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人美教育丨中学美术“古代山水画”教学视频课——以《洛神赋图》为例

人美教育丨中学美术“古代山水画”教学视频课——以《洛神赋图》为例

阅读量:3642847 2019-10-21



在中学的美术教学中,“中国古代山水画”单元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如何采用恰当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准确把握、系统了解演化了数百年的中国古代山水画脉络和艺术特征,是美术老师面临的挑战。
在本期的“教学案例”栏目中,我们以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陈思洋老师的中国古代山水画教学示范课为例,从课程准备、现场讲解、课后思考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展示,希望能给老师们提供启发,也欢迎更多的美术老师和我们分享教学中的点滴。
 授课老师 
陈思洋: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 中学二级教师
点击播放按钮,进入古代山水画的课程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山水画代表作品的主要特点,包括色彩技法、构图布局、细节刻画、意境氛围四个方面,感受中国山水画之美。
技能目标
通过合作探索,能结合多方面的知识,从不同角度,对山水画进行分析和评述。
情感目标
在体验、感受与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美与内在含义的同时,提高文化自信,促进审美观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山水画重要时期代表作品主要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的掌握。
教学难点
结合多方面知识,对中国山水画进行分析,表达自己对山水画美的理解与看法。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以合作探究为主要手段,通过引导、讲授、问答、参考资料、交流互动等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
相关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
结合导学案与资料,做好课前预学。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学
将导学案提前发放给学生,请他们进行课前预学。导学案中包含内容有:中国山水画重要朝代的相关历史与画家简介、中国历史年表与世界历史年表、宋代郭熙《林泉高致》译文节选、王国维《人间词话》节选、思维导图表两张。此外,还请学生搜集描写山水的古诗词。
(二)情景导入
《洛神赋图》是顾恺之在曹植诗作基础上创作的创世佳作,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进入到作品勾描的意境和故事中,可以采取情景导入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我讲一个故事”,随后引出《洛神赋图》。
授  课 
(一)中国山水画的起源
山水画早在东晋时期就已初见端倪,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同学们按照思维导图建立对作品的系统认识。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具体方式如下:
思维导图
老师
请同学们观察这幅作品,请问它与你们脑海中的山水画有何不同?(展示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学生 
这幅山水画为长卷,画中的人物很大,山树很小。

老师小结
在此幅作品中,山水的形态已经产生,但仍是作为人物的陪衬与格挡,“人大于山,水不容泛”。在细节刻画方面,表现方式仍显稚拙,“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
老师
为什么中国山水画会产生于这个时期?(播放两晋交替的短视频。)
学生 
政治、社会发展、绘画水平都会影响到山水画的产生。(学生通过课前预学,结合历史资料,以组为单位进行抢答与分析。)

