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历史发展 C.更正教神学
阅读量:3660148
2019-10-22
目录
I. 介绍(0:29)
II. 新约(2:55)
A. 系统神学(3:58)
1.符合圣经(6:38)
2.符合逻辑(9:00)
3.符合传统(10:46)
B. 新约神学(13:10)
1.多元性(15:00)
2.教牧特点(17:42)
3.文学体裁(19:58)
4.基本框架(21:25)
III. 历史发展(26:50)
A. 早期教父神学(30:28)
1.文化变迁(30:55)
2.神学变迁(34:48)
B. 中世纪神学(45:15)
1.文化变迁(46:00)
2.神学变迁(48:00)
C. 更正教神学(1:03:00)
1.早期改教者(1:03:50)
2.正统的信仰告白(1:08:30)
3.现代系统神学(1:11:49)
IV. 价值性和危险性(1:15:22)
A.基督徒人生(1:18:20)
1.促进(1:19:28)
2.拦阻(1:22:03)
B. 群体互动(1:24:13)
1.促进(1:25:18)
2.拦阻(1:27:03)
C. 释经(1:28:45)
1.促进(1:32:50)
2.拦阻(1:34:00)
V. 总结 (1:35:20)
内容
我们已经看到了,基督教神学的方式,从新约的模式转向希腊文化的思维方式 。首先,在教父时期,转向新柏拉图主义的二元论;接着,在中世纪时期,转向亚里斯多德的理性主义,现在,我们就把注意力转向更正教神学的方式,来比较这些发展。
C.更正教神学
有很多种方式来查看更正教神学,但是我们必须把我们自己限定在一个小的范围之内。我们要看更正教神学的三个阶段:第一,16世纪早期改教者的神学;第二,传统的更正教信条或信仰告白;第三,现代更正教的系统神学。让我们从早期改教者的神学开始。
1.早期改教者
早期更正教神学的目标是,按照和基于圣经自身的内容来重新建构基督教的神学,比如,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深深献身在再次主张圣经在神学中的权威。他们主要透过直接钻研和解释圣经的经文,来反驳当时来自保守的罗马天主教以及激进的重洗派的挑战。结果,路德和加尔文都没有写下任何神学论著,是直接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系统神学。这个责任落到了路德的继承人菲利普·墨兰顿和加尔文的追随者塞奥多·伯撒身上,他们对早期的更正教神学做了更为系统的整理。即便如此,早期改教者的神学著作中,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早期教父神学和经院神学的特点。让我们以加尔文著名的基督教要义为例子来考量。《要义》起初是为了辩护更正教被指控为异端而写的。但是,在更正教的辩护观点中,加尔文对建立神学的方法表现出了重要的亲和力,综合了在改教之前的多个世纪中就已形成的这些方法。如果说加尔文只是随从教父神学或经院神学的模式,显然是不公平的。然而,在《要义》中,他的方式显示了对亚里斯多德逻辑的极大关注。他借用了技术术语;他大量使用命题来表达他的神学;在论证中建立三段论来进行推论;按照出自上而下神学的优先次序来定规他的神学。时间不允许我们从加尔文的著作中,对这些事项逐一阐释,但是,我们很容易看到,他认可理性成为神学中一个主要的工具,而且看到他如何顺从自上而下神学的优先次序。另一方面,请注意加尔文肯定了研究辩证和逻辑方法所带来的益处,即便它们是由非信徒们发展出来的。 在第二卷第2章,他写道,“如果主愿意藉着非信徒的劳力与服务,使我们得着物理,逻辑,数学,和其他类似科学的援助,我们就当接受;如果我们不好好利用上帝所赐的恩赐,恐怕我们就因懒惰而得到应得的处罚。”
赞同运用这些辩证法或逻辑,加尔文的著作常常不仅表现出关注圣经的教导,而且用亚里斯多德相应的逻辑方式来表达圣经的这些教导。另一方面,加尔文的《基督教要义》也大范围地体现出自上而下神学的优先次序,这种方法近似地反映了中世纪神学的结构。《要义》全书分成四卷:第1卷论及对上帝—创造者的认识。这卷书中,加尔文描述神自己和神做为宇宙万物全能的创造者和掌管者。第2卷强调对上帝—救赎者的认识,更多论述属地的问题,神怎样透过基督介入世界,为神的子民完成救恩;第3卷描述领受基督恩典及其益处,和随恩典而来的效果。在此,加尔文解释在基督里成就的救恩,如何应用到个人身上,接受救恩的个人在他们的人生中会得到什么样的祝福和结果;第4卷集中在较低的、较实用的内容:教会、教会的圣礼、以及相关的国家政府。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来,加尔文从高级的、属天的概念到低层的、属地的概念。首先涉及的是在创造物之上、伟大全能的神;然后,论及神在基督里介入人类历史;接下来,是个人的救恩;最后,我们看到,关注的是基督徒日常生活的实际人生。因此,按照他认可的逻辑和自上而下的神学,加尔文继续遵循改教之前教会历史中已发展起来的神学方法和优先次序。除了认识到早期更正教神学依赖更早期的神学发展,我们还要指出更正教信仰告白的传统也是如此。世界不同地方的更正教都产生了一系列正统的要理问答和信条,来概述他们的信仰。
