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技巧看过来
本文源自大语文名师庖丁阅读创始人齐白老师分享实录↓↓
庖丁阅读创始人
齐白
教师介绍
北京青年报、新京报、京华时报等权威媒体多次专访的权威人士,K12教育专家。庖丁阅读创始人。在他的班上,凡是一年以上的学生,85%都能轻易踏进年级前五十名。所带中考毕业班平均分不低于108(120满分),每年约有3成的学生提前签约重点中学,一模到中考期间每人提高10—30分。
“庖丁阅读”——教孩子用数学的方法破解语文的难题,快速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今天我们来说说阅读的那点事,我授课范围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三为主,涉及阅读、作文、文常、文言文、基础等所有试卷上跟分有关系的地方。但今天我只说阅读,因为时间有限,术业专攻,希望今天能让大家理性了解阅读,带孩子收回曾经逝去的那些分。
1.各大考试语文阅读的本质
提到阅读,就不得不想到应试教育,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想法,“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阅读本来是件快乐的事情,阅读的主体应该是人,而非文章。但当回答阅读题时为什么有对有错,这是不公平的,是扼杀想象力的。
不过忽略了一点,阅读是阅读,阅读题是阅读题。这根本就是两码事,阅读是根据兴趣,让孩子安安静静地去品味文学、享受语文。而阅读题则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根据有限的材料,来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
无论是简要归纳主要内容,还是准确提取中心思想,他不是文学情操问题,而是生活中我们需要的语文能力。可以这么说,阅读是语文的人文部分,阅读题是语文的工具部分。因此,语文是门学问,考试是项技术。
举个例子
以前阅卷经历中,记得有这么一道题,阅读是冰心的小桔灯,大致情节是冰心去朋友家玩,碰到一个接电话的女孩,得知女孩妈妈病了,于是买了些橘子去探望小姑娘,虽然小姑娘家里很惨,但小姑娘勇敢乐观坚强,还给冰心做了个小桔灯送她走,最后得知小姑娘一直等的爸爸早被国民党抓走了,后来也再也没见过小姑娘了。
问题是:“联系文章并展开想象,十二年之后,小女孩和他的家人都会怎样?
各种答案五花八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小女孩的爸爸被当做共产党抓走后,为了能养小姑娘,入了国民党”;有写剧本的“小姑娘妈妈死了,无依无靠,翻山越岭找到了冰心,认了冰心当妈”;有悲观主义者“小姑娘妈妈病死了,爸爸也没回来,小姑娘橘子吃完了最后饿死了”;有讲道理的“爸爸肯定回不来了,被当共产党抓起来九死一生,小姑娘的爸爸一定不屈不挠,英勇牺牲”
呵呵,你们会有怎样的答案?…………
你们觉得哪个会得分,肯定都不得分,因为他们看待考试太天真了,无论是什么题他怎样打着展开想象或让你随意谈谈,都不会让你天马行空,因为他是考试,他就要有工具性。这道题的本质其实不难想象,命题人的目的就是想让你学习文章所宣扬的精神——积极、乐观、坚强。其次围绕着这种精神续写,以此感染读者,其实这也是一种正能量的传播方式。
因此有目的就会有标准,有标准就会有规律。上述是一个叫做“启示题”的题型,虽说叫做启示,但无论什么题型,都有其逻辑内核,我们这些庖丁破题者把他们叫做“潜规则”。这也是很多家长的疑惑——“我们家孩子看书很多啊,为什么阅读就是不好啊”的本质原因。
2.阅读题的内核——潜规测
刚才提到庖丁,庖丁出于《庄子》,此君为文惠君解牛,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其律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庖丁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此之谓目无全牛也。
我从教课算起,做应试语文大概已有十年之余了,虽说名望甚微,但无论什么题型我也都能抓其本质,找出应对之法。窦老师在跟我谈应试的时候,我便把这些“潜规则”一一拿给他看,他大为震惊:“老齐,没想到啊,你这么粗犷的一个人居然整出这么精细的东西,这些招式招招破题,真是不错,不错”。
