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盛大举行,气势如虹的军人队伍和所向披靡的武器装备让观看阅兵式的每个人都心潮澎湃。跟很多人一样,刘应文和家人也守在电视机前收看了阅兵式的直播,但和其他人不一样的是,让他们激动的不仅是因为看到了祖国繁荣强大,更是因为想起了67年前也曾在阅兵式中受过检阅的父亲。
刘荣生前照片(翻拍)。本报记者 石中华 摄
1952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周年阅兵式的方阵中,有一位来自海南的军人——刘荣。时年32岁的刘荣,因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表现优秀,被选送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进行深造。毕业后,刘荣回到家乡海南,先后担任通什军分区司令员、原海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长期致力于部队建设与训练工作,直至离休。
1993年,刘荣走完了他光荣的一生,享年73岁。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刘荣99周年诞辰,这位戎马一生的海南军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仍在深深地激励着后辈们,让人们无限缅怀。
视频拍摄:石中华 剪辑:陈欢
珍贵记忆接受国庆阅兵的海南军人
在北京天安门接受毛主席和朱总司令检阅的经历,成为刘荣一生中最珍贵的记忆。他当时的日记,详细地记录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光荣历史。
“今天召开了动员参加国庆节检阅大典大会。首长告诉我们,参加这次大典者代表了全国几百万的军队,代表了全国五万万人民的力量。”刘荣在1952年7月26日的日记中感叹,“参加阅兵的机会难得,可以见到领袖,还可以长知识。我们只能做好,不能做坏。”
1952年7月29日,正式操练开始了。操练很辛苦,但是刘荣十分积极,并且坚持进行文化学习。“今天的操练内容是立正、稍息和各种转法(原地)。如此操练一个月,乃至几个月,我不但不觉得疲劳,还觉得对身体有帮助。回来后,我在午睡后及晚间还做了许多化学题。”刘荣写道。
随着国庆的临近,操练的内容变得越发紧张。凌晨4点半便要起床,洗漱后立即乘车到飞机场开始一天的操练。飞机场平坦宽阔,没有建筑物阴影遮挡,学员们完全暴露在阳光下。刘荣在日记里记录下了操练的情况,同时也记录下因为队列变得更加整齐而感到欣喜的心情。8月14日的日记中,刘荣写道:“今天是出汗最多的一天,每个人身上都似被雨淋过一样。不过因为操场平坦,操练起来较整齐,很好看,这是以前所没有过的。”
8月30日,刘荣和同学们到达北京,开始和其他参加检阅的部队、院校一起操练。看到其他部队、院校优秀的操练后,刘荣感觉到自己和同学们仍需努力。他写道,“在南京最后一个星期的操练,看起来我们好像差不多了。但到这里和大家一起操练起来,那我们就差得多了。大家都感到我们必须加劲赶。如此操练一天,大部分同学比在南京时好得多了。”
9月5日的预阅中,东北初级步校出色的操演更是深深地激励了刘荣,使他暗下决心要更加努力。“的确东北初级步校操演得很整齐,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加油。”刘荣写道。
1952年10月1日,终于到了正式接受检阅的日子。当天值日的刘荣凌晨2点左右就起了床,经过检查服装、提前练习等环节之后,在当天上午10点半参加了操演。“今天不论是哪一位都用尽了自己的所能用之力量进行动作,所以在动作、精神上都比之前预阅好得多。”刘荣记录道,“我在敬礼时看见了毛主席,看起来毛主席很是年轻而健康,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大幸运。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刘荣子女们展示父亲生前作战指挥图。本报记者 石中华 摄
戎马一生满怀革命热血的琼纵战士
刘荣出生于1920年,父亲早年参加革命,受尽磨难但坚忍不拔,常常给刘荣讲革命故事。受父亲影响,1939年日寇侵略海南时,刚刚初中毕业的刘荣毅然告别分娩十几天的妻子,参加了广东省第十四区民兵抗日自卫团独立队第五中队,开始了他的军人生涯。
入伍后不久,艰苦的生活使刘荣十分思念家人。他在自传中写道:“由于一时过不惯行军的艰苦生活,使我产生了想家的念头。虽然想家,但我决不当亡国奴。”在父亲的鼓励下、部队的教育下,刘荣渐渐习惯了部队生活,作战经验也越发丰富。战争期间,刘荣作战勇敢灵活,多次率领战士们以劣势兵力和武器打退优势兵力敌人的进攻,有力地配合了渡海作战。
解放后,刘荣被选送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就读,以全校第一名的优秀成绩毕业,并留校任射击教授会副主任。有一次,刘荣在苏联专家面前接受射击挑战,他扬手一枪击中二鸟,使苏联专家深深折服,成为威名远扬的神枪手。学校里的一位领导曾感叹,“战争年代的神枪手很多,但能成为射击教授的人凤毛麟角。”
195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解散,刘荣回到广州军区报道。有人告诉他,海南正缺一位擅长射击和队列的军事干部。本来将被分配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55军的刘荣主动请缨要求回到家乡海南,为加强边防要塞建设贡献力量。回到海南后,刘荣全身心投入工作,长期致力于部队建设与训练,支持地方工作。直到1987年,这位守卫了海南岛48年的军人从岗位中离休后,仍然努力地发挥着余热,与战友们共同编写了《琼崖纵队史》,并通过作报告、开讲座等方式,为革命传统教育出力。
