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记忆里的广播操

记忆里的广播操

阅读量:3689754 2019-10-23



回顾记忆里的广播操,仿佛有一首歌从心头轻轻飘过。
记得刚上学不久,文化大革命爆发。因“停课闹革命”,一位在城里读书的学生回到村里当了我们的老师。可别轻看这位小老师,他不仅带回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还开天辟地带回了小山村历史上第一个广播操。
那时,马头山一带山区农村,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人们辈辈沿袭着出行靠脚板,耕地靠黄牛,吃水烧炭靠肩挑的生活方式;孩子们的游戏,也年年遵循着打蛋、打瓦和黄猺抓小鸡的“传统”,似乎一切都停留在远古时期。文革爆发后,老百姓的生活越发艰难了,孩子们连书也领不上,成天跟着“破四旧”……在荒漠一般的年代,广播操犹如一抹春色,带给人们清新的气息和希望。
学广播操是在雪后进行的。一夜飘飘洒洒的大雪,覆盖了四周的山山岭岭,把村庄妆扮成一个童话世界。我们在校院里扫出一块空地,排成网格一样的队形,老师就站在靠墙边的花台上,一边讲解动作要领,一边给我们做着示范。那时学校没有广播,我们就跟着老师的口令,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一节一节地做。阳光明媚,瑞雪如画,孩子们个个听得仔细,人人学得认真,转身呀,踏步呀,伸手呀,弯腰呀,宛如一行行翩翩雏雁,跟着老师在蓝天上飞翔。那温馨的一幕,永远刻在了我记忆的底片上。

小学毕业后,我走出山村,到七八里远的中学上学。与简陋的村小学相比,中学简直就是一个大世界:宽阔的操场,明亮的教室,高大的篮球架,还有好多好多的老师和学生。而且,学校也正规了许多,不仅做操要求规范、整齐,我还平生第一次听说上体育课!每天清晨,我们伴着当当的钟声,到学校垴坢头的打谷场上出操,嚓嚓嚓的跑步声惊醒了山乡的黎明,“一,二,三——四”的嘹亮喊声迎来了日出。当时时兴“学军”,我们还打着背包,唱着《野营训练好》的军歌,像解放军一样长途“拉练”。虽然路途艰苦、腹中饥饿,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浑身充满了斗志和力量。
恢复高考后,我也当了中学老师。做了“小儿王”,便天天离不开和做操打交道。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都是祖祖辈辈种地的农家子女,为了上师范、考大学,他们就像黄土地里刨食的父辈,可谓使出了拼命的劲儿。由于学校经常停电,他们就常常在煤油灯下用功到深夜,用废寝忘食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我担心他们身体吃不消,就每天早晨带领他们跑操。那时候山区公路几乎没有汽车经过,我们就沿着曲曲弯弯的公路,一直跑到三四里远的一个名叫饿狼墕的地方。

1981年,全国第六套广播体操发布。其时学校正好分配来了一位专业体育老师,于是学生便有了第一时间学习新操的机会。这套新的广播操音乐节奏明快,动作刚劲有力,给人以精神振奋的感觉,因而很受学生欢迎。每天课间操一到,安装在教室顶上的高音喇叭就会准时响起,全校师生齐集在操场上做操,场面甚是壮观。坚持不懈的锻炼,不仅强健了学生的身体,也振奋了学生的精神,在学校篮球比赛、拔河比赛中,我所带的班级总是样样夺魁,而且还出人意外地摘得了全县中考的桂冠。
光阴荏苒,历史的车轮不觉驶入新世纪。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社会发生了惊人的巨变,曾经作为奢侈品的电视机、收录机、洗衣机实现了普及,过去只有领导才能坐上的小车,悄然进入寻常百姓家。伴随着经济的增长,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1986年,我从地区教育学院毕业后,进入县直三中工作。第三中学是一所新成立的初中,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到2000年前后,已经跻身为城区一流中学,不仅建起了微机室,开通了远程教育,装备上了液晶电视和投影仪。踏着社会进步的节拍,我也晋升了职称,建立了家庭,有了女儿,住进了楼房,过上了前所未有的生活。

2002年,教育部发布了新的广播体操《时代在召唤》。这套凸显时代特征的体操,紧密结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包含了舞蹈和健美操的诸多元素,动作优美,韵律感强,充分体现了青少年对美的憧憬和追求。那时街头歌厅舞厅火爆,但我工作紧张无暇光顾,每天一做的课间操,便仿佛为我提供了欣赏艺术的机会。你想想,蓝天白云下,20多个班级、1000多名学生,身着亮丽统一的校服,随着音乐齐做广播体操,那像不像是一场大型的文艺演出?操场是舞台,学生是演员,试问,除了学校,哪里还能欣赏到这样的艺术!
时光飞逝,岁月滔滔,一晃已到了退休的年龄。离开了从事一生的工作岗位,起初还真一时不太适应,心里总觉得有一种莫名的落寞。好在我家的小区前后紧邻着两所学校,每天课间操时传来的那熟悉的旋律,既像送来温暖的慰藉,又像是遥远的召唤。于是,我又重拾工作时的精神,早晨迎着朝阳登山健身,午后沿着河岸漫步读书,晚上就在键盘上与缪斯约会。日出月落,花开叶谢,我先后加入了市、区作协,建立了微信公众号,不定期地“深入群众”,到人流最多的公园、广场去接触社会,还学会了抖音、快手,有了自己的粉丝,“与时俱进”开启了新的生活。

不知从何时开始,一种名叫“鬼步舞”的街舞,“忽如一夜春风来”般风靡大街小巷,有一所小学居然以舞为操红遍了网络,并且一直“跳”到了北京、登上了天安门。回顾记忆中的广播操,禁不住深深感叹社会的发展是多么的快、变化是多么的大!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