其实我也不知道,不知不觉中,它早已经形成了一个体系,一个专破阅读题的体系,因为寓意,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所以庖丁问世了。
成体系的庖丁,我其实已经用了六年之久了,经久不衰,是因为它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多年反推出来的出题逻辑,也是很多命题老师死也不愿意透露的“潜规测”。
例如在我们考试中经常会遇到一种题型——解释词语。解释“一望无际”学生想了想,搓了搓手,皱着眉头说这个是……很远很远,特别的远,所以一望无际。“不辞而别”学生挠了半天头最后说出就是走了。有些老师说,这种题查词典就会了,这怎么可能?老师能把词典背下来吗?反正我不行。
这道题,考查的本质是假如有一天,学生遇到一个新词,是否能自己推出意思,或能否给别人讲的明白等语文能力。这时,为了不让孩子在这个地方扣分,我教他们“解词七字诀“——“本指喻指文中指”。
本指拆词,喻指理解,文中带入。“一眼望不到边际,形容一个地方非常宽广,文中指**地方十分广阔”。多练几次熟能生巧,再了解解词七字诀的一些特殊变化,以后这种题就再也不担心了,其实这个解词七字诀也没那么了不起,换一种灵活思维和表达方法,集中了满分的构成形式,成为了专破潜规则的杀招——庖丁技巧。
3.孩子答题的障碍何在?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有家长说了,老师我明白了,有了这些杀招,孩子的阅读就没问题了是吧。呵呵,这个还为时过早,没有听说,只要有了技巧就可以所向匹敌的,这么说肯定是不负责任的。技巧对于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阅读扣分,不仅仅在于技巧,还有很多其他障碍,不同的障碍训练过程也应有所不同,才能达到最好效果。
划重点↓↓↓
几种应对方法
【A遇题呆萌型】
这种孩子很可爱,读文章时很开心,随便说说也会有些想法,但一到做题就中了悟空的定身法,定住了,即使答了也完全不着边,自己还能洋洋得意。
分析:这种情况是卡在问题上了,答题无方向感,不知从何下手。因为他看不到题所对应的知识方向。
方法:梳理知识点,进行题型—技巧—知识的对应训练,再多做题,熟能生巧。
【B答点不满型】
这类孩子大多数还算是厉害的,要么就是“语文天才”,要么就是有过技巧训练的孩子。他们答题都会扣0.5~1分左右,特别闹心,总不能十全十美。
分析:这种情况是卡在采点上了,采分点有的时候没想到,有的时候总结答案时忘记了。
方法:分析文章的时候养成标书习惯,刷新记忆中的阅读技巧并熟练背下来,再多做题,熟能生巧。
【C读文超慢型】
别人已经开始做到第二题了,他终于读到结尾了,这种孩子的阅读答案很明显前面详细后面简单,或作文草草收笔,因为时间不够了。
分析: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被情节迷住了,走神儿型;另一种是快了看不懂,只能慢。
方法:走神型要学会结构式阅读,读两遍,速度后精读,分散情节对孩子的影响。另一种就是平常真的不看书,技巧再好也要有些基础才成,所以必须强制看书,找一些名家的叙事散文,每天早上大声朗读,不许偷懒。
【D扣分飘忽型】
有时状态好扣0.5或1分,状态不好扣得就多,甚至有时扣分根本停不下来。
分析:往往这类孩子很有性格,有自己的想法,忠于自己的套路,有时也是忘得快,总之转变思维很难。
方法:也是卡在了技巧上,但由于不愿改变,所以要经常背技巧,循环训练,用对多次,就接受技巧了。
【E答题没词型】
总是想说出理解,但总找不到合适的词,甚至无词,答题经常词不达意,所以答案特简单,两个词,半句话。
分析:平时积累不够,对人物特点词使用率太低,所以不敏感,其次阅读方法不正确。
方法:恶补的方法是家长把人物特点词总结一下,每天五个进行造句,提高使用率,其次正确的阅读方法。
【F文章不懂型】
看不懂,没理解,读完一遍后再读一遍,发现还是不明白。
分析:往往这类孩子很单纯,开朗活泼又快乐。想事想的少,玩乐玩得多。
方法:卡在成熟度上了,父母应该多与他沟通,多一些知人论世的经验,或多看看哲理小故事也能有些效果,其次就是急需中心查找的训练。
当然大多数孩子都是综合性,虽然不同情况需要不同提高方法,但总地来说答题技巧都是必不可少的。
4.学霸的满分秘密?
