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二战德国民众的狂热才是最可怕,坚信历史重演,选择不会改变

二战德国民众的狂热才是最可怕,坚信历史重演,选择不会改变

阅读量:3660167 2019-10-22


如今提起日本军国主义,我们总能给其贴上 " 愚昧 " 的标签。总有人认为日军在二战中的暴行都是少数决策者逼迫的,日本百姓实际上并不想参加战争,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痛苦。如果这样想,那就太高估日本人的智商了。经过长达一个世纪的洗脑,大部分日本民众的良知已被抽得一干二净,讲几个故事,就知道当时的日本百姓对这场战争有多么疯狂了。

第二件事也挺蹊跷的,有个日本青年即将应征入伍了,在临行前,他的母亲突然把他叫到跟前,递给他一把小刀说:" 儿子,如果你在战场上要被俘虏了,赶紧用这把刀自杀,好效忠天皇啊!" 末了,老母还不忘补刀一句:" 老娘有仨儿子,死你一个真无所谓,你就安心上路吧。" 一般人要听到母亲这样说,恐怕都怀疑这娘是不是亲的了;然而这个日本兵却是当场哭得稀里哗啦,声称母亲给了他信心,母爱真伟大。

#p# 副标题 #e#
客观地讲,二战中德国百姓对纳粹主义的追捧,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他们对党魁希特勒的个人崇拜。虽然希特勒每次出行都会惨遭围观,但大部分德国人还是没亲眼见过其本人,因此,民间盛传国家元首是一名身材魁梧健壮的帅哥。据说,几乎每一名德国女孩的家中都会有元首的画像或是雕像,整天都得像供奉神仙一样供着,没事了就对着画像花痴,简直跟着了魔一样。

这些看得见的改变做铺垫,加上纳粹喉舌们的一番宣扬,元首一下子就成了超级明星,自然是饱受追捧。当时的德国青年迷元首到了何种程度呢?我们通过一组照片了解一下。


#p# 副标题 #e#
表现在战争中,这样的影响则更加明显:起初作为纳粹党魁私人武装的党卫军,后来成为德国青年的一大人生追求。能否加入,成为判断一名年轻人是否出色的重要标准。而怀着对元首的个人崇拜,德军士兵展现出的战斗意志令人恐惧。在卡昂战役中,有名的 " 奶瓶师 " —— SS 第 12 装甲师,一群未成年或是刚刚成年的德国青年,竟然将英军统帅蒙哥马利麾下精锐的第 2 集团军,挡在卡昂城外长达两个月,彻底打乱了该师的战略部署。


美军在广岛扔原子弹前夕,出于人道主义考虑,最后还是先派了一队飞机,在广岛上空投下了超过 6000 万张传单,以告诫日本民众,美军炸是炸定了,但这次轰炸的对象是顽固的军国主义分子,跟寻常老百姓没仇,如果识相就躲得远远的,省得伤及无辜。在袭击前做警告,相当于是把军事机密告诉了敌人,于情于理,美国这一波已经做得够厚道了。然而,日本民众看到传单后非但不听,反而自发组织 " 大扫除 ",将传单收集起来尽数交给政府。二战末期,当军国主义宣称要 " 一亿玉碎 " 时,年逾七旬的老人和身怀六甲的孕妇甚至都主动拿起 " 武器 ",号称要与盟军 " 侵略者 " 同归于尽。当天皇宣布 " 停战 " 时,日本民众集体沉默,不少人甚至当场两腿一软,面朝皇宫跪倒在地。日本民众的愚昧与狂热令人背后发凉,然而,同样受到极端思想毒害的另一个轴心国集团核心国家,民众表现之疯狂丝毫不逊于日本,却很少被拿来相提并论,甚至还会被视为 " 忠诚 ",这便是纳粹德国。其实,比起日本,德国人对纳粹政权的追捧,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首先,德国作为传统的欧洲强国,霸主级别的存在,一战后却被英法集团一纸《凡尔赛和约》搞得几近灭亡,一个面包卖 1000 亿帝国马克,一升牛奶 3000 亿,失业率高达 40%,国之不国,民不聊生,这让骄傲的德国人咽不下这口气;其次,纳粹党上位后,确实给德国带来了巨大变化,对内几乎消除了失业率,对外逼得英国和法国不得不步步退让,大国的优越感回来了,德国民众心里也是美滋滋。1934 年,希特勒在纽伦堡召开纳粹露天大会,以悼念一战德军阵亡将士与 " 德国重生 " 为主题吸引民众参加。这次会议取得了空前的反响,恐怕连纳粹分子们都要大吃一惊。据称,共有 70 万人参加会议,大部分为德国青年。每当希特勒演讲时,台下青年都会露出如痴如醉的表情,有不少年轻的德国女孩甚至因为不能近距离与元首接触,着急得当场痛哭流涕。夸张的是,相当多的德国城市都把希特勒称为本市的荣誉市民,街头有其等高海报,每天排队合影的人络绎不绝;所到之处,男女老幼夹道相迎,有时拦都拦不住,这可真不是纳粹安排的;在二战期间流行的德国明信片上,德国人把元首跟腓特烈大帝、" 铁血宰相 " 俾斯麦和兴登堡总统相提并论。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