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讲,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赏析文本的能力,再加上本组课文前两篇文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感情基础。所以本课教学重点是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走进作者与作者情感相融,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1. 把握课文内容。
2. 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3.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桂花雨》是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叙事散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作家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课文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一如桂花,散发着浓浓的思乡怀旧情韵,读后让人回味绵长。
知识与技能:
认识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写“桂花、糕饼、木兰花”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抓住重点词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重点: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课件展示法、自主合作探究、点拨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桂花的相关图片资料、作者资料。
学生准备:学生按照课前阅读提示默读课文并做预习批注。?
使用教材
散文的精髓是“形散而神不散”,爱花香、摇花乐、忆花雨,写得始终
是“桂花”, “香”则是串起这些内容的一条主线。这“香”贯穿文本,从“香”中透露出的情思,若是一个场景,一个片断的 教学 ,则教学过程支离破碎,破坏了文章的美感。因此,本课我便由“香”字入手,引导学生寻“香”悟“情”,开展自读自悟。在教学中抓住这样的几个关键处引导学生体会情感:一是文中的两处“浸”字,二是第三自然段体验“摇花乐”部分。
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在现实生活中,你见过哪种雨?
2.有一种雨,你们肯定没有见过,那就是——(板书:7、桂花雨)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3.引导学生简单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桂花和作者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画出不懂的词语。
(2)出示词语,过字词关。(3)指导书写。
三、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思考:作者围绕桂花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
2.为每件事起一个小标题。
3.对课文进行分段
倾盆大雨、瓢泼大雨、暴风骤雨、牛毛细雨、绵绵细雨
齐读并书空课题
交流关于桂花和作者的资料
学生交流字词读音和书写方面的注意点,并及时巩固。
三件事。
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接着详细的写了摇桂花的事,最后写在杭州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
第一部分:(1-2)爱桂花
第二部分:(3-6)摇桂花
第三部分:(7-8)思桂花
这一环节以设置问题的形式引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
这一环节给了学生充分的预习交流时间,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的基础上,独立学习字词。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作者围绕桂花写了哪几件事?用小标题的形式汇报。
二、赏读“爱桂花”
默读1-2自然段,哪些语句表达出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三、细品“桂花香”,感受“摇花乐”
1.作者喜爱桂花,是喜爱桂花的什么?
2. 这个“香”字几乎在每个自然段中都有出现,可以说它贯穿了全文。那么请同学们拿起笔画出带有香字的句子。
3.这些句子中都有一个香字,它们的写法是否一样呢?
4.小组合作探究:
同样的一个香字,在作者的笔下有多种不同的写法,同学们拿起笔边读边品,写下你的发现和感受,然后与组员交流。
5.过渡:桂花不仅香飘十里而且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勾画出描写“摇花乐”的句子并体会。
6.读出摇花的快乐
四、品悟“桂花情”
1.过渡:是呀,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人们每时每刻都能享受着桂花带给他们的快乐。后来,作者一家去了杭州,杭州小山上的桂花香飘十里。
课件出示:可是母亲常常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桂花。”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 有感情朗读,读出母亲话语里的惆怅和怀念。
五、课后迁移,升华认识
介绍作者琦君的其他作品,并出示《烟愁》、《家乡味》片段。
六、作业设计:
1.仿写句子: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桂花。”
________再_______,也比不上___________。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2)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
勾画出表达出作者喜爱桂花的句子
对比、欲扬先抑
学生画出并汇报: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
(3)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4)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5)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6)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7)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学生默读、品味、批注;
学生汇报交流:
第5句中的“浸”和第6句的“香飘十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第3句和第7句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第4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故乡的桂花里有亲情、有乡情、有回忆。
多种形式朗读。
有感情朗读《烟愁》、《家乡味》片段并体会。
学生仿写并交流
学生朗读句子并谈体会
回顾旧知,从而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引导学生找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并学习写作手法
由“香”字入手,引导学生寻“香”悟“情”,开展自读自悟
探究写作手法的异同点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写作手法以及对重点字词的理解
通过读、勾画、批注来感悟“摇花乐”
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进一步剖析感悟“桂花情”
通过反复的朗读,能更进一步领悟“思桂花”之情,进而将感情与作者相融,达到升华。
扩展课后阅读内容,让学生能进一步体会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及时有效的巩固
板书 阵阵桂花雨 片片桂花情
点击原文链接直接下载本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