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文化延吉】系列第四篇——乡风淳朴 民俗延吉

【文化延吉】系列第四篇——乡风淳朴 民俗延吉

阅读量:3681465 2019-10-22



这是一座自然与人文、
传统与时尚相得益彰的城市,
她把原生态的山水、朝鲜族的风情、
现代化的动感、全民性的快乐融为一体,
多元、多彩又多情。
这里的人民热情、善良、好客,
用勤劳的双手浇灌出全国百强县、
全国双拥模范城、
中国十佳不夜城、
国家级卫生城市、
中国十大生态强县等殊荣,
气度不凡,风韵益盛。
乡风淳朴 民俗延吉
文化延吉
yes yanji——就是延吉。
一座朝鲜族风情浓郁、
生活节奏快慢相宜的城市、
一座“好吃”又好玩的城市,
一座你住得起、离不开的城市。

    延吉是古老的,又是年轻的。说她古老,是因为远在3000多年前,满族的祖先——肃慎人,就在长白山脚下建立了自己的家园;远在周朝,延边地区就已纳入中央政权的管辖之内,被称为“北土”。说延吉年轻,是因为延吉的近代开发才100多年。延吉的近代开发为什么这么晚?这是因为清政府的一项重要“国策”所致。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清政府为保护东北地区这一满族发祥和崛起的龙兴宝地,正式下令对图们江以北大片地区实行封禁,不准平民入内,并掘深壕,植柳树,筑边墙,派兵把关守口,俗称“柳条边”。延吉位于边内封禁区域的腹地,是清朝皇家捕貂、采珠最著名的基地。
     在200年封禁的岁月里,辽阔的延吉大地,虽然渺无人烟,但并没有荒凉颓败。大自然反倒把延吉涵养得水秀山清,林丰草茂,百善成群。日月更替,寒来暑往,生灵万物,葳葳繁荣,一切都按大自然的法则天生天衍,生机勃勃。
乡风淳朴 民俗延吉     
民风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耕耘在延吉这片沃土上的朝鲜族先民,饱尝了拓荒的艰辛,然而他们用乐观的精神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朝鲜族民风民俗,让这里的每一道山梁、每一条溪流都有了动人的故事,使这里成为人们向往的乐土。

特色节日

      
延吉人逢节必过,而且过得花样翻新、隆重热烈。
      在延吉,“六一”是全民的节日,65万人口的城市,过节的市民就达10万之众。这一天,大街、小巷、广场、公园、少年......到处都是身穿节日盛装的人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在家人带领下或郊游或娱乐,欢呼雀跃地庆祝自已的节日。
      1982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正式把8月15日定为“老人节”,将尊老敬老由民间礼俗上升到政府行为,使之法定化。每到此日,从政府、社会到每个家庭,都要举行仪式,为老人庆祝节日。
      走近延吉人的生活,你就会发现,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他们的生活方式,都流露着新潮时尚的气息。他们利用双休日、黄金周,或郊外踏青,或远山戏雪。渐渐地,他们开始近游身边的圣洁山水、地城风情——观长白、游防川、去满天星、赴仙景台、访正觉寺、走雁鸣湖,赏自然、察民俗、尝美味、品特色。
      延吉朝鲜族过着节日化的市民生活,这首先源于他们的民间节日较多。其中,旧历年(元日)、上元节、寨食与清明、端午节、秋夕节为五大节日。此外,还有老人节、传统婚礼、回婚礼、周岁生日宴、花甲宴等节庆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游戏。
1
1
旧历年
      “旧历年”,也叫“元日”,即春节,指的是正月初一,这是朝鲜族一年中最大的节日。这一天,按照朝鲜族自古的习惯,一大早,男女老少都换上节日盛装,小孩子穿上崭新的彩条童衣,大孩子则换上各式各样的鲜艳服装,然后就以“岁餐”(即年饭)的形式开始祭奠活动,朝鲜族称之为“茶礼”(节日里的祭祀活动)。同时,晚辈给长辈拜年,称“岁拜”。长辈们则赏以米花糖果之类,作为岁拜的礼物,也有赏钱的习俗,对青年人则摆席相待,以打糕和汤为主。

