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边海防军人的步伐!他们巡逻路上的每一步,都是对祖国主权的忠诚守护。
边海防作为国家的门户,是保卫国家安全的前哨阵地和维护边疆安宁与稳定的重要屏障,边疆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岛礁、每一片蓝天、每一湾碧水,都是国家领土主权和尊严的体现和象征。
很长一段时间里,一提到边海防,就不禁想起中国近代史。那个时候,中国积贫积弱,处于任人宰割的地步,外敌从我国陆地和海上入侵大大小小数百次,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灾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边海防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结束了近代中国有边无防、疆土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开启了中国边海防的新篇章。
边陲之戍,用保封疆,国之大防,莫过于此。边关的风一次次荡平了国界线上官兵深深的脚窝,却阻挡不了官兵前进的步伐。他们常年驻守在雪域高原、荒漠戈壁、孤寂海岛等边陲一线,在常人难以忍耐的艰辛与困苦磨砺中,用青春和忠诚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红其拉甫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喜马拉雅卫士精神。
边海防军人犹如祖国行走的界碑,拼凑成最可爱的“中国地图”。
3“小白杨“哨所“小白杨”哨所原名塔斯提哨所,80年代初,战士陈福森回家探亲,把哨所的故事讲给母亲听,母亲鼓励他在部队好好干,别想家,还让他带10株白杨树苗回哨所种上,叮嘱他要像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为祖国守好边防。
返回哨所后,陈福森和战友们就把树苗栽在了营房周边,于是这个哨所改名为“小白杨”哨所。
自古边关多艰险,平生踪迹勇士心。哨所,就是边海防军人的根,根在,情不变!
有的哨所官兵们每天把第一缕阳光迎进祖国,有的哨所伸手可摘星,脚下飘浮云,有着诗情画意般的浪漫;有的哨所“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六月下大雪,四季穿棉袄”……然而,只要是祖国的土地,不论多么偏僻和荒凉,总有边海防军人坚定的脚印和伟岸的身影。
守边防就是守国防,守高山就是守江山。
哨所,如同为祖国母亲和千家万户遮风挡雨的门扉,静静的守候着屋内那跳动的灯火。而散布在8万余里边海防线上的哨所,每一个都像“小白杨”哨所一样,有一段边海防军人默默奉献的青春,而把这些哨所用线连接起来,正是这个国家最美的样子。
4此刻,“战味“正浓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兵之德!
在我军历史上首届边海防部队比武竞赛盛会——“边海卫士-2019”的比武竞赛场,此刻,他们身上的“战味”正浓。
随着最后一颗子弹穿透靶纸,信号弹划破夜空,夜间射击课目结束,第一天的比武竞赛落下帷幕。
然而记者的心却久久不能平复,时刻被边防军人的比赛精神感动着。
在综合体能竞赛场,一位旅领导在爬绳时,为了抢得更多时间,减少了停顿次数,导致双手因与绳子摩擦时间过长而鲜血直流。即使这样他也未曾多想,托着30公斤重的弹药箱继续匍匐前行。赛场终点,看到记者向他走来,他笑了笑,摆了摆手:“不要采访我,多采访我的兵,他们更拼!”
随后转身,跑步离开赛场,1、2、3、4的口号声盘旋在赛场上空。
同样是在赛场的终点,一位上等兵下杠后,跪在沙地上,不停地捶沙地,随后大吼一声,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这呐喊声中的遗憾。原来在爬绳时因为绳子交叉,耽误了很多时间,使他无缘小组第一。面对镜头,他不停的说:“我没发挥好,给单位丢人了……”
其实,在边海防人的“战场”,边海防军人不畏强敌,敢打硬拼的事例还有很多:海防某旅连长胡鹏,赛前家属分娩仅回家3天就归队备考;边防某旅士官周裕金参加士兵战斗技能考核时身体不适,却依然咬牙坚持,最终晕倒在终点线上;边防某旅列兵张明赛前患阑尾炎,一天未进食,仍坚持完成战斗体能课目考核;边防某团上等兵李琦,比武期间发烧39.5度,带病完成所有比赛课目;边防某团参谋长刘润生在综合体能爬绳时肩部拉伤,利用左手完成实弹射击……
在这里,我不仅嗅到了“老高原精神”“老西藏精神”“老海岛精神”“喀喇昆仑精神”浓浓的“边防味道”,更被边防军人骨子里那舍我其谁的豪气所折服。
边海防军人的赛场,没有输赢。
因为,每一种付出都值得尊敬,每一滴汗水都应有掌声。
5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小伙子,你们一个月拿多少钱,值得在这地方拼命?”
施工工人因为实在受不了高原的苦,给再多的钱也要下山,临走前问官兵。
连队翻译刘康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了这样一句:“你说,祖国的领土,一寸值多少钱?”
西方曾有学者说:“人类永远没有死亡的经验。” 对于年轻的生命而言,死亡则更加陌生,但是,当使命召唤时,边海防军人总是义无反顾地做出选择——牺牲、奉献。
这让记者想起在“边海卫士-2019”比武赛场的一段采访。当时和一位列兵在聊高原生活,他说,抱着被子爬楼梯都要在中途歇一歇,要不喘不上气来。记者追问道,是刚上高原还没适应,还是一直这样。得到肯定的答复,记者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觉。随后他又轻松的说到,大雪封山的时候,有时候补给送不上来,我们就着雪水吃单兵食品……
记者看着与二十岁的年纪严重不符的容颜,不禁感叹:
我们欠边海防军人,一声辛苦了!
巡逻的道路处处危机四伏,但在守防官兵心中,“祖国”二字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他们必须用生命去守护的边境线。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对巡逻路割舍不下的生死情。
我国8万余里的边海防线上,每一处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每一处都承载着边海防军人背后太多的艰辛和默默无言的付出。
边海防军人,人人都有历险记,个个都有生死录。
每一个都有可歌可泣的故事,每一个都是平凡而又伟大的英雄,我们可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我们知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戍边钢钉。我们可能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我们知道他们为了谁,为了我们、为了祖国。
这次采访拉直了记者对边海防军人所有的问号,拉近了与边海防军人之间的距离。闭上眼睛,记者仿佛看到边海防军人那被雨雪风沙雕刻过的脸上,露出我是边海防军人的自豪笑容。
这个二维码 你可以长按
投稿/ 联系:jiankesan001@163.com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