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又称:技艺、法术。或者说操作技能、技巧。它是人类在从事各项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
那么网球技术,可以说是在网球运动中积累到的各种经验、知识、规律。
通常网球技术主要泛指:网球技术动作(五大技术体系:正手、反手、发球、截击、高压。还有接发球、切小球、放小球、挑高球、反弹球等)
当然网球身体素质技术、步伐技术、节奏技术、心理技术、技战术技术等也能称之为为:网球技术之一,然而今天主要讨论是技术动作体系范畴。
网球正确的击球动作到底是什么?网球动作球星各有不同谁最规范?网球动作如何模仿?等等等等关于动作的各种问题太多了,我想之所以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终究到底还是没有找到问题的本源,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说。
1.网球技术动作是外在表现,打法和自身素质是核心内涵
往往网球爱好者最经常听到的话就是改动作!改动作!改动作貌似就是网球训练的主题,改动作貌似就是水平进步的标志。照着外在去模仿外在,往往忽略的是重要的。初期训练阶段,教练会利用网球初学的统一规律动作引导你击球,有形无形结合你的身体素质、性格、接受能力等等内在因素,形成属于你自己的击球动作,这时候来到了中期3.0瓶颈阶段,这个时候,就要听老尼克说:找一个你认为信得过靠谱的教练,和他聊聊,来确定你的打法和风格,因为坚定了就会走的更长远。德约科维奇一开始是单反,费德勒一开始是双反,不怕尝试,有些时候就看你如何做决定,并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
2.网球技术动作具有演变性从四巨头球王费德勒、纳达尔、德约科维奇、穆雷、到孟菲尔斯等中坚一代,再到各个ATP层级的职业运动员,技术动作无一不在不断改进和演变中。对技术要求甚至还上升到对器材的改变,参考球王费德勒对拍面的调整。种种表明:没有更好的技术,只有更适合你当前身体素质和能力的技术。当你的素质或打法有了更高或者更有效的调整的时候,动作也要随之改变。当然这些是建立在你已经形成一个稳固的基础技术建模之上的叫改进,稳固的基础技术建模网球的精髓就是在于调整和控制!参考浅析网球运动“控制能力”及“层级进化论”。技术动作由调整(步伐)做铺垫,控制也可以说为战术服务,反过来,调整和战术制约技术动作的演化。
3.网球技术动作要有标签化
何为标签化,即是,看到这个动作便能想起来这位球员。篮球的乔丹、拳击的泰森、网球的桑普拉斯、费德勒、纳达尔、德约、穆雷等等,每个项目的顶尖高手,他们之所以成为经典和传奇,就是因为在他们身上雕刻出了卓越之美,也彰显了凡人身上的神性,这个神性,普通人叫特点,超越普通人的杰出人士就叫标签。
然而我们不希望每个人都成为费德勒、纳达尔。但是,我们至少能做到超越普通人的标签化,即是:自身特点+目标设定+风格设计。纵观国内外,拿我国和日本韩国的顶尖男子球员来说,貌似技术动作打法特点都十分相像。这是非常可怕的,没有突出的标签化设计,可能就永远只是平踏不前。亚洲唯一世界前十的锦织圭,标签化十足,看到锦织圭三个字,立刻会想到:快节奏、跑动强等。施瓦兹曼:底线出色、移动迅速、韧性十足,这就是标签化的力量。
4.重视网球技术动作的有效性
动作有效性的说白了就是外显为:用最小的代价实现击球的质量。质量又分为:深度、角度、旋转、速度、力量等。就像网球传奇费德勒的正手,看似轻松随意,实则隐藏着巨大能量。这也是如今接近40岁高龄,面对身体素质与打法不断革新的网球环境之下,还能处在世界顶端的秘密所在。
5.网球技术动作的全面性与制约性
网球技术精细化程度之高,即便在网球运动的最高层级,还有优胜和制约之分。某神的反手,底线球员的网前(不特指某一位球员怕被粉丝喷)某位顶尖球员的高压、某2米多高的底线等等。
结语:
其实动作的修正自始至终是我们训练的一部分,也是职业选手时常纠结的问题。一点见解供大家参考。然而改动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脱离了量的积累,强度的刺激,单纯的修改动作,只能是画饼充饥、隔靴搔痒。
本文图片素材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