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门跑步的你,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以下几种常见的错误跑姿,如果你正在做,一定要及时改正!
1、左右摆臂、过度摆臂
? ? ?跑起来很夸张的摆臂动作,并不能带动你跑得更快,左右摆臂无法起到平衡身体,增加助力的作用。
? ? ?跑步时正确摆臂姿势:以肩关节为轴,前后摆动,左右动作幅度不超过身体正中线。向前摆动大小臂夹角是90度,手的虎口和肩平;向后摆动大小臂夹角是135度左右,两手不要紧握,手指成半握拳或自然伸掌。前摆时稍向内,后摆时稍向外,配合好保持身体的平衡。
2、步幅过大,膝盖过伸
? ? ?步幅过大会导致双腿体前着地,即正常人走路的跨步姿势,这往往是追求大步幅的后果,落地脚的腿或膝盖有向前顶、踢的动作;
膝盖过伸,是指跑步时甩小腿跑,在单脚着地时,着地点明显在身体重心前方很远的位置,且脚跟着地,这样容易把来自地面的作用力不经缓冲,直接传递到膝盖,导致膝盖受力过大,跨步跑再加上膝盖垂直落地,膝关节锁死,保持这样的跑姿时间一长,一定会感到长跑乏力、膝关节疼痛!
3、膝盖内扣
不少跑友,尤其是女性跑友,跑起步来容易出现膝盖内扣,俗称X型腿,这是最致命的错误跑姿,因为这种跑姿会大大增加膝盖和小腿的压力,长此以往,不是膝盖出问题,就是小腿脚踝出问题,跑步时膝盖要正对脚尖。
4、身体后仰
重心放在后面,等于是起到刹车作用,也就是说每跑一步产生的是向前的动力,但由于身体后仰抵消了一部分向前的动力,等于自个儿跟自个儿较劲,力气都白白消耗在这上面,难怪跑步那么费力。
正确的做法是身体轻微前倾,利用重力产生一部分向前的动力。
?
5、含胸弓背
跑步是全身运动,绝不仅仅是下肢运动,上肢、躯干都参与到跑步当中,良好的躯干姿态对于动作稳定至关重要,如果无法保持躯干挺直,而是含胸弓背,不仅影响呼吸,也大大降低了跑步效率。
很多人在跑步时习惯含胸弓背,人体重心前倾。这样的跑步姿势会加大腰椎的压力,时间久了就会造成腰椎劳损。而跑步过程中,跑者的脊柱及其周围的小关节、椎间盘等受到重复的震动力,同时腰背肌持续收缩以维持躯干的姿势,这些都可能会加重腰背痛。
如果跑动时上身放松且正直,骨骼排列就会相对中立,这种跑姿不易受伤。但是,如果你跑步时总是不自觉的含胸驼背,你就偏离了中立位,很可能对椎间孔及神经等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将会引起脊柱侧弯、腰背部慢性疼痛甚至神经卡压。
想改善这些问题,首先要把头、肩、颈的位置回到中立位,然后增加胸椎段竖脊肌的力量,并且还要调整相邻的骨骼角度。然而,它们只是在伸展运动后或按摩后得到暂时舒缓,却会在下次运动时再度复发。因此,跑步锻炼时一定要收腹挺胸、收紧腰背部肌肉。
含胸弓背同时也会降低肺部效率。很多人在跑步时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低头往前冲,完全不环顾周围。影响心肺的同时,容易带来疲劳感。
最高效的跑步方式是将头、颈、肩挺直,抬头平视前方。开跑前,深呼吸放松,让肺部处于一种高效的状态,呼气后,仍保持吐气前上体姿势不变。同时,迈步时让大腿带动小腿,采用“小快步”增加双腿运动频率,这样前倾奔跑时,才能减轻重力的影响,有益于活跃心肺功能。
所以,挺胸收腹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跑步时躯干的动作要领。
6、臀部(骨盆)上下摆动
跑步时应当保持骨盆稳定,这样下肢前后摆腿才有稳定的支撑,如果核心不稳,骨盆上下摆动,也就是屁股一扭一扭地跑,显然是错误跑姿,不仅降低了跑步效率,也容易导致下肢受力不均衡;
一侧身体承重过多,久而久之伤痛自然就出来了,因此跑步时应该保持骨盆稳定,不要上下摆动臀部。
7、弹跳过度跑
弹跳过度跑会让动作由向前变成向上,从根本上破坏了跑步行为,跑起来非常累、速度很难提升,一不小心还会崴脚。
8、小腿踢屁股
上学的时候体育老师肯定教过这个动作,但小腿踢屁股一般应用在短跑或者热身的时候,快速折叠小腿是短跑技术;
世界短跑冠军博尔特的跑姿就是恨不得踢中自己屁股,但是对于中长跑而言,在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中,不断折叠小腿只会让你因为肌肉疲劳而疲惫不堪。
跑步时,每迈一步,膝盖就要承受自身体重的6-7倍重量,重复的迈步中,错误的动作模式会对肌肉、关节和韧带造成很大压力,因此学会正确的跑姿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