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高考热点】地理思维解读海绵城市

【高考热点】地理思维解读海绵城市

阅读量:3709932 2019-10-23



自古人择水居,城临水而建、因水而兴。
在全球城镇化进程中,水是一个城市发展重要的制约因素,缺水喊渴和暴雨内涝并存。如何解决城市“缺水内涝水脏”的难题?中国给出的答案是——建设“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让群众乐享“海绵生活”。2019年随着首批试点的成功,可以预测不久之后会在全国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热潮,同时海绵城市也将再次成为地理高考热门考点之一。小编带同学们一起用地理思维来解读海绵城市及相关考察题型。
什么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现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城市水系等不同下垫面的雨水控制和利用,达到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保障水安全、涵养水资源的多重目标。

“海绵城市”实现途径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海绵城市”结构示意图
海绵城市理念的最终实现,需要依托多个子系统协同发挥各自作用,如城市水系系统、城市绿地系统及道路系统等,每个分系统拥有一些具体的实现设施,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自于网络

降低了雨水汇集速度,既留住了雨水,又降低了灾害风险。
降低峰值流量,调节时空分布,为雨水利用创造条件。

利用各种路面、屋面、地面、绿地,从源头收集雨水。

通过一定过滤措施减少雨水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

将收集的雨水净化或污水处理之后再利用。

利用城市竖向与工程设施相结合,排水防涝设施与天然水系河道相结合,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管渠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一般排放和超标雨水的排放,避免内涝等灾害。

“海绵城市”如何利用雨水
 01
雨水的直接利用

 02
雨水的间接利用

 03
雨水的综合利用

“海绵城市”的意义
在以往的经济发展中,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太大,导致很多地区生存环境急剧恶化,因此海绵城市建设是修复生态环境的有利措施之一。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加强海绵城市建设”讲话,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已经开始进行试点工作。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能够增强城市防洪抗涝的能力,也能够通过雨水的收集、储蓄进行环保工程,合理的利用雨水能够降低每年投放到防洪防涝的资源。
【地理试题中的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绿化带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②绿化带面积过大,不易发生城市内涝
③裸露地面铺设砂石不容易造成扬沙天气且不容易堵塞下水管道
④下凹式绿化带易造成城市内涝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
①调节地表径流②调节水汽输送 
③增加大气降水 ④增加下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D

“海绵城市”的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即城市开发对自然要干扰最少。它能够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也有人形容海绵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下图是“海绵城市模型图”,读图回答3~5题。 

3.对建造“海绵城市”最确切的理解是: 
A.主要是针对城市内涝而实施的城市雨洪管理措施
B.主要是针对“城市热岛”现象而实施的调节气候措施
C.主要是针对城市水问题而实施的构建城市水生态系统措施
D.主要是针对城市水污染而实施水质净化措施
 
4.“海绵城市”所构建的水循环系统是:
A.纯自然的水循环系统    
B.高仿真自然水循环的人工水循环系统
C.纯人工的全新水循环系统 
D.自然水循环和社会水循环叠加的水循环系统
 
5.城市海绵体蓄留、净化的水体可低成本用于 
A.城市居民饮用水         
B.城市道路清洁、园林绿化用水
C.工业用水              
D.农业用水
 
答案:C  D  B

2015年4月,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启动。“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减轻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功能。读“海绵城市示意图”,完成6~8题。

6.“海绵城市”可以使城市水循环中
A.植物蒸腾减弱           B.下渗增强
C.地表径流增强           D.地下径流减弱
7.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可以
①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
②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③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压力
 ④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海绵城市中的
A.树木、草坪可大量吸收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B.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
C.河流、湖泊可调节多雨期和少雨期的降水量
 D.城市小区、拦水坝可以增加下渗水量
 答案:B  A  B
2016年春夏,由于持续的大雨和暴雨,我国不少城市出现了严重的内涝现象。武汉等城市相继出现城市看海的尴尬景观。针对这种现象,国务院再次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积极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通过增加城市“海绵体”,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渗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根据材料,回答9~11题。
9.下列地区中最需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0.下列造成城市“一雨即涝”的人为原因是 
①城市用地改变了土地性质     
②城市扩展破坏了原有的水系 
③城市建筑改变了原有的地貌   
④城市建设大面积增加湿地与绿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下列活动属于建设城市“海绵体”的是
①发展城市立体交通网  
②铺设透水路面  
③建设与改善城市地下排水管网
④建设地下雨水收集与储存系统  
⑤增加城市绿地和湿地面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④⑤
答案:C  A  D
12.曼哈顿中央公园坐落在高楼林立的曼哈顿中心,是纽约这座繁华都市中一片静谧休闲之地。公园占地约3.4115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自然景观之一,被称为纽约的后花园。

(1)简述中央公园的存在对曼哈顿市区气候和水文环境的有利影响。(8分)
答案:
气候:蒸腾增加,增加降水,空气湿度增加;温差变小缓解热岛效应。
水文:绿地增加,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减缓城市内涝,减少地面坍塌。
 
说明:整理自房山水务、地理溪、网络、广州中学地理组。小编原创整理编辑,请尊重小编的劳动成果,如有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配合!

了解更多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添加好友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