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屠呦呦凭什么?数字告诉你,她是真的牛!
1982年,屠呦呦及其团队发表论文《STUDIES ON THE CONSTITUENTS OF ARTEMISIA ANNUA .2.》,这是最早记录其成果的英文文献。截至2019年9月底,已经获得93次引用,是同学科、同年代发表、同文献类型论文的4.2倍。
施引文献来自药物化学、药学与药理学、植物科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有机化学等117个Web of Science学科。
迄今为止,屠呦呦及其团队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共发表36篇论文,单篇论文最高获415次引用。
屠呦呦及其团队最近一篇被SCI收录的论文是2019年5月的《A Temporizing Solution to Artemisinin Resistance》。文章最后提出,及时在被发现和使用40年后,青蒿素在联合治疗中依然是抗疟药物的首选。
截至2019年9月底,与青蒿素这一主题相关的研究共有8900余篇论文被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其中发表论文最多的国家是美国、英国、中国。
青蒿素相关研究发表论文最多的机构。
高频关键词和国家/地区合作网络。
自1998年以来,青蒿素、青蒿素二氢衍生物及其相关联合用药开展的临床试验共511项,涉及除抗疟外多个治疗的适应症。
青蒿素是中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未来,中国科学家定能为世界带来更多惊喜。
加油,中国科研!
来源:中国科技网
编辑:范琪
审核:侯萌
—END—
微信加群
iNature汇集了4万名生命科学的研究人员及医生。我们组建了80个综合群(16个PI群及64个博士群),同时更具专业专门组建了相关专业群(植物,免疫,细胞,微生物,基因编辑,神经,化学,物理,心血管,肿瘤等群)。温馨提示:进群请备注一下(格式如学校+专业+姓名,如果是PI/教授,请注明是PI/教授,否则就直接默认为在读博士,谢谢)。可以先加小编微信号(love_iNatures),或者是长按二维码,添加小编,之后再进相关的群,非诚勿扰。
▼点击查看相关文章
影响因子|朱健康 | 汤富酬 | 张康| 李红良| 曹雪涛| 施一公
施扬|张锋|David Liu|胰腺癌 | 肺癌
免疫治疗|疼痛|CRISPR|m6A|lincRNA|GPCR
西南医科 | 上海交通 |万里学院|山大|安农
大学排名|科研基金|作者专访|导师选择|植物排行
风云榜 |中国最高引 | 突破10文章|有用邮件
投稿、合作、转载授权事宜
请联系微信ID:18217322697 或邮箱:921253546@qq.com
觉得本文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