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呀!来呀!关注我吧!!
有种流行了五百年的保健食品,它集健身、美白、长寿于一身,数不清的达官显贵文人学士为之疯狂,因之丧生,这就是——五石散。
一、奇效
能疯狂流行五百年的保健食品功效当然得立竿见影,就先从它的的功效说起:
01、精神快感
“吃了五石散,终日high翻天。”这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诗——不对,好像记错了,书圣原话是说:吃了五石散后有飞翔的感觉。
02、肌肤美白,除痘去皱
服用五石散后,面色红润,肌肤白皙娇嫩。
不要误会,这不是给女孩子吃的,男性专用品。六朝时期,男性以白皙娇嫩为美,理想中是白玉般的肌肤。
第一个五石散的大力推广者:曹操的干儿子何晏,他服药后变得肌肤白皙,众人那是羡慕妒忌恨啊。曹操的亲孙子魏明帝尤其不爽,小时候没看出他白啊,肯定是涂粉美白,等于是P的,要揭穿他,大夏天赐给何晏热面汤吃,结果何晏吃得满脸汗,香汗淋漓更显白皙——人家不是P的,是真白,魏明帝服了。
这事当时天下无人不知,想美白不?找何晏要方子去啊,吃五石散的风气一下就传开了。
六朝时代多有白皙秀美的男子,这不是偶然的。
魏明帝眼里的何晏服药前后对比图
03、壮阳
简单地说类似Viagra,但时效很长,且收发自如。
这个就不细说了,自己脑补吧。
04、治病兼强身健体
身体长期虚弱怎么办?——吃五石散
得了急病要死怎么办?——吃五石散
六朝贵族崇尚美白,当然都不运动,多半身体病怏怏的,五石散给他们打开了一扇强身健体之门。
六朝史书里,急病时吃五石散救了性命的例子比比皆是。
05、延年益寿
吃了五石散,胃口特别好,有食量增加几倍的案例。
吃了五石散,精神特别爽,用何晏的话叫做:神明开朗。
吃了五石散,最终要成仙,这才是终极目的。
06、时尚
前五种实际的功效倒也罢了,这最后一条是不可抗拒的。
你想OUT么,不吃五石散就行。
你想当土鳖么?不吃五石散就行。
你不会写诗不会谈玄还想当名士,吃五石散就行。
二、药方
这么多好处,诸位是不是也想看看药方了?
不知这药方是哪个大夫开的?开药方的大夫可不得了,要是不知道他就甭问方子的事了,他叫张仲景——东汉末年的医圣,中古医学理论的创始人,《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的作者。
建安七子里喜欢听驴叫的那个王粲,和这个方子颇有缘份(有缘无份)。
王粲二十多岁时遇见张仲景,医圣告诉他,二十年后你的眉毛会脱落,然后半年就死,我给你开个方子,吃了就没事了。
王粲与你我的直觉一样:遇见大忽悠了。
过了三天见面,张仲景问他,他答道吃过药了。
医圣说,看你的脸色不像吃过药的,不怕死啊?随你吧。
…
二十年后一切如张仲景预测的一一发生。
王粲扑街。
五石散的第一个患者因为拒绝服药而病故,从反面向人们说明了拒绝神药的下场。
药,王粲没吃;
方子,却流传下来。
在张仲景逝去后不久,何晏见到了五石散药方,他也不想想给王粲对症开的药方是否适合自己,大概觉得医圣的方子,肯定错不了,于是就开始吃起来看。
一吃之下,果有奇效。
五石散功效如此神奇,没有不流行的道理,于是在何晏之后,迅速在上流社会普及。
那年头你要是没吃过药,出门都不好意和熟人打招呼。
魏晋宋齐梁陈,基本比较有名的文人几乎没有不吃药的,竹林七贤,个个吃药,王戎还靠着吃药躲过一劫。
王谢子弟,个个吃药,王羲之的好些名帖都是服用五石散的“服药感想”。
篡位的桓玄吃,司马道子也吃。
《世说新语》里,不吃药的寥寥无几。
总之,身居朝堂之上却不吃五石散,是很不入流的。
上行下效,民间迅速形成吃五石散的风气。
三、散发
可吃着吃着,出现问题了。
吃五石散的头几年,一切感觉良好,广大群众无不感觉跟着何晏同志向成仙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可再过几年就不对了:有吃病的,有吃死的。
打个比方吧,吃五石散就像开飞机,起飞相对容易,空中平稳驾驶也不难。
可是遇到雷雨怎么办?
遇到强气流怎么办?
大鸟飞进发动机怎么办?
