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随笔连载第70天,谈一谈英语听力的话题。主要谈一下,精听和泛听的区别。
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尤其是入门级学习者,对于英语听力的概念似乎就是一门心思的听。认为多听,听力就能提升。多听当然好事,任何事情做的越多确实经验就越足,但紧靠多听,不理解哪些材料应该精听,哪些材料应该泛听,其实还是不够的。
首先,精听,顾名思义,就是精细地听,反复多次对同一篇听力材料进行听力训练,力争“吃干吃净”一篇材料中的所有语言点,从文章或素材的结构、思路,到材料中的词汇、表达,甚至语音语调的模仿,对这段材料的复述、听写、背诵以及翻译等等。精听的中间可以停顿,可以重复,不会的词可以去查,翻译好后可以和参考译文对照找不足,最终的目标就是吃透这段材料。每吃透一段好的材料,听力就能有一定的提升。
其次,泛听,也很好理解,就是广泛地听,俗称“磨耳朵”。听一段材料不重复、不停顿、不查词,中间有不懂的不必停下来,甚至不必完全弄懂所有的单词,把握整体材料的框架和含义即可,一两个句子没有懂也没关系,就是把大段的英语材料作为背景音乐去放,其目的是不断磨自己的耳朵,培养英语语感。同时,泛听练习的选材也没有必要像精听那么严格,范围比精听素材的选择更广。
其实泛听的状态,更接近于我们学习语言的原始状态,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无论是智力还是认知都不如我们的青年时代,但是我们还是用两三年的时间,慢慢学会了一门语言。为什么?因为我们一直在泛听,同时,我们一直保持向父母学习的状态,不断重复。其实在我们小时候,大人们说的很多话我们都在泛听,那时我们也不会都听懂,但是随着越停越多,我们慢慢就潜移默化地理解了很多语言表达的含义。同时,孩童学语言的状态是不怕重复、不怕表达失败的,这也值得现在学习语言的我们思考。
大多数外语类博主在微博上发布的视频,如TED演讲、脱口秀、新闻采访以及科普视频等,属于「泛听」一类,这类听力主要作用是「磨耳朵」,拓展知识面。另外很多TED演讲里的演讲者带有口音,不是native speaker,不适宜用来精听和模仿。
精听的材料,还是选择NPR、CNN、CBS、BBC这类专业新闻媒体比较靠谱,因为其发音正宗,表达完整,文法地道。(对于初学者,英音可选择BBC Learning English,美音初学者可选CNN Student News),提听力主要靠精听,要求必须有正确文本对照。我在自己的微博@翻译中介 上每天早上发的6 Minute English为大家做了字幕,就是不错的精听材料,可以自己先听写,再对照字幕改正错误。下图是我回答一位博友的听力方面的问题,大家可以参考。
最后,作为一个教育博主必须强调一点——这一点听多了英语新闻听力你也会发现,那就是西方的一些音频新闻和外刊对中国的认识不是很客观,甚至有故意黑中国的报道,各位外语学习者注意甄别,要有自己的判断。
——————————————————————————————
博主其他原创:当你不开心时就来抄书抄单词/成长的一个秘诀在于减少内耗/其实别人没有那么关注你/远离“巨婴”心态的人/敢爱,更要敢恨/年轻人成长过程中必须躲过的10个大坑/降维攻击:用成功国家的治国方略指导自己的生活(上)/降维攻击:用成功国家的治国方略指导自己的生活(下)/理想主义者的三个方向/与自己的动物性做斗争/一个人的观点是会变的/如何在大学中脱颖而出/做具有“可积累性”的工作/和气生财/克勤克俭/“你要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其他20个目标”/高考后英语专业到底值不值得报考?英专学生如何逆袭?/给辞职卖房环球航行泼一盆冷水/三本英语专业可以逆袭吗?/字幕君是怎样形成的?做英文字幕需要多长时间?/英语的语音语调是天生的吗,语调问题有的治吗?
——————————————————————————————
随笔连载070。从2019年8月1日到2019年12月31日,希望能连载150篇左右的随笔文章,把自己在英语学习/做事方法论/读书思考的收获写下来供大家参考。希望这个连载计划能完成,欢迎大家评论打卡监督。有兴趣也可以加我私人号fangyizhongjie提问,好问题我会写成文章回答你(帮你匿名)。如果觉得对你有启示也欢迎转发点赞打赏。这一篇是连载的第70篇,编号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