      在这天,家家净室新装,除夕“守夜”,初一“岁拜”(拜年),十分热闹。同时要祭祀祖宗,叫作“正月茶礼”。过去,朝鲜族也有贴春联的习惯,但不是春节贴,而是“立春”那天贴,叫做“贴立春榜”,如“立春大吉”“建阳多庆”“天上三阳近,人间五福来”“万事亨通”等。现已改为春节贴春联。从初一到十五,各种娱乐活动轮番登场,男孩子们放风筝,姑娘们跳跳板,老人和年轻人凑到一起玩“掷骰”(朝鲜族游戏的一种,丢掷4根半圆短木块或4个刻着标记的豆,根据得分走棋,相当于汉族撺二象的游戏),这些风俗习惯至今还保留着。
      十二地支,也叫十二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旧习俗依据十二地支,遇地支是已的日子就叫已日(亦称蛇日),为防止蛇虫进屋,要点燃蒿草熏燎房前屋后和院墙脚下:遇地支是子的日子就叫子日(亦称鼠日),要把田梗上的干草点燃,这样做可以把躲藏在田梗中的老鼠、昆虫烧死,以益于农作物。
2

上元节
“上元节”即元宵节(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我国传统佳节,除了汉族之外,中国还有16个少数民族过这一节日,朝鲜族也是我国少数民族中过元宵节的一个,在过节习俗方面,大部分习俗与汉族相同,但其中也不乏一些特色节目。

送灯      朝鲜族人又把元宵节称为“上元节”,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这天,朝鲜族族人要先到祖坟送灯,然后在堂内燃“属”灯,院内挂天灯,院门两旁挂壁灯,还要到河里放灯船。
耳明酒、药饭.五谷饭
节日期间,朝鲜族全家人在早饭前要喝耳明酒,据说喝了这种酒可以耳聪目明。此酒并非特制,凡是在正月十五早晨喝的酒,都叫“耳明酒”。而药饭则是以米、蜂蜜为基本原料,掺大枣、板栗、松子等煮成。因药饭原料较不易凑齐,有时以大米、小米、大黄米、糯米、饭豆五种做的“五谷饭”代替。人们吃了五谷饭,预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火炬战、车战石战      朝鲜族元育节的主要活动是赏月,同时也伴有各种游戏,比如火炬战、车战、石战等。火炬战,叩赛火,看谁的火炬最亮,燃的时间最长。车战,是两辆车相撞,比谁的车结实。石战,指两伙人互相扔石子,看谁能抵得住。不仅如此,人们还要在这一天放爆竹,在庭院里堆起竹子,用火点着,竹节烧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民间传说,这样,屋子里的鬼神就被赶跑了。
买暑气、迎月、踏桥
当天清早,小孩子们一见面就互相喊:“买走我的暑气!”认为谁先说出这句话,谁就会在这年夏天免遭酷暑之苦,这也成为一种风俗。此外,早饭前剥些栗子、花生之类的东西吃,据说这样做一年内不会生疮长疖。
晚上进行“迎月”“踏桥”等娱乐活动。大家举着火炬到山上迎圆月,谁当年有福,谁就能望见初升圆月,迎月之后,男女老少在月光下“踏桥”。踏桥也叫“跺桥”。因为朝鲜族语中“桥"和“腿”两词同音,“跺桥”意为练腿。传说,在上元月光下来回踏桥,可以康宁无祸。踏桥时,每人要在桥上往返,往返总次数必须与自己的岁数相等,以此祈福消灾。
3

寒食与清明
      “寒食”指冬至后第105天,但现在人们已经习惯于清明那天过寒食节。

      关于寒食的传说,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重耳逃亡后复位,介子推不肯受赏并隐居深山,晋文公放火焚山相逼,介子推抱木而死。为悼念他,并提醒人们小心火灾,以后每逢这一天,人们都要中断烟火,备下酒肉熟食,扫幕上坟,进行祭奠活动。
      目前,农村中仍然保留着这种风俗。清明节那天,预备各种食品,子孙后代纷纷祭扫祖坟。人们还喜好吃“青蒿饽饽”(米面混嫩蒿叶蒸的干粮)和“花煎”(油饼类)。此后,农家进入农忙季节。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春燕飞堂前啊,玉蝶舞花间。白杨吐新绿啊,大地换新颜。寒食哺明节啊,省墓祭祖先。万物发生机啊,春凤结亲缘。执壕引来水啊,踩埂围水田。育苗青啊,平地展展。
      农夫心连田啊,春耕不得闲。稻因为重啊,莫要等闲。豆栗油麻啊,田地播遍。抢种时令啊,莫要荒田。
4
端午节
      端午节是指农历五月初五。朝鲜族自古以来就把端午节当作盛大节日。每逢此日,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成群结队来到游乐场所,愉快地度过这天。