——守拙、取巧并进,方可成器。
有一句比较现实的话不得不说,语文对于每一位孩子来说,都有一定的环境影响,大多数都是源于他的成长环境。我认识大多数语文学霸,他们的父母都非常重视语文,很多家庭甚至每天都有雷打不动的名著阅读时间,然后是分享会,一起摘抄等优秀习惯。因为基础非常雄厚,所以语文学什么知识都进步超快。
因此,历史上一家子都是文学家的并不罕见:北宋三苏、西汉三班、三国三曹、西晋三张、西晋二陆。相反,基础不牢的同学就像万事开头难一样,进步较慢,越慢越没信心,越没信心就越不想学,于是语文就偏科了。所以,我说的环境虽不能决定他语文的成长高度,但却的的确确影响着他进步的快慢。除了少量的基因因素,语文的成长就像一个对勾曲线,只是很多孩子都在勾底部出不来了。
所以我希望各位家长应适当地定些计划,创造一些语文环境,陪孩子长期守拙,给语文打底,因为再厉害的技巧也需要语文功底来驱动,否则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守拙是必要的,不过不是我今天要讲的主题。守拙用于打底,但要达到目的,快速提分、达到满分或从语文对勾曲线底部拉出来,就需要一些助力,那就是方法与手段,也就是我说的取巧。这时有家长问了,套路会不会太死板,会禁锢学生思维,那么我就给大家讲一下这些庖丁技巧的形成。
庖丁技巧
庖丁技巧由四部分组成:习惯、采分词方向、术语、满分套路,其实这都源于命题人的考查方向。
①习惯
习惯一般都是阅读的方法问题,任何优秀的习惯都有利于进步。这就像每天坚持读书,人便更有才华,每日坚持锻炼,人就身体健康一样。阅读有时也需要习惯,当需要在有限时间内抓取一些关键信息时,有时标书是极有效的。听起来很简单,但做题的时候没有养成这些习惯,成绩就会有天壤之别。
例如:中小学阅读都会有这样的一种题型:“请您简要分析文中谁谁的形象。”“或说说文中谁谁是个怎么样的人?”很多学生一筹莫展,把文章看了两遍,最后写了两个字“善良的人”甚至关于母爱也敢写善良的人。为什么呢?如果你的语文功底不够深厚,看完文章翻过来一想,留在脑子里的只有故事情节,关键和内核的思想早就被你忽略扔掉了,那这时候你就需要一些习惯来弥补这些不足。找人物特点我教给学生是两个渠道,连词串句。
第一个渠道是原文圈词。很多人物特点在记叙文中的议论句或抒情句有所表露,第一步,在读文章时,只要一笔圈上,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会儿就不会遗漏。
第二个渠道就是学会找重点句分析。而哪些是重点句呢,那我就反问大家一句,大家都有要好的朋友吧?大家是如何了解这个朋友的特点的?和他在一起看到的一言和一行。阅读何尝不是如此,想要了解一个人,就看他的一言和一行。
比如有个故事“说一场大雪,让四个互不相识的人都到了一个破庙避雪,闲来无事之际,第一个人就做了一句诗“大雪纷纷落地”,这时第二个人接了一句“都是皇家锐气”,第三个人对了一句“再下三年何妨”,第四个人总结性发言“我看谁在放屁”。通过一言一行,大家就能分析出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内心情感、身份地位特长爱好、情况遭遇等。
第一个人有些多愁善感,一般是个秀才,第二个人有点趾高气扬,从说话的感觉应该是个当官的,第三个人心态比较平和,啥都无所谓,可能是个有钱人,第四个肯定是穷人了,而且比较粗俗。
第二步,看到人物描写(语动心神外)别放过他,重点揣摩一下人物特点,并标在旁边。
最后第三步,根据问题要求,回答问题。经过一节课的习惯训练后,所有同学的人物特点词少则三四个多达七八个,再取其精华,合理串句。何愁这种难题拿不到满分?