出了状况可不比地上,搞不好就是机毁人亡。
至于降落,这您就不用操心了,五石散没有这个功能。
一旦吃上了,就是一生一世。
吃五石散容易,后期调养很难。
吃完五石散后,要少量多次地进食,食物必须是凉的,因此又叫“寒食散”。
服用后冬天吃点儿冰尤其好,
另外还必须喝酒,酒却一定要热的(神逻辑)。
李约瑟所盛赞的中国地图学之父:裴秀,就是服药后喝了冷酒死的。
吃药后身体会发冷,冷你还不能多穿衣服,穿厚衣服吃热食必死无疑。
有条件的要光着身子,即使是冬天,刘伶嵇康还有后来的好些名士都这么办,最好是赤裸着躺在冷石头上,也有提倡洗冷水澡的,但因为有洗死的例子后来就洗得少了。
整个过程叫:散发。
服药初期没什么,几年之后,散发过程变得越来越凶险,散不好,轻的后背生个大疮,发疯、瘫痪、致死都是常见的。
王羲之坦腹东床的典故很有名,其实他当时不是想装B,实在是散发活命要紧。
散发之后得出去步行,进一步把五石散的热性散去,叫做:行散。
散步这个词,就是从这儿来的。
但行散和散步还很不同,得快走,走出汗才算数。
吃药之后,皮肤变得白嫩,但特别敏感,
所以只能穿又薄又软的旧衣服,长了虱子都不愿意洗。
所以捉虱子是很有范儿的,好多名士抓虱子的故事都流传千古,这间接说明你在吃五石散,多有面子啊。
四、大神
吃五石散,吃死的越来越多。
人们不禁怀疑,这东西能这么吃么?
这时大神出来了。
古代化学的始祖葛洪,
他说:五石散当然能吃。
你们吃死的原因有二:
一是吃的五石散配方不对,服用药量过大;
二是散发过程不正确。
你们自己胡吃,吃死了还怪起仙药来了,活该吃死。
像五石散这种低级仙药已经满足不了我这种大神级选手了,俺天天炼水银吃,不也延年益寿了么?
大家服了,于是没吃死的那些就振奋精神接着吃,吃死了为止。
此后每隔百十年,当众人疑惑会不会最终都吃死时,就有几位吃五石散成功的大神出来给大家讲讲合理服用的道理。
然后社会上开始下一轮踊跃试吃的热潮。
五、填坑
岁月流转,五百年过去了,眼看吃到了唐朝中期;
据唐代医学家推算,五百年里吃死了上百万人。
要说还得是盛唐,医学家们终于站出来终结这一疯狂的全民保健运动。
一是戒毒。
五石散一旦吃上就停不下来,停药就得死。
唐代医学对戒断治疗有个术语:解散。
但流传下来的解散药方就好几十个,让人不免疑心,这管用么,要管用一个方子不就够了?
二是改药方。
戒断很难,服药者也未必想戒。
医学家们又想出个相当高明的办法:改药方。
这就像治水,靠堵是不行的,要疏导。
一面篡改古籍里的药方,一面在自己的医学专著里收录经修改的药方,通过自身的学术影响力把它扩散出去。
经过唐代系统地销毁并篡改,今天已经看不到五石散原来的药方了。
今天流传五石散的药方,无论是《金匮要略》还是《诸病源侯论》、《千金翼方》,都经过唐朝人善意的篡改。
看看流传至今的方子吧。
百度百科版:钟乳石、紫石英、白石英、硫黄、赤石脂。
百度图片版:看下图。
虽然都不消化,但只吃一点点粉末,基本人畜无害。
我猜测《抱朴子》葛洪的版本更接近:
丹砂、雄黄、白矾、曾青、慈石
因为这里面有雄黄(As2S2),大家可能不熟悉它,但它的亲戚As2O3都认识——砒霜,武家大郎就是被它送走的。
砷也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少量服用砷化物,可以促进表皮细胞代谢,有美白的功效(只说能美容,没说吃多了不会死啊)。
无独有偶,古罗马人用它来治疗痘痘、皮疹和哮喘,十九世纪欧洲则服用砷化物美白除皱。
还有丹砂(HgS),这个加热能炼出水银来。
我疑心这是葛洪自己改的药方,汞除了中毒,对人体没啥益处,而水银的有机化合物实为直接成仙的利器。
这个方子不但被唐人修改过,而且还是不完整的,五石散只是说药方里有五种石材,药方里其余还有十几种相生相克的草药,不知是葛洪保护自己知识产权,还是唐朝人为后人删了。
六、填坑
总之谢天谢地,魏晋时期五石散的确切药方已经失传了!
——从来没有什么东西的失传让后人这么欢欣鼓舞的。
由何晏发起,持续五百年的五石散全民保健运动,至此谢幕。
喜欢?那就关注!
免责声明: 平台发布的文章内容只是为了方便教学,不对其合法性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平台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联系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