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21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空军五项射击和游泳比赛相继拉开战幕。
承办空军五项射击、游泳、击剑、篮球、障碍跑等运动项目比赛的空军预警学院各场馆,终于迎来了正式比赛的检验。
与空军五项飞行比赛赛场30顶野战帐篷实现各类功能用房不同,运动项目比赛场馆是在预警学院原有体育场馆基础上改建而成的,赛后将作为学院教学训练场所。
所有场馆建设都切实体现了武汉军运会执委会“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也严格落实了上级机关“节俭办赛”的要求。
上午的射击比赛,在改建后的射击馆进行。学院教保处文职参谋、空军五项竞赛委员会场地器材处器材主管孙旭一直盯在现场。
8点半,离正式开赛还有半小时,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相关官员临时提出在迎宾大厅设置运动员临时热身区。孙旭他们立即设置围档,满足了运动员参赛需求。其实比赛正式开始,对负责场馆建设的同志而言,“艰难一日”早已过去,最初还毫无经验、茫然无措的他们,此刻已是胸有成竹,相信所有场馆都能经受接下来几天的比赛考验。
下午,各国运动员来到了位于雪莲体育馆负一层的游泳馆,在设置有障碍物的标准泳道内展开了激烈比拼。而在二楼的击剑馆和篮球馆,作为共用场馆,将在22日进行击剑比赛,于23日进行篮球比赛,22日晚需要对场馆设施进行大调整。
为落实节俭办赛要求,空军五项(运动)比赛场馆建设深化共用节约理念——击剑馆与篮球场馆共用、田径场与障碍跑场地共用、各项目保障功能用房共用。据空军五项竞赛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薛家亮介绍说:“这些举措有效节约了经费开支,提高了场馆使用效益。”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记者细细了解之后发现,场馆建设还不只是节俭那么简单。
去年8月的武汉,室外气温高达39℃,射击馆顶棚的温度在70℃左右。为避开正午施工,他们将施工时间提前到凌晨5点。为鼓舞士气,几名负责同志坚持每天一早就守在施工现场。
射击馆建设过程中,一根32米长的桁架中间部分因自重下沉4厘米,设计单位解释是在合理范围内的正常现象,空军五项竞赛委员会场地器材处副处长何彦峰坚持要求返工。他同设计院同志一起调整结构布局,亲自督促现场施工,直到完全解决。
在场馆改建和器材配置上,他们坚持国产支撑,大力推行保障设备国产化,除击剑剑道外,空军五项(运动)比赛场馆设备器材均采用国产产品。
以过硬作风建设一流场馆,以工匠精神打造精品工程。场馆改建过程中,预警学院参与建设的同志人手一把尺子,随时检查工程质量,以对每一个细节近乎执著的坚持和追求,为国际体育盛会的成功举办注入了充沛底气。
为了实现“办赛水平一流、参赛成绩一流”的总体目标,孙旭和他的战友们从今年4月至今,几乎每天都忙到深夜,加起来只休息了4天。
今天的赛事已经结束,那射击比赛的声声枪响,游泳比赛的朵朵水花,大概正是送给场馆建设者们的掌声和鲜花吧!
文 章:徐同宣 徐爱军 陆 明
图 片:余红春 张 林
编 辑:徐同宣
实习编辑:向 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