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说课】撒哈拉以南非洲
阅读量:3686714
2019-10-22
《撒哈拉以南非洲》说课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一、说教材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三节内容,通过本节教学,为学生以后继续学习地理分区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教材分为三部分内容,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讲述“黑种人的故乡” ;第二课时讲述“快速发展的经济”、“人口、粮食与环境”。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黑种人为本区的主要人种,了解“黑非洲”的一些重要地理知识;
2.掌握非洲的地形、气候及文化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图表资料说出本区气候对民居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理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
自然环境对当地民居的影响。
二、说学情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分析某地区或国家自然环境特征及人文环境特征的能力。并能利用相关图表、资料分析不同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三、说教法学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坚持以“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习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自主合作学习的精神为目标,选择读图分析法、讨论法、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因此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本节课的学习,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多媒体展示黑种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黑种人的故乡是哪里,从而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用图片导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环节二:讲授新课
1.地理位置和地形
结合书本图“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小组合作3分钟,在图中标出重要纬线、岛屿、海湾等地理事物。
师生共同总结。
学生小组合作在地图上标注地理事物名称,然后组内对学,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自然地理的方法,而且为学生自主掌握本区自然地理构建了一个支架,变知识的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
2.气候
各小组结合课件展示的“非洲气候分布图”和当地传统民居茅草屋的图片。小组合作在课前下发的空白非洲气候分布图中填出各种气候类型的名称。之后分析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当地民居与气候的关系?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
这样充分培养了学生读图、用图的习惯和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黑非洲
播放非洲的鼓文化、舞蹈文化、雕刻文化、编织文化等相关视频,然后提问。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小组2分钟讨论达成意见统一。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也为之后该地的经济状况的学习做了铺垫。
环节三: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以谈收获的形式进行。
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整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总体的把握,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巩固所学知识。
环节四:布置课外作业
我给学生布置得课外作业是:绘制非洲轮廓图,填出位置,主要的地形区。
这样既巩固了课堂知识,减轻了学生负担又加深了学生对非洲的印象。
五、说板书设计
撒哈拉以南非洲
一、黑种人的故乡
1.地理位置
2.地形
3.黑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