2.正统的信仰告白
我们以写于1647年的《韦斯敏斯德公认信条》为例,考量这时期的神学。和早期的更正教信徒一样,由于他们极其注重圣经的教导,因此如果称韦斯敏斯德神学是严格的经院神学,是不公平的。然而,韦斯敏斯德公认信条确实受到了中世纪特色的神学观点的影响,韦斯敏斯德公认信条大量地依赖专业用语,这方面是借用了亚里斯多德的逻辑学,命题是表达的中心,用三段论来加强神学的陈述,又如何按照自上而下神学的优先次序来安排神学主题的次序。我们可以看到在韦斯敏斯德公认信条中逻辑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在第一章第6段尤其明显,看看他们陈述这个问题的方式:
凡上帝关于他自己的荣耀,人的得救,信仰与生活一切所必须之事的全备旨意,都明明记载在圣经内,或从圣经中得出正当的与必然的结论。
注意这里,所有关于神的荣耀、我们的救恩、信仰和生活的旨意,可以从两方面得到:一方面,这些真理都明明记载在圣经里面,也就是说,圣经清清楚楚地教导一定的基本真理。但是,另一方面,其他重要的基督教教义可能从圣经中得出正当的与必然的结论。这个陈述表明了理性或逻辑在更正教神学中极其重要的作用。更正教神学家在进行神学研究时,他们使用理性和逻辑来得出圣经隐含的意思。用此方式, 韦斯敏斯德公认信条十分明确地倾向早期神学的方法。除此之外,韦斯敏斯德公认信条的总体结构也显示了自上而下神学的优先次序,信条的章节遵循的就是这个次序。第1章题为论圣经,紧接之后的第2章和第3章专注在最高层的属灵真实:神自己;接着,第4和第5章,涉及的是创造;然后,转向进一步更为的世界或普通的主题,第6章一直到17章处理的是人类的堕落犯罪,同时需要救赎。接下来,第18章到31章,才开始解释更为实际的教会和基督徒人生的事情;最后,第32章和33章,论述世界历史的终结。展现在这个结构里面的神学优先次序,刻画了许多正统更正教信仰告白和要理问答的特点。知道了这些早期更正教神学和正统信仰告白的基本趋向,我们将会看到现代的系统神学仍继续这种倾向。
3.现代系统神学
我们要以普林斯顿神学院查尔斯·贺智的系统神学为例,贺智生活在1797到1878年间。在他的整个系统神学中,贺智把理性和逻辑置于重要地位,他借用传统的技术术语、依赖命题、用严谨的三段论来建立他的神学,遵循自上而下神学的优先次序。在一方面,贺智赞扬理性在神学上的功能,其程度超出了中世纪经院哲学和早期更正教的传统范围。贺智在解释神学家必须类似于现代的科学家那样,来对待他们的学科,请看他的定义方式。在《系统神学》的第1章第5节,他这样写到,
“研究科学的人进行研究的时候有一定的假设。
(1) 他假定他感觉的确实性。…
(2) 他必须也要假定他智力运作的确实性……
(3) 他也必须假定那些不是凭经验而来之真理的确定性……,每一个结果都有一个原因,同样的原因,在同样的情况下,会产生同样的结果。
解释了当时的人们如何对自然科学理解之后,接着,贺智加上了一些关于系统神学的话:
“……圣经对于神学家来说,就像自然对于科学家一样,是他事实的储藏室,探讨圣经的教导所使用的方法,和自然哲学家探讨自然的知识所使用的方法一样。”
因此,我们看到,虽然贺智按照当时的现代科学来变通他对理性和逻辑的理解,但是,作为一个系统神学家,他仍然站在理性和逻辑是建构神学的重要工具这个悠久的历史传统上。另外一方面,贺智的《系统神学》也遵循自上而下神学的优先次序。简单浏览一下他的系统神学,就可以看出他基督教神学概要的总体结构。他的《系统神学》以引言开始,接下来是第一部分,题目是:神论,在此他涉及的是神本身的教义;第二部分的题目是:人论,从优先次序的刻度上挪到人类部分。下面接着是第三部分:救恩论,从神在基督里的工作的最高概念开始,再向下转到救恩在人类生活上的应用,又到实际的恩典的管道。他遵循着传统的次序,在第五部分结束他的神学:末世论,讲论末后的日子。因此,我们看到,每个时代,忠实的基督徒在不断顺从圣经真理的同时,他们也随着他们所处的外邦人文化的变化,来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表达圣经的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