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根据现实对人才的需要,从战略高度出发,着手进行高考改革。而改革最大的变化就是语文比以前重要了,地位明显提高。
“得语文者得天下”,不管是基础教育还是中考高考,语文的地位都是第一重要。在2017年,教育部就青少年的语文学习与提高发布了《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
文件中就规定:语言文字教育要从小学抓起!要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要学生具有与学段相适应的书面写作能力、朗读水平和书写能力。
高考改革后,三门统考课语文、数学、外语,其中 外语可以多次参考,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总分,就高考总分的区分度来讲大大降低;
数学在今后的命题中要大幅度降低难度,区分度也会较大下降,只有语文的广度、难度提升,因此语文在高考总分中区分度会最大,最容易拉开学生档次。
在孩子6到12岁之间会有一个“认知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求知欲”十分旺盛,记忆能力也非常棒。
他在环境中看到什么,就会勇敢地问出来,所以正确的引导就很重要。
像是浙江省高考状元郑恩柏的语文就非常出色,他总结说,“我在业余时间喜欢看书,像名人传记、科普类、基础知识类的书籍等我都特别喜欢看,觉得书读得多了眼界自然就宽阔了。”
河北省文科状元王晓月也曾说,自己非常喜欢阅读。读书可以给她指明前进的方向,并且能为语文作文积累下大量实用素材。
所以,无论是从修养品性,还是从助力学习的层面,都应该让孩子增加课外阅读,这样未来才不容易吃亏!
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而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在九年义务教育早已推广的今天,我们认为小学语文更是学习基础之根。
学不好小学语文,就会连最基本的理解能力都没有,学好其他学科也就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