1967年至1973年期间,刘荣身兼多职,担任着海南军区副司令员、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党委书记等职位,当时在他身边担任警卫员的林道川见证了他忙碌的工作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在跟着首长的几年里,我深深体会到他是一个伟大而朴实的人,是一位清廉的领导。”林道川回忆,那时刘荣所任职地区的部队工作较为成熟,但地方的工农业生产工作等有所欠缺。为了把地方工作做好,刘荣经常整天泡在农村、田间,与民众交流,赢得了当地黎族苗族人民的深切爱戴。“当时首长在他那个位置上,享受物质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但他对此毫无兴趣。上山下乡他从不嫌苦累,必须用车时就坐最普通的帆布车,夏天很热,灰尘也多,但他非常坦然。”林道川说。
担任刘荣警卫员期间,林道川年仅二十出头。他说,刘荣严谨敬业的工作态度和平易近人的待人态度让他深受影响。刘荣对身边的人既严格又爱护,对作为警卫员的林道川更是如此。当林道川在刘荣身边时,刘荣总是用严格的标准要求他,而当林道川所属的连队向刘荣征求工作情况时,刘荣又会给予高度的评价。“我是他的警卫员,但他把我当成家人一样看待。每当他家里做了好些的饭菜,他总会邀我去和他的家人一同用餐。”林道川动情地说:“我始终很感激首长对我的关心和照顾。”
同样担任过刘荣警卫员的朱秀平也有着相似的感想。“我在刘荣首长身边三年多,知道首长的一些为人处事。”朱秀平告诉记者,“他负责部队的训练时,经常到一线和战士一起摸爬滚打,对战士们手把手地教、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练。虽然是首长,但他为人谦和,很有威信,深受官兵们的爱戴。”
“工作敬业”“生活清廉”,这是林道川和朱秀平在描述刘荣时说得最多的两个词。刘荣在生活中十分俭朴,吃的是粗茶淡饭,衣服、被褥都打满了补丁。就连1939年时家中被日寇放火烧毁的庭院,刘荣也没有将其重建修复。他始终挂念着贫困的老区人民,将节衣缩食省下来的钱、粮票、布票都捐给了他们。直至1993年刘荣去世,庭院中央仍然空空荡荡,残留着当年被烧毁的痕迹。
刘荣生前使用过的背包。本报记者 石中华 摄
家国情怀激励子女继承遗志为国奉献
在战斗和工作中,刘荣英勇顽强,兢兢业业;在生活和感情上,刘荣细腻宽容,对家人无微不至。他爱戎装,也爱亲人。
1938年,刘荣与妻子郑秋桂成婚,二人共同生育了6名子女。在子女们的印象中,父亲很严肃,总是默默地用行动表达着关爱。“平常父亲很少和我们说说笑笑,但是家里的大小事他都放在心上。”刘荣的大女儿刘少霞回忆道,“他工作有空时,还会亲自去选购布料给家人做衣服。”
在妻子郑秋桂眼里,丈夫是一颗守护家庭的大树,更是一名值得敬佩的军人。1939年刘荣决定入伍时,郑秋桂刚产下儿子仅十余天,家庭需要刘荣,革命队伍也需要刘荣。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在郑秋桂的支持下,刘荣投身革命事业。在后来的日子里,郑秋桂始终保持着这样的态度,尽最大努力照料好家庭,用实际行动支持着丈夫的工作。
受到父亲的影响,刘荣的二儿子、二女儿、三儿子也自愿入伍成为军人,投身守卫海南岛的事业。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期间,平日里少言的刘荣特意把三儿子刘小明叫到身边,叮嘱他:“如果组织调你到前线,你一定要去。不要因为我担任海南军区副司令员,就产生别的想法。”刘小明回答父亲,“我是一名军人,更是您教育长大的儿子,保家卫国是我义不容辞的使命。如果组织需要我,我一定会尽全力。”时隔多年谈起这件事,刘小明仍然记忆犹新,“我真切地感受到,父亲有着一颗赤诚的爱党爱国之心,不论何时都不曾忘记。”
“父亲常常提到‘亲者严,疏者宽’这句话,在实际行动中他也是这么做的。”刘荣的二儿子刘应文说,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刘荣总是对子女们严格要求,不许子女们懒惰,更不许子女们因为他的身份而有优越感。在刘荣的教育下,子女们锻炼出了吃苦耐劳、踏实上进的性格,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先后获得了优秀党员、全军先进个人、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临终前,刘荣把子女们叫到床边嘱咐说:“没有共产党,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们今天,你们一定要努力工作,创造美好的未来。”
“父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后我们会继续继承他的遗志,将他教给我们的东西一代代地传承下去,让每个后代都有志于为国家社会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为国家更加强大献上绵薄之力。”刘应文说。
刘荣生前保存大量作战书籍。本报记者 石中华 摄
亲朋缅怀
儿子刘小明:父亲生前常常跟我们说,要听党的话、跟党走,不要忘本。用今天的话来说,他的意思就是“不忘初心”。虽然他离开了,但是他的精神和教诲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女儿刘少琴:父亲戎马一生,为民族独立解放浴血沙场,为国防建设献出自己毕生精力。如今已经是和平年代,我们想将他艰苦朴素、恪尽职守的作风一直传承下去,相信能够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警卫员林道川:如今,首长已经离开我们20多年,但我永远怀念他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同时,我也想号召大家学习和颂扬首长无私无畏的精神。我想对首长说,历史不会忘记您,我们不会忘记您。
(点击下方 点亮蜡烛 告慰逝者)
▼
来源:海口日报
记者:陈歆卓
监制:余加亮
审稿:陈璐
编辑:张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