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风闻社区 不写影评梁鹏飞华语电影奖项有三金并称的说法。不过华语三金的权威性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尤其是在不同的时代影响力各有不同。按照时代来说,8、90年代要属金像奖最有分量,毕竟当时香港电影是当之无愧的华语电影代表;00年代之后金马奖专注于文艺片,是很多人心目中最好的电影奖项。但是呢,这都是老黄历了。如今金像奖只知道自己和自己玩,早就凉了;金马奖因为去年的事儿加上今年大陆电影不参加,也是没了看头。而金鸡奖在早期当然是大陆电影最具含金量的奖项,不过在后来因为一直专注于老式主旋律电影,加上经常搞出双黄蛋,影响了它的含金量。但最近几年金鸡奖的评选结果已经得到包括专业人士和广大观众的普遍认可。所以目前来看,在2019年最值得期待的华语电影大奖,非金鸡奖莫属了。今年的金鸡奖已经公布了提名名单,谁将加冕金鸡奖,会是今年中国电影的盛事。接下来,就让我们总结回顾一下金鸡奖,获奖电影的口味有哪些转变?以前的金鸡奖电影有哪些特点,现在的金鸡奖又偏爱哪些电影呢?一、金鸡奖获奖电影的时代特点总的来说,金鸡奖从1981年创办,到今年刚好40年,正好可以分成4个10年。1、80年代金鸡奖讲述家长里短金鸡奖早期的电影,尤其在80年代草创时期还是代表了当时大陆电影的最高水平,其中《庐山恋》和《芙蓉镇》的获奖,还颇为符合当时改革开放那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时代背景。
当时文革刚刚结束,被压抑了十几年的中国电影和中国观众都重新开始复苏。严格来说,以如今的标准来看,当年很多电影都落后于当下的审美标准了。但是在那个时代,还是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追捧。比如《庐山恋》第一次在大银幕上出现接吻,就让很多观众如痴如醉。80年代的金鸡奖电影,总的来说主要聚焦于那些关注普通人生活的剧情片,略偏文艺。几乎和金鸡奖同时创办的金像奖,在早期也比较关注这些偏文艺的描述平凡生活中见真情的剧情片。比如许鞍华的《投奔怒海》,比如斯琴高娃主演的《似水流年》。
但总的来说,这个时期的内地电影要落后于香港电影,哪怕是拍这种讲述平凡人生活的文艺片,也不如同期香港电影。大家对比一下金像奖早期几部获奖电影,就可以看出这种差别。2、90年代金鸡奖偏爱主旋律进入90年代之后,金鸡奖基本上成为各种主旋律电影表演的舞台。从1990年的《开国大典》,1991年的《焦裕禄》,1992年的《周恩来》和《大决战》,一直到1996年的《孔繁森》,1997年的《离开雷峰的日子》和《大转折》......这些基本上都是属于描写革命历史和现代英模的电影,意识宣传的意味很浓厚。
当然,这也不能怪金鸡奖。这主要是90年代我们的电影创作思路就是这个样子。当年中国电影存在的目的就是这样。你也没有别的电影可以选。3、00年代金鸡奖回归早期审美到21世纪之后,中国电影市场化浪潮开启。国产片开始出现一些不同于以往主旋律电影的商业片,一些追求票房的商业片。中国电影的类型开始丰富起来,拍摄制作的思路也开始逐步向市场化转变。不过这个阶段的金鸡奖评奖思路,倒是没有什么变化。除了成龙获得2005年的最佳男主角,算是让人眼前一亮。
但总的来说,2000年之后金鸡奖的评奖思路还是延续了过去的惯性,并不太关心一部电影的票房和社会影响力,评委们还是青睐那些他们觉得有教育意义,充满正能量的电影。我们看2000-2010年间的金鸡奖获奖电影。有很多就是这种类型,虽然不同于90年代那种传统的主旋律宣传色彩浓厚的电影,但又延续了80年代国产片那种思路。
像巩俐《漂亮妈妈》,倪萍《美丽的大脚》,陈凯歌《和你在一起》这几个算是比较知名的。2005年金雅琴主演的《我们俩》算是比较冷门的佳片。
这些电影共同的特点就是讲述人间真情,传递那种我们平凡生活中的感动。感觉和80年代《城南旧事》和《人到中年》这些电影有点一脉传承的意思。4、10年代金鸡奖开始兼顾市场和艺术中国电影在2010年票房突破100亿之后,电影市场起飞已经势不可挡,在这个时代大背景下,中国电影终于开始出现一批既有市场,又有口碑,在商业和艺术方面平衡性做得特别优秀的电影。这其中我觉得2010年的《让子弹飞》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第一部票房口碑双丰收的优秀电影。可惜的是,当年它因故没有参加金鸡奖,金像奖那边也不认合拍片,所以没有拿到有分量的大奖,非常遗憾。
不过大趋势已经无法改变,金鸡奖在10年代总的来说,几个重要奖项都算是实至名归。
除了2011年还有点守旧,2013年的大赢家《中国合伙人》(拿下最佳电影、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3个大奖),2015年的《智取威虎山》(拿下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导演),以及2017年最佳电影《湄公河行动》和邓超拿下影帝的《烈日灼心》,这几个都算是当年最好的国产片,而且都是票房口碑都很不错的电影。这些获奖电影,和之前80年代一直到00年代的金鸡奖电影,最大的区别就是票房。以往的金鸡奖电影基本上就没有票房,也不太关心票房,也可以说观众最喜爱的电影和金鸡奖评委喜欢的电影并不重合。这些情况,在10年代有很大改观。二、曾经的金鸡奖获奖电影颇多夫子自道,不太注重观众情绪好了,回顾完40年金鸡奖获奖电影主要情况,我们对金鸡奖这些年来的评奖口味有了大概了解了。在我看来,前30年金鸡奖评选的电影也不能说不优秀,其实这些电影都是诚意满满,在用心讲述属于平凡人生活中的闪光点,但总的来说这些电影总感觉给人一种比较老派,就是老国营制片厂那种感觉。比如1996年最佳女主角宋春丽获奖电影《九香》,讲述一个母亲拉扯大5个孩子的故事。说实话是一部很感人的电影。