      按传统,人们有采集艾叶、用泉水洗头、往河里投米饭祭祀龙神和上坟祭祀祖宗的习俗。除了祭祀龙神的活动现已绝迹外,其他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朝鲜族特别喜欢在端午节举行运动会。妇女荡秋千、跳跳板,男人摔跤、争夺黄牛,极具民族特色。新中国成立后,增加了径赛和足球赛等运动项目。
      妇女荡秋千,男人摔胶,家家户户都做“端午饼”吃,这是很久以前留下来的习俗。在荡秋千比赛中,荡得最高者可以得到奖赏,奖品多为妇女们喜欢的家庭日用品。男人们拉开架勢竞赛摔跤,夺冠的大力士被赏以黄牛。荡秋千和摔跤,已经成了朝鲜族传统的民族风俗, 在各个节日里举行。如今已被列入朝鲜族体育运动大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之一。《春香传》中就描述了李梦龙观赏春香荡秋千的情景:春香“在广寒楼外荡秋千,两脚踏进了白云间,红裙子悠悠荡荡,白纱衬裙在东南风中飘摆,那细肤嫩肉在半空中时隐时现”。
5

秋夕(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称作“秋夕”,也叫“嘉俳日”,即中秋节。

      “秋夕”之名源自《礼记》中“天子春朝日,秋夕月”一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子在春季祭拜早晨的太阳,在秋季祭拜傍晚的月亮。秋夕同清明、端午一样,是朝鲜族群众祭扫祖坟的传统节日。这天,人们要用新粮、新果祭奠,谓之给祖先“荐新”。
      时值仲秋季节,早稻可以推出新米,苹果、梨、枣等各种果类也已成熟上市。到了秋夕这天,居住在延边地区的朝鲜族,带着用新米做的食品和新鲜水果,到自家坟地去伐草、祭祀。
      朝鲜族相当重视中秋佳节。秋夕与喜庆丰收有关,所以有宰牛、打打糕,设宴庆贺的习惯。朝鲜族有句谚语:“穿衣愿像结婚时,饮食愿像秋夕节。”其意思是:要讲穿衣,结婚时穿得最好:要讲饮食,秋夕节吃得最好。秋夕节的传统食品是用新下来的精米做的打糕和松饼。当然,美味佳肴和其他各种糕点也是少不了的。这天,朝鲜族村屯普遍宰牛,他们将牛肉和内脏切割成小块,分成多份儿,穿在荆条上分给各户。
      天将傍晚,人们纷纷换上盛装去赏月。十五的月亮,宛如面圆镜,泻下一片光亮。妇女们在月光下,手拉手围成圈,开始欢跳,称之为“圆月"游戏,
      旧风俗中还有织布比赛活动。从阴历七月十六开始织布,到八月十五这天定出胜负。为了表示对优胜者的祝贺,败者必须备上酒席。人们一边吃喝,一边唱歌跳舞,十分热闹。
      每逢秋夕,农村放假一天,举行体育比赛,但规模不及端午节。比赛项目有摔跤、秋千、跳板等,有的村屯还进行斗牛赛。
6

老人节
      尊老、敬老、爱老是朝鲜族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朝鲜族就把尊重老人视为最高尚的礼节。在日常生活中,朝鲜族对老年人关怀备至,一到节日,先向家里的长辈恭喜问安。

      1982年,延边州政府正式把8月15日定为“老人节”,将尊老敬老由民间礼俗上升到政府行为。政府相关部门还拨专款创办老年大学,兴建老人福利设施,为老人提供诸多优惠待遇,使尊老敬老之风得到进一步弘扬。每到此日,从政府、社会到每个家庭,都要举行仪式,为老人庆祝节日,其社会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元旦、端午、中秋这样的常规节日。
      “老人节”这一天,人们要给家中老人换上一套漂亮的新衣服,做上一顿丰盛的清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为老人敬酒,祝老人健康长寿!饭店、歌厅也因“老人节”而爆满,一家家团聚的人们请老人坐上座,为老人点上最可口的菜肴,共同庆祝“老人节”。此情此景往往令乍到延吉的外地人格外惊诧,但延边人却习以为常,并乐此不疲。
      延吉老人酷爱生活。门球就是许多老人喜爱的运动,每逢比賽时,参加的老年人达千人之众。“老人读报组”这项兴于建国初的活动,至今仍在延吉城乡有板有眼地开展着。许多老年活动团体也取得了骄人成绩,如“不老松艺术团”就曾应邀进行巡回演出,并登上央视与众明星同台献艺。


关注我们公众号ID:延吉旅游
    本平台为《延吉旅游》所有,任何单位、自媒体转载或者传播《延吉旅游》版权内容的,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