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档案:英勇河洛儿女 奋起保卫家园
阅读量:3710121
2019-10-23
1944年5月洛阳沦陷后,日军对豫西人民实行残酷压迫。英勇的河洛儿女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奋起保卫家园。近日,记者查阅资料并走访数位关心这段历史的老人,了解了几段当年洛阳周边的民间抗战故事。
王山寨:与日军血战,伤亡惨重
位于洛阳南郊龙门西山上的王山寨村,有座抗日纪念塔,在塔下的两块石碑上,记载着75年前王山寨的百姓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经过。
1944年6月1日,200多名日军突然包围了群众云集躲避的王山寨村,在四周架上机枪、大炮。
当时的寨首王中学说:“土匪咱都不怕,日本人算啥,只要守住寨门,不信他们能插上翅膀飞进来!”当时,国民党部队撤退时,有一部分枪支弹药来不及带走,村民们把这些枪支弹药拿出来分发。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村民们和日军进行了一番血战。后因寡不敌众,寨墙被炸开了缺口,大批日军拥进寨中,村民们边撤退边与日军搏斗。
随着敌人越来越多,村民伤亡惨重,最终日军占领王山寨村。当时王山寨村这个有200多人口的寨子死了100多人,加上外村来此避难的百姓,群众死伤500多人。
李楼:组织抗日自卫队保卫家园
1998年出版的《洛阳市郊区志》记载,1944年6月,日军在聂湾、古城等地,借口搜查抗日武装,烧杀抢掠,各村人民英勇抵抗。
1945年农历三月的一个早晨,日军50多人从洛阳城出发到东郊大郎庙等地抢劫后,沿公路回城,走到李楼潘寨时,被当地的抗日自卫队阻击。自卫队队员张新升看到日本侵略军已出西门,“即速卧渠边首开一枪”,接着,其他队员向敌人猛烈射击。日军招架不住,便向西南逃窜。周边的石人村、焦寨、东马庄、西马庄等15个村的群众,四面包围,将日军困到一片荒丘坟地处。到了中午,抗日自卫队队员向日军开展猛烈射击。被困的日军除了跑掉的6人,其余40多人均被歼灭。
龙门周边:“神枪手”勇退来犯敌
今年78岁的王六松是伊滨区诸葛镇的一名退休教师,从2015年开始,他便致力于为村庄撰写村志,收集和抗战有关的故事。
他讲的这个“神枪手”勇退来犯敌的故事,是从年逾九旬的裴村退休教师贾义贤口中得知的。
1944年5月中旬,龙门东山杨沟寨抗战失利后,军队转移,但战区各村老百姓并未放弃对日军的抗击。
当时的龙门镇裴村有个叫贾芳的人,迅速聚起15人的抗日武装,其中还有几个“神枪手”,经常打击当地日寇的嚣张气焰。驻扎在龙门的日军闻讯后,为了消除贾芳等人带来的威胁,于当月的一天清晨让汉奸带路去捉贾芳。
贾芳得到消息后,随即与战友登上南城墙观察敌情,发现日军一方面用机枪瞄准南门准备扫射,一方面搜查出入的行人,于是果断命令“神枪手”贾书太对准敌机枪手射击。几分钟后,贾书太不仅将日军正、副机枪手击毙,还击毙了4名供弹手。其余把守交通要道的20多名日军吓得纷纷逃跑。
“我已经整理了很多这样的故事,希望有一天能让更多人知道。”王六松说。
贠庄村:准备好武器,随时打敌人
本报曾举办《光影旋律里的老兵故事》栏目首场线下观影活动,活动邀请了今年87岁的苏德斌老人。他为我们讲述了乡亲们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出生于1932年的苏德斌,老家在当时的洛阳县甘水乡(今高新区丰李镇)贠庄村。他说,他们村的寨墙、寨门又高又坚固,当时日军想进村并不容易。他记得抗日战争时期有一年的秋天,有小股日军想打下贠庄村,但全村人同仇敌忾、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最终也没有攻进来。
“豫西民风彪悍,那时候很多人家里都有枪,我们村有几个当过兵的人枪法很准。”苏德斌说,贠庄村东面有座古庙,被当地人称为“百爷堂”。“敌人利用这座庙,在上面挖个洞,架起机枪向东寨门射击。村里的人发现后对着日本人的机枪手射击,当即把(日军的)机枪打成了‘哑巴’。”(洛阳晚报首席记者 李砺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