但怎么说呢?就是这些电影,总觉得有点温吞水,它需要你用心感受,慢慢体会那种平淡生活中的美好,你要静下心来,仔细品味这个电影。所以以前的金鸡奖电影,大多数票房都不太好。不是没有道理的。这种偏文艺片的属性,导演基本上就不太考虑普通观众的感受,就不是为了让你看着爽的。其实文艺片可不可以拍得很好看?可以的。比如周润发2部文艺片,一个获得金像奖的《阿郎的故事》,一个获得金马奖的《秋天的童话》,在港片历史上,都是特别文艺范儿的电影。
这2个电影,《阿郎的故事》在89年拿下3100万票房(年度第4名),《秋天的童话》在87年也有2000万票房(年度第5名),完全不同于其它那些打打杀杀的港片,票房也非常厉害。说明了什么?那是真正打动了观众啊。反观我们早年金鸡奖电影,不是说不打动观众,而是节奏各方面,很多观众看不下去。我再给大家举个例子,大家就知道其中的区别了。就是阿米尔汗的《摔跤吧!爸爸》
很明显《摔跤吧爸爸》是比上述这些金鸡奖获奖电影更好的电影,至少是更符合当今观众口味的电影。为什么呢?《摔跤吧爸爸》就更好看,不同于这些金鸡奖电影的温吞水感觉,它更加讲究电影的节奏,更加照顾观众的观看情绪,也就是说首先它希望观众更容易看下去,而我们很多金鸡奖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太在意观众的情绪,因为人家压根就不太在意票房啊。这就是我说的,以前的金鸡奖获奖电影落后时代了。老一辈那些电影艺术家,他们拍电影的技法、水平都没问题。但是就是他们从小的习惯就是不够照顾观众的情绪,他们拍电影是夫子自道,明白吗?说难听点呢,就是他们太自嗨了。我主要是专注于我的表达,至于你们观众能不能更好接受,不是我第一位考虑的事情。这主要是因为8、90年代的中国电影,大多数都是长影、上影这些老牌国营制片厂出品。他们拍电影,主要是完成上级任务,拍电影更多是为了宣传教化人民,顺便完成自我艺术表达,票房不是说不考虑,但肯定不是放在第一位的事情。所以第4代导演吴天明们,包括后面的第5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都可以算是吴天明的徒弟),他们拍电影的思维模式,都是一脉相承,他们都是夫子自道。吴天明早期获得金鸡奖的电影《老井》是这个路数,后来吴天明的遗作《百鸟朝凤》依然是差不多的感觉。
《百鸟朝凤》当年下跪营销求排片的新闻闹得很大。但是最后票房依然没有破亿,是为什么呢?说实话,我去电影院看过,真的差点看不下去。电影节奏属于80年代那种感觉,真的不适合这个时代了。不可否认,吴天明们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但中国电影不能一直停留在80年代那种审美体系之下。三、如今金鸡奖获奖电影已经走在正确的方向所以,中国电影和金鸡奖都需要探索新的方向。那就是兼顾市场和艺术,既有很高的票房,获得广大观众的认可,又有很高的艺术性。而首先,就是要有票房。一个电影归根到底是要给人看的,如果没有票房,就意味着大多数的观众不认可,也就没有影响力。曾经中国电影有很多优秀的作品,票房对不起自身质量。比如李连杰主演的《海洋天堂》,这是我印象中最深的一部,特别可惜的电影。非常好的电影,也有够大牌的明星,最后票房就是不行。
那个时代中国电影市场化才刚开始没几年,那个时候有太多《小时代》这样的烂片,凭借宣传和营销骗到了很高的票房。那是中国电影的混乱时刻。所以其实金鸡奖以前老是颁给文艺片,其实也是没办法。因为太多票房好的商业片,真的太烂,不够格。但后来这种情况在慢慢好转。这一切应该始于2013年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
这部电影在2013年拿下5亿票房,排名年度票房榜第7。此前金鸡奖获奖电影基本上都没有这么高的票房。当然90年代那些主旋律电影除外,但它们的票房很多也是单位包场。《中国合伙人》开创了金鸡奖新的历史,此后金鸡奖获奖电影,尤其是上面咱们提到的《湄公河行动》和《烈日灼心》,那是真正的票房口碑双丰收。观众认可,电影从业人士也认可,大家都服气。然后这2年,中国电影这种票房口碑都非常好的国产片也是越来越多。尤其是《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这几个,票房都是30亿起,全部进入中国电影票房榜前十名,口碑也是爆炸,观众非常满意,业内也都非常钦佩,这几部电影也都进入了这次金鸡奖提名名单,而且都是获奖大热门。这才是中国电影的前进方向,这才是金鸡奖应该表彰的对象。以后的中国电影都这样拍,就对了。责编|于杨审核|邱荔
在看的你正在变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