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四川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主办的《调查与决策》2019年第9期刊发西昌市委书记李俊署名文章——《找准差距补短板抢抓机遇再出发努力建成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榜样》。
找准差距补短板 抢抓机遇再出发
努力建成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榜样
中共西昌市委书记 李 俊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战略部署,并将县域经济作为支撑“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石。西昌作为2018年度全省唯一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提出“1+3”创建(创建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天府旅游名县、县域经济强县、乡村振兴示范县)联动,就是要紧紧抓住时代的“风口”,全面提升县域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力量。
1以机遇为跳板正视发展差距奋力实现追赶超越目前,西昌正处于政策机遇的叠加期,经济的活跃度、区域竞争力、辐射力开始全面呈现。特别是进入全国百强县、全省经济发展强县,标志着西昌迈出了奋进历程中的重要一步,进入了向先进学习、与发达为伍的奔跑时期,可以从多个维度、更高层面赢得各级的理解、认可和支持,实现优势优先,张扬领跑态势。可以讲,未来20年左右,仍然是西昌大有作为的发展黄金机遇期,抓住了抓实了,完全有能力有基础迈上新的台阶,力争2026年进入全国百强县前50位,成就持续跨越发展的“铂金十年”和“锦绣十年”。
黄伟寿 摄
同时,西昌也面临着一道又一道的特殊难题和制约问题,需要保持一份特别的清醒和冷静。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刚过50%,与省内外发达地区70%甚至80%相比,还有很大的追赶空间;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还处于比较粗放的水平,投入产出比较低;从支柱产业来看,西昌仍然存在成长型、高附加值企业偏少,税收可持续增长动能不足的问题;从开发度来看,交通通达力仍然是突出短板,与沿海地区大市场联结联通不畅。此外,发展环境、土地成本、产业配套能力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都有明显差距。
2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
保持投资稳定增长
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未来五年完成交通基础建设投入1000亿元。争取按计划开工西昭高速、西香高速、西宁高速,形成西昌绕城高速;尽早实现乐西高速通车。早日构建形成市区“六纵七横”“三隧八桥”交通骨架。加快推进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同期建成铁路二类口岸;加快推进宜宾至西昌到丽江高铁、昭通至西昌高铁建设。围绕国际口岸机场建设,启动西昌机场改扩建工程,力争2021年通航城市达到50个。
张金龙 摄
加快推进教育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未来5年完成教育基础建设投入30亿元。补齐高中教育短板,加快西昌六中改扩建建设,新建1所公办高中;补齐义务教育短板,启动建设一批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市域内全覆盖;补齐民办教育短板,支持民办教育学校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继续引进国内有影响力的民办教育学校。
加快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未来5年完成医疗卫生基础建设投入50亿元。2021年西昌市总医院、川投华西医院投入使用,完成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州一医院改扩建工程并投入使用,市内三甲医院达到4所以上。2022年西昌市妇女儿童医院、西昌市中医院、西昌市精神病医院投入使用。引进并建成1家国际知名医院。
加快推进生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未来5年完成生态基础建设投入50亿元。启动并完成东河水库、大桥水库引调水工程,东西海三河整治工程;启动并逐步实施安宁河山水田林湖草综合整治工程。将2020年确定为“生态提升年”,同步实施“八大生态”示范工程,分年分批次补齐邛海可视范围内“天窗”。
3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明确发展方向
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动一三产业融合,打造农林全产业链。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建成以花卉、油橄榄、蔬菜水果为代表的6个国家级、省级农林特色产业园区,形成产供销销一体化的农林生态产业圈,同步建成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园区、森林康养示范园区,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叶昌云 摄
寻找新的增长潜力,带动形成特色经济。打造以消费为主导的城市经济。发展以特色民宿、小吃为代表的网红经济,形成一批新的网红打卡目的地。发展以“七度”“七游”为代表的文旅经济,形成火把节、冬季阳光音乐季等文创旅游产品。发展以5G、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数据经济,推动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慧农业建设。发展以换季、办公、采风创作为代表的总部经济,推动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换季总部基地建设。发展以夜景慢游为代表的月光经济,开发古城灯会夜间游乐、实景演出项目。
刘向琼 摄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优产业做强园区。围绕“6+X”产业集群构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重点企业创新发展,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扩大直接融资。持续关停并转落后产能和生产工艺落后的企业,推动驻昌企业盘活利用好存量资产,实现“腾笼换鸟”。
4以全域全面开放为带动突破发展瓶颈
推进区域协调联动发展
按照“产业共推、市场共拓、交通互联、文化互通”的思路推进德昌、西昌、冕宁同城化发展,推动“3+6”西昌经济圈联动发展。市内公办学校与州内各县探索建立学校联合体,西昌市人民总医院与各县建立医联体或医共体。和各县探索建立资源开发与利益共享机制,支持与各县共建特色产业交易市场、冷链物流基地。
推动“四向拓展、全域开放”落地,坚定不移走出去。坚持航空线路开通到哪里,区域联动发展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积极承接成都、重庆、昆明、贵阳四大都市圈的辐射带动,承接产业梯次转移和错位