②采分方向
阅读的答案没有绝对的标准,但老师如何判断你的答案是对是错呢?其实啊,你的阅读答案甭管写得多么精彩动人,大多数在老师面前都像浮云一般,一掠而过。只有在他想看到采分词哪里,目光才会停留一下,这也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要点。而这些采分词隐藏很深,有些在原文不好确定,有些却不在原文需要自己分析。而哪才是采分词呢?
以中心为例,很多同学在找中心的时候也是受尽折磨,其实中心很好理解。我们以文体来分,可以是写人、写事、写景、状物了。我们分别思考一下,写人的文章如人教版第八册《小英雄雨来》最后不是突出它的勇敢、机智吗?再如朱自清《背影》,突出思念。以此来看写人的文章重点在于人物品质或作者情感。
写事的文章有很多,如人教版第九册《钓鱼的启示》,重点突出规则的重要,这是突出的道理,不过反过来想,道理仍旧还是品质方向,因为道理是教你做怎样品质的人;写景就更简单了,《游颐和园》《红树林》无非都是喜赞之情;状物大多也是,但有的时候是托物言志《水调歌头》,反映乐观豁达精神,借物喻人许地山的《落花生》,教导我们做人应追求内在美。都是品质系的。
然后我们可以做个数学游戏,合并同类项。突然发现,中心词只有两个方向,品质类和抒情类。再确定一下中心词常出现的地方,结尾、题目、开头、描写。用品质词和抒情词这两个采分方向为旗帜,从常出现地方进行搜索或分析,你就能快速准确锁定中心。这个在庖丁阅读里都是入门级的技巧,估计我的学生听了会笑,呵呵,这也算个事儿。
③术语
术语的题型最早源于中考的赏析题,什么是赏析题?拆开就是鉴赏和分析。这个看起来很套路,其实在生活当中还是很常见的,比如你收到了一幅名人书法,你的朋友问你,你觉得哪里好。你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最后憋出一句话“就是好”。按北京话来说“完全露怯了”,现在中考就连续三年考书法赏析了,常见术语可以从笔法、章法、结构来提取,不过这次主题不是书法,我就不多赘述了。
阅读题里的初级赏析题就是就是修辞,修辞的术语就是生动形象。但总不能生动形象就完事啊,于是我就把术语和采分方向结合到了一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写作对象的特点)+(引申义)。如“这里的风景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串出来的答案就是:生动想象地写出了这里的风景很美,抒发作者对这里的喜爱赞美之情。这个技巧是我最早发明的,现在已经是众人皆知了,但知道这个技巧的同学们注意了,很多老师在教的时候忽略了后面引申义的作用,你们一定要关注这点,引申义非常重要,往往是文章的中心。
如在几年前,五年级还有质量检测的时候,曾有过这么一篇阅读,题目不记得了,大概意思是“妈妈送女儿学水上芭蕾,经过几个月的刻苦训练,女儿参加汇演,当女儿从水里出来的一幕,妈妈觉得他就像水仙花一般”。请问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首先修辞是比喻,答案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是什么)。答案五花八门,有的同学写,她的舞蹈动作特别像水仙花,有的说他女儿长得太美了,有的认为他女儿跳舞跳的非常好。其实都不对,正确答案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妈妈很爱女儿。为什么呢,因为自己孩子,怎么看都美,别的孩子跳的再好也不会关注,自己孩子跳的甭说水仙花了,像狗尾草都喜欢。
所以引申义很重要,在文章中往往都是中心。技巧要用全套,学的要全面哦。
④满分套路