老师
下面老师从当时的社会形态、地理环境及思想哲学等方面来跟大家一起分析。
·社会形势
“五胡乱华”后,政治中心由北向南转移,大量北方汉族文人士大夫被迫来到江南。
·地理环境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
江南水乡,气候温暖,景致怡人。自然元素大量进入文学与艺术中。
·哲学思想
道家老庄哲学盛行,人们渴望逃离当时社会的混乱与动荡。山水田园诗的出现,让人对自然产生极度的向往。
(二)最早的中国山水画独立代表作品《游春图》的特点分析
随着隋朝统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许多文艺风俗流传下来,同时也比之前有了较大的突破。在着重分析《游春图》的特点时,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带领学生由浅入深进入作品,并通过“问题串”的方式,加深印象。具体方式如下:
老师
请大家通过对比这两幅作品,以小组为单位,从色彩技法、构图布局、细节刻画、气氛意境、文本体现这五个角度,对《游春图》画法的创新与突破进行分析,聆听别组的发言,一边思考,一边填写思维导图。(以抽签的方式,每个小组各完成一部分,把问题串回答完整。)
·色彩技法
问题串
? 你在画面中看到了哪些颜色?
? 用色是浓还是淡?
? 这些颜色分别用来表现什么?
? 与《洛神赋图》相比,《游春图》的用色有哪些不同?
小结:这幅《游春图》用色淡雅,以石青、石绿赋色(青绿山水的开端),山脚处用金泥晕染,此时,皴法还未出现。
·构图布局
问题串
? 你能推测出观者是从哪里观看美景的吗?
? 视野怎么样?
? 画面的人在哪里?
? 哪几个人和哪几棵树离我们更近?
? 从构图布局上来看,《游春图》与《洛神赋图》有哪些不同?
小结:此幅作品为鸟瞰视角,景致开阔,人物被缩小成了景色的点缀,景色与人物的比例遵循远高近低、近大远小的规律,形成层次。
·细节刻画
问题串
? 画中人物都在干什么?
? 你能找到两棵长得一样的树吗?
? 除了山、树、人,你还看到了什么?
? 在细节刻画方面,与《洛神赋图》有哪些不同?
小结:此幅作品描画细致,屋船、山岭、人物等虽小,却能准确地表现出形态结构及着装和动作。树木则不再单一,而是出现不同的形态,相比《洛神赋图》有了明显的突破。
·画面气氛与意境
问题串
? 如何看出这是一幅春日景象?
? 哪些细节能体现出来?
? 气氛与意境与《洛神赋图》相比有哪些不同?
小结:此幅作品对季节和气象的表现细腻,辽阔的水面波光潋滟,近处桃花正在绽放。远山青翠,几朵白云从林间徐徐涌出,咫尺千里,春日意境显现,画中游人的心态不难体会。“可行、可观、可游、可居。”——《林泉高致》
老师
你能说出几句描写春的诗句吗?
学生 
“临春风思浩荡”“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

老师总结
从这幅《游春图》开始,中国山水画终于以独立的形式表现出来。唐代王维创水墨山水画,至五代成熟,南北派划分:北派荆关(荆浩、关仝)墨色雄浑、萧索、苍凉。南派董巨(董源、巨然)淡墨显江南平淡、天真之气。
(三)宋代山水画的主要特征
此环节任务难度加大,用5分钟的时间,各组结合下发的资料分工合作。
1
根据学到的分析方法,运用思维导图辅助梳理,对作品的艺术特点进行简单分析。
2
分别对宋代的一位代表画家及其作品进行合作式探究,并且与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3
谈谈对宋代山水的美的独到理解。(可结合文学、历史、地理等方面知识进行拓展补充。)
各组上台展示(每组3分钟),下一组可将本组的作品与上一组的作对比。
·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等。
·南宋:马远的《踏歌图》、夏圭的《溪山清远图》等。
展示完毕后,其余小组也可对别组进行补充,老师总结。
结课与拓展——学以致用
(一)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
1
中国山水画的起源。
2
中国山水画独立的标志《游春图》的主要艺术特点。
3
宋代山水画代表作品的特点分析。
(二)欣赏文艺复兴时期西方风景画,并提出其显注特点,引出拓展作业
欣赏西方风景画,目的在于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尝试将不同时期的中国山水画与同时期的西方风景画做比较,从作品的材质、表现方式、历史文化等方面深入分析,体会中西方艺术与文化的不同魅力。这是本节教学内容的延伸,可以让学生在对比中牢记知识点。
(三)总结本课学生学习情况
对学生态度、行为进行表扬,同时指出需改进的地方。中国山水画历史久远,意境深刻,技法高超,内涵博大。今天我们只是化繁为简,期待大家能在日后再化简为繁,更深入地探索、研究中国艺术文化的魅力。
本文改编自《中国中小学美术》2019年第8期
《咫尺千里 独树一帜
——中国古代山水画教学案例》
作者:陈思洋
(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中学二级教师)
融媒体主编:赵军平、金萌萌
融媒体执行主编:张书云
融媒体副主编:张舒、范雨萌
微信编辑/排版制作:王珏英
《中国中小学美术》2019年第9期
点击图片购买
- END -

扫码关注更多信息

 商业合作或投稿
联系电话 010-67517851
 QQ:483862710
 邮箱:483862710@qq.com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