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物理
诺
奖
巡
礼
主讲人:Chris Ormel
For theoretical discoveries in physical cosmology.
For the discovery of an explanet orbiting a solar-type star.
本次报告主要内容是刚刚公布的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相关获奖内容,19年诺奖颁发给James Peelbes、 Michel Mayor、 Didier Queloz三人,为他们宇宙学方面的理论以及系外行星的发现。
Michel Mayor&Didier Queloz
“视向速度法”——利用多普勒效应发现行星
1781年以前,人类已知的行星数目是6。
1920年,这个数字艰难地增加到了9。
但到了今年10月1日,人类发现的行星数目已经增加到了4126。
这些新增的系外行星,寻找起来绝非易事,直到20世纪末,人类才找到了第一批系外行星,其中第一颗便是1995年Michel Mayor和Didier Queloz发现的飞马座51b(严格来说是第一颗绕类似太阳的恒星运转的系外行星)。
而视向速度法,便是他们发现飞马座51b的方法,也是人类第一个可靠的观测系外恒星的方法。简单来说,这种方法是利用行星围绕恒星旋转时对恒星的引力,导致恒星有速度改变,产生光的红移或蓝移,来寻找新的行星。
James Peebles
物理宇宙学方面的理论发现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暗物质、暗能量等
Peebles的贡献则不想前两位那样能简单的说清楚。
自1964年以来,Peebles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物理
领域中,以确定宇宙的起源。
尽管当时大部分人认为这是一条“死胡同”,但Peebles仍然坚持研究,为“大爆炸”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还预测了微波背景辐射,并参与了暗物质、暗能量的研究。
与此同时,他还是1970年代宇宙结构形成理论的先驱。在宇宙学被认为是物理学的严肃的定量分支之前,Peebles一直在研究宇宙学,并完成了许多受人尊敬的工作。
主讲人:Chris Ormel
格罗宁根大学数学和物理科学博士
清华大学副教授
东京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哈勃研究员
NASA 会员
亚历山大·冯·洪堡研究员
德国海德堡马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有:
行星形成的早期阶段:如何从小到大成长
W51冷隔离致密核的状态和演化等。
获奖情况:
Formation of Planetary
Vidi Innovational Research Incentive Scheme grant
同时还是ApJ(天体物理顶级期刊),A&A,MNRAS,Icarus的期刊评论家。
有一点要注意的是:Ormel是荷兰人,他不太会中文哦。
在这里给大家总结一些可能用到的中英文对照,希望能帮到大家。
多普勒效应
红移
蓝移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暗物质
暗能量
宇宙学
Doppler effect
Red shift
Blue shift
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radiation
Dark matter
Dark energy
cosmology
讲座时间地点
时间:10.26 晚18.00
地点:八里台二主楼B205
津南校区综合教学楼C530(直播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