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五位获奖作家现身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他们说了什么?

五位获奖作家现身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他们说了什么?

阅读量:3667533 2019-10-22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
也是文学界盘点成绩的时节
自2018和2019诺贝尔文学奖颁布
引发文学热之后
10月14日晚七点半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颁奖礼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
每四年评选一次的茅盾文学奖
是我国四大文学奖项之一
考点来啦!
今年的获奖作品是什么?
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知识点遗忘啦?
别慌,看图!
△图片来源:微博@新华视点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范围是
2015年至2018年
在中国大陆地区首次成书出版
字数13万字以上的长篇小说
今年有234部符合申报条件的作品参评
为什么这五部作品可以脱颖而出?
这些作品又有何特点?
或许我们可以从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授奖词
及作家获奖感言中找到答案
一起来看看吧!
李洱《应物兄》
《应物兄》的作者李洱最先走上领奖台,这部80余万字的作品前后写了13年。李洱说:“13年中,我们置身其中的世界发生了太多的变化。我们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我们与各种知识的关系,都处在持续不断的变化之中。所有这些变化,都构成了新的现实,它既是对写作者的召唤,也是对写作者的挑战。”

授奖词
《应物兄》庞杂、繁复、渊博,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生活与知识、经验与思想、理性与抒情、严肃与欢闹相激荡的独创性小说景观,显示了力图以新的叙事语法把握浩瀚现实的探索精神。李洱对知识者精神状况的省察,体现着深切的家国情怀,最终指向对中国优秀文明传统的认同和礼敬,指向高贵真醇的君子之风。
陈彦《主角》
“我出生的山乡小县镇安,在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一股文学热潮,青年人几乎个个都在做着热辣辣的文学梦。我就是那时被裹挟进去,40年,再没有停止过丈量、勘测人性与生命温度的脚步。”《主角》的作者陈彦从小说散文创作起步,中途转向戏剧文学,最终又回归小说创作。他说:“我个人的写作体验反复告诫自己,必须写最熟悉的生活,写那些呼之欲出、欲罢不能的生命记忆。”

授奖词
在《主角》中,一个秦腔艺人近半个世纪的际遇映照着广阔的社会现实,众多鲜明生动的人物汇合为声音与命运的戏剧,尽显大时代的鸢飞鱼跃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陈彦继承古典叙事传统和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立主干而擅铺陈,于大喜大悲、千回百转中显示了他对民间生活、精神和美学的精湛把握。
徐则臣《北上》
《北上》的作者徐则臣作为本届最年轻的获奖者,称自己在接受褒奖时感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徐则臣在河边生活过多年,这些被大河水气笼罩的岁月,成了他写作最重要的资源,也成就了这部以大运河为主角的《北上》。
“我盯紧那一朵朵浪花和一个个漩涡,想象它们在辽阔的大地上奔走不息。它们走到哪里,我想象中的世界就到了哪里;它们走得有多远,我想象出的世界就可能有多大,我的世界就可能有多大。”

授奖词
在《北上》中,徐则臣以杰出的叙事技艺描绘了关于大运河的《清明上河图》,在百余年的沧桑巨变中,运河两岸的城池与人群、悲欢与梦想次第展开,并最终汇入中国精神的深厚处和高远处。中国人的传统品质和与时俱进的现代意识围绕大运河这一民族生活的重要象征,在21世纪新的世界视野中被重新勘探和展现。
徐怀中《牵风记》
90岁的获奖者徐怀中是历届获奖者中获奖时最年长的一位,他被家人搀扶上台,然而致答词时却精神抖擞、中气十足,令台下观众肃然起敬。2014年,经过一个寂寞而又漫长的创作准备阶段,徐怀中着手打磨长篇《牵风记》。
“赶上改革开放新时代到来,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一艘巨轮,正顺风顺水全速前进,作为离退下来的耄耋老人,同样深受鼓舞与激励。我身心愉悦、精神抖擞,完全放开了手脚,竭力做最后一搏。”徐怀中说,创作这部书的过程堪称痛快淋漓。

授奖词
《牵风记》闪耀着英雄之美、精神之美、情感之美和人性之美。徐怀中以超拔的浪漫主义激情,在雄奇壮阔的革命战争背景下,深情讴歌山川大地上生命的高贵、勇毅、纯真与飞扬,对人与战争、人与自然、人的超越与升华等文学的基本主题展开了新的诠释。金戈铁马与诗书礼乐交相辉映,举重若轻而气势恢弘。
梁晓声《人世间》
《人世间》的作者梁晓声最后登台接受崇高荣誉,他引用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来形容文化在影响世道人心方面的重大责任和庄严信念。
“身为作家,60岁以后我常想这个问题,并且首先想到的是文化的长子文学。我认为就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文学对文化影响世道人心的使命,具有责无旁贷的义务。”梁晓声语气铿锵坚定。

授奖词
在《人世间》中,梁晓声讲述了一代人在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奋斗、成长和相濡以沫的温情,塑造了有情有义、坚韧担当、善良正直的中国人形象群体,具有时代的、生活的和心灵的史诗品质。他坚持和光大现实主义传统,重申理想主义价值,气象正大而情感深沉,显示了审美与历史的统一、艺术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他们的作品风格迥异
文学精神却如出一辙
这份沉甸甸的证书与荣誉
也是五位作家
文学初心与梦想的深刻写照

图片来源于@新华视点
内容整合自人民网-文化频道、央广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