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淮安人物】年过6旬的“石锁达人”李少山: 30公斤石锁举重若轻

【淮安人物】年过6旬的“石锁达人”李少山: 30公斤石锁举重若轻

阅读量:3703958 2019-10-23


30公斤石锁举重若轻
   石锁,起源于唐代军营,是士兵用来锻炼身体的一种工具,后流传到民间演变成用来健身的传统竞技项目。在淮安有这样一群石锁爱好者,每天早晨聚集在大运河文化广场相互学习、切磋技艺。二三十公斤的石锁在他们手里上下翻飞、举重若轻,每天都吸引不少市民驻足。他们也成了广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年过6旬的“石锁达人”李少山:

   今年62岁的李少山,是这群人里的佼佼者。他练石锁已近50年,现在担任淮安石锁运动协会副会长,也是传授石锁技艺的老师。他说,对于这项运动,他有着近乎偏执的热爱。
结缘石锁五十载,乐在其中
   李少山的石锁技艺有多么高超,只要他开始练石锁,别人准停下手上的活,立马围过来观看学习。见记者采访,李少山还不忘露上两手:分别选择了20公斤和30公斤的石锁,向记者展示了“关公看书”“霸王举鼎”“苏秦背剑”等招牌动作。30公斤的石锁在他的手里举重若轻,收放自如,看得人目眩神迷。记者注意到,李少山的手掌不但有多处脱皮,还结了厚厚的老茧。他笑着说道:“这是几十年练出来的。我从十几岁就开始练石锁了。”
   李少山告诉记者,他在淮阴中学上学时,也没什么玩的,看到家门口经常有大人在玩石锁,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就跟着大人们学了起来。他说道:“学了之后就更喜欢了,能玩耍一两个动作都觉得特别有成就感。”自此,李少山便和石锁结下了近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五十年来,除了下放到农村那几年没有练石锁,几乎从未间断。
   “年轻的时候,50多公斤的大锁,都能耍得起来,现在上了岁数不行了。”李少山笑着说道,他现在也就耍耍20公斤和30公斤的石锁。30公斤的石锁,他能玩出13种花样,要是轻一点的石锁,能玩的花样更多。石锁已经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吃得苦中苦,方能体会其中味
   石锁不同于其他运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李少山告诉记者,他练习石锁可没少吃苦头。“尤其十几岁刚练那会儿,受伤更是家常便饭。如果不是非常喜欢,真的很难坚持下来。”李少山告诉记者,他的脚就没少被石锁砸过,臂膀、手指也受过伤,身上其他部位也经常青一块紫一块。但就是再受伤,他还是割舍不了对石锁的喜爱。上班以后,李少山也一直坚持练习石锁;退休后,他更是天天练习,每天至少练两个小时。“现在一天不练都觉得浑身不舒服,练完了一天都有精神。”以前李少山的老伴担心他受伤,不太愿意让他继续练,可看他热情那么高,现在也就由着他了。
“练习石锁是非常辛苦的,等你掌握了技巧后,再重的石锁也能收放自如,在你手里也就听话了。”李少山说道,而练习石锁这几十年,也让他悟出了很多人生的道理。他说:“不管你做任何事,都不能急于求成,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不吃苦怎么能成功呢?”
   李少山说,年轻时,血气方刚,想着什么石锁重、什么技巧难度高,就练什么。随着年龄的增加,他现在更多地是将石锁当成一种兴趣爱好,真正当成一种健身的运动。他说,突破自己,反而更体会到其中了乐趣。
组建石锁协会,弘扬传统技艺
   李少山玩石锁也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玩友。大家每天一起钻研招式、一起切磋学习。为了将这项传统技艺发扬光大,传承下去,一个想法在他的脑海中形成——成立石锁协会。就这样,12年前,在李少山几个人的合计之下,淮安市石锁运动协会应运而生。今年的10月26日,正好就是协会成立12周年的纪念日,李少山和协会会员还将组织了个小活动,打算在市区向市民展示石锁文化。
    协会成立后,李少山更多的是将精力放在培养年轻的石锁爱好者上,经常组织会员到各地参加比赛,和全省各地的石锁爱好者交流切磋。他们去过南京、泰州、无锡、扬州、苏州、盐城等地,代表淮安参加各种石锁邀请赛,也获得了不少大大小小的荣誉。现在,淮安市石锁运动协会在省内小有名气。
   对于石锁技艺传承,李少山觉得任重而道远。他说:“石锁因为其特殊性,玩的人本身就比较少。我们协会成立时70多人,现在只有52人了,不少老会员因年龄增大退出,而年轻人对石锁感兴趣的又不多,肯吃苦的更少,加入的协会的人很少,挺失落的。所以,我希望通过我们努力让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不能让这项技艺失传于我们这一辈。”他说,石锁协会打算以后多举行各种展示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这项运动,正确认识这项运动。他说:“石锁靠的是巧劲,只要循序渐进,掌握要领,一般不会受伤。相反长期练习,还能锻练手、眼、肩、腰各个部位的灵活性,非常有益健康。石锁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们希望能把这项技艺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只要有人愿意学,我们就愿意教。”
来源:淮海晚报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老年大学资讯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