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第32期【一研一得】李亚平:重读《荆轲刺秦王》

第32期【一研一得】李亚平:重读《荆轲刺秦王》

阅读量:3641241 2019-10-21



重读《荆轲刺秦王》
文|李亚平     图|来源于网络

       语文课文中所选的每篇古文,第一条注释注明其出处。人教版高中必修一课文《荆轲刺秦王》。首条注释:“选自《战国策·燕策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6版)。”[1]P18目地就是告诉我们选文的出处,因为这是选文,内容就不是很完整。我们要知道荆轲刺秦王的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荆轲的人物形象。我们就应该去读《战国策·燕策三》,选入教材的《荆轲刺秦王》内容在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中也有记载。因此,读了《史记·刺客列传》来重新认知荆轲刺秦王这一行动。
       读完《史记·刺客列传》,有三个疑惑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其一,荆轲是一位真正的武士吗?其二,太子丹对荆轲是知遇之恩吗?其三,荆轲对太子丹是士为知己者死吗?
01
疑惑一:荆轲是一位真正的武士吗?
       荆轲是卫人,他的先辈们本是齐人,后来荆轲到了卫国,卫国人叫他“庆卿”,到了燕国的时候,燕人就叫他荆卿。读过史记的读者都知道司马迁在开篇会对当事者特长做个介绍,比如在《史记·项羽本纪》写项羽:“籍长八尺有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2]P669我们就可知道项羽勇武多力。那么在《刺客列传》中是这样描述荆轲的: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沈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首先在《史记·刺客列传》中司马迁两次写过荆轲“好读书击剑”和“为人沈深好书”,而且还把“好书”放到击剑前面,这里可以看到荆轲是喜欢读书的,学剑可能也就只是一个业余爱好,并不是专攻的,而且他到一个地方所游诸侯,都是跟贤能之士结交,他结交的并不是武士或者是义士之类的人才。而且在《刺客列传》中,笔墨不多的秦舞阳都有句介绍:“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三,杀人,人不敢仵视”[3]P5501写出秦舞阳是一个勇士,在《刺客列传》中长达三千多字对荆轲事迹的描写中,司马迁没有用“勇士”二字来描写荆轲,可见,在作者笔中,荆轲不是一位勇士和武士。
       其次,荆轲曾经到过榆次和邯郸,分别与盖聂论剑、鲁句践博。荆轲曾被盖聂瞪着眼睛目视着,荆轲就逃走了;和鲁句践争论棋子该下哪里时,鲁句践只不过是呵斥了一声,荆轲又偷偷的逃走了。这里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武士的形象,也可以说是一个懦弱者形象,不是大丈夫所为,这也为后面荆轲刺杀秦王不成功做了铺垫。
      最后,“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箕踞”一词课文中注释为:“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4]P20这样一种形象会让我们想到的是文人形象,而不是武士形象。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文士的形象,而不是武士,很多人把荆轲刺秦失败归结为秦国的强大又或者是荆轲剑术不精,其实从一开始就注定荆轲刺秦以失败告终。
02
疑惑二:燕太子丹对荆轲是知遇之恩吗?
      太子丹知道荆轲是因为鞠武推荐田光,田光因为年迈不能为国家效劳而向太子丹推荐荆轲,并且田光是以自杀来激励荆轲。明明是推荐,这里田光为什么要以自杀来激励荆轲呢?可能田光他自己也知道荆轲不愿意出使这一使命,唯有以死相逼。荆轲一开始是不愿意接受刺秦使命的,太子丹给荆轲下跪,后面荆轲才答应这一使命。“于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5]P5459燕太子丹对荆轲的“知遇”是在荆轲同意答应出使刺秦任务的前提下才拜尊他为上卿,安排在最高级的客馆里,供给他最高级的食物,甚至达到一切都顺着荆轲。这样的“知遇”,是上级对下级的赏识吗?
     《刺客列传》写的是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人的合传。曹沫为鲁国将军,与齐国作战曾三次战败,鲁庒公依然让曹沫当鲁国的将军。聂政,一个以卖肉为业的屠夫,严仲子多次求见聂政不得见,为聂政的母亲置办一桌酒席、拿黄金百镒赠给聂政的母亲,聂政推辞不受。严仲子说明自己的来意,聂政回绝了,原因是自己的母亲尚在,自己的身体不敢许诺别人,可是即使这样,严仲子依然对聂政很尊重,这才是上级对下级的“知遇”。