最后就是满分套路了,其实满分套路本身没什么技术含量,它是你用来表达答案时候的助力,它是前三种配合好后的一个套用格式。例如上所述的修辞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写作对象的特点)+(引申义)。”整体就是一个满分套路了。当然,这也可以单独使用,比如说一类主要内容的归纳。
举个例子。“王安石小时候,住在临川城,离他家不远的街口有一家面馆。王安石每天上学都要从这家面馆门前经过,并经常在这里吃早点,久而久之,和面馆的老板伙计都相识了。一次,王安石又到这家面馆吃面。进门后,拣了个座位坐下,老板、伙计有心考考他,故意不给他端面。王安石等了好久,看见后进门的人都吃上了面,便问跑堂的伙计:“师傅,我的面做好了么?”伙计答道:“就来。”不大一会儿,只见跑堂的伙计手中拿着一双筷子交给王安石道:“伢仔,你的那碗面做好了,大师傅说要自己去端。”王安石也不计效,径直来到厨房,只见灶墩上放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肉丝面,滚烫的面汤快要溢流碗外,大师傅笑眯眯地对王安石说:“伢仔,这碗面是我特意为你做的,味道格外好,肉也特别多,你能把它端到堂前去,不泼了一滴汤,算你白吃,不要钱。”王安石问:“此话当真?”大师傅说:“偌大的一个面馆,还出不起一碗面么?”
好一个王安石,主意还真不少,只见他用筷子轻轻地往碗里一伸,把面条挑了起来,碗内自然只剩一半碗汤了。就这样,王安石左手端起汤碗,右手拿着筷子挑起面,顺顺当当地把一碗满满的热面条端到店堂前,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面馆里的人都翘起大拇指称赞道:王安石真神童啊!”
这篇文章很长,如果用六要素技巧恐怕难以归纳。这时可以把六要素串成一句话学生用起来就方便了:“(时间地点)+谁因为什么,谁做了什么,谁结果怎样”。
“老板想考验王安石,让王安石将盛满汤的面条端去堂前,王安石挑起面条顺利经过考验,面馆里的人都称赞王安石是神通。”套路的用途是让答案简单准确不漏点,稳定满分状态的最好工具。
5.庖丁存在的意义
好了,今天的分享即将到尾声了,我主要说了四大方面。
第一,考试中阅读的本质,千万别把阅读题看成阅读,它是一种语文工具,是项技术。
第二,阅读题的内核,它是有潜规则的,如果不能顺势为之,孩子就会走弯路。
第三,在阅读障碍中,孩子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希望大家有所计划。
第四,庖丁阅读的思维是由习惯、采分词方向、术语、满分套路组成,他不是禁锢思路,而是多年反推出来的出题逻辑,其目的是快速提分、达到满分,也是把落入对勾曲线底部的孩子,拉出来工具。
有的时候,夜深人静,我会反思。这漫漫十年,一直极力于解决孩子问题,而做出的这些东西是不是伪科学、伪教育?有时想过把这些资料全部删除,让它们封存于往昔,但一看到孩子和家长忧愁的面容我又于心不忍。直到慢慢的,我发现那些阅读困难户学会这些后,渐渐明白语文了,敢于接触和思考语文了,甚至喜欢语文。我看到那些经常学习不错,但常常答题漏点的孩子,学过这些后,考虑问题更全面了,最后他们消化了技巧后,可以用能力拿到满分了。
我还是很高兴的,因为能够真正帮助那些孩子。学习本就辛苦,考试如此功利。阅读题的答案,对于孩子们来说就像空降兵,说不清又道不明的,而考试又是关乎命运的事情,孩子的学科又多,分担到语文的时间还剩几许?作为语文老师,我当然希望我的学生们都能妙笔生花, 写尽一世荣华,但你却不能要求他们每个都能成为文学家、大作家,对于他们,我应做到的是,不要让语文成为他学习生涯的伤痛,不要成为奔向未来的障碍。
校区1:银座商城四楼
校区2:时代广场幼儿园内
咨询热线:0530-467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