03
疑惑三:荆轲对太子丹是“士为知己者死”吗?
      “士,事也。(段玉裁注曰:引申之,凡能事其事者称士。《白虎通》曰:士者事也,任事之称也。故《传》曰:通古今,辨然否,谓之士。)”[6]P20士,就是从事某项事业的人。荆轲出使刺秦王的使命,我们就把刺客这一职业认为是荆轲所从事的职业。
       “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在《刺客列传》中出自豫让之口。豫让最初在范氏及中行氏门下做事,但是却没有得到理解和重用,于是豫让就去投靠智伯,智伯对豫让特别的尊敬宠爱。后为了给智伯报仇,豫让改名换姓,装作一个被判刑服役的人,第一次刺杀赵襄子,未能成功。后又全身涂漆,吞碳让自己变哑,自己的模样谁都认不出来,第二次刺杀赵襄子,结果还是失败,最后自杀而死。豫让曾曰:“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7]P5463豫让为智伯报仇,是因为智伯对他尊敬和宠爱,豫让要报答智伯对他的知遇之恩,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智伯对豫让是国士待之,所以豫让要以国士回报智伯。
       我们再来看荆轲为燕太子丹出使刺秦任务,首先,当太子丹把刺秦任务交给他时,他犹豫了很久,然后推脱说:“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8]P5495其次,我们看到,荆轲一开始是拒绝出使刺秦任务的,后面太子给荆轲叩头,让他不要推辞,在这样一个情况下,荆轲才同意出使刺秦任务。最后,当荆轲同意了,太子丹才对把荆轲尊为上卿,给予他最高的待遇。
       当荆轲答应太子丹时,荆轲并没有为出使刺秦任务做任何“准备”工作,直到“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入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9]P5498去找荆轲时,荆轲才说如今出行没有可让秦国信任的东西,无法接近秦王,想到了因为穷困来投奔太子丹而被秦国赏赐千金购买的人头樊於期。有了樊於期的人头和锋利的匕首,给荆轲配了助手秦舞阳。这个时候荆轲还没有动身的意思,还在拖延,“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改悔,乃复请曰:日已尽矣,荆卿岂有意哉?丹请得先遣秦舞阳。”[10]P5501此时的太子丹已经对荆轲是否出使刺秦任务的诺言产生了怀疑,连最基本的信任都不复存在了,还何谈知己呢?太子丹没有厚礼待遇秦舞阳,在怀疑荆轲无意动身时,太子丹想到的是先遣秦舞阳出使刺秦任务,可见太子丹对荆轲不是知遇,荆轲出使刺秦任务也不是为报知遇之恩,更不是士为知己者死,而是被太子丹一步一步逼上刺秦道路的。
       像《荆轲刺秦王》这一类史传类文言文,不仅是学生学习古汉语知识的重要材料,更是学生了解史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的重要文章。对于荆轲的人和事件,历来都是仁者见人,智者见智。我们要在阅读完整的史料基础上来辩证分析看待荆轲出使刺秦任务。
参考文献:
[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必修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3]、[5]、[7]、[8]、[9]、[10]韩兆琦.史记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0.
[6] 段玉裁.说文解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作者简介
李亚平,女,中共党员,语文教育硕士,一个爱运动、爱阅读的语文老师。曲靖市民族中学语文工作坊“余温写意”栏目负责人。
   本期责编:朱兴丽
栏目负责:张威
   执行主编:李艳春
投稿邮箱:1501012682@qq.com
 曲靖市民族中学语文工作坊简介
     曲靖市民族中学语文工作坊于2019年7月成立,设有两位导师董一菲老师和任玲老师,一位顾问寸颖老师,一位工作坊主持人李艳春老师,一位副主持人朱彦憬老师,及17位工作坊成员。
     工作坊本着落实学校深化教育教学研究,提高广大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导思想,以写促读,以读促研,以研促教。研读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探究课堂教学艺术,研究中高考,博览群书,用心感悟生活,指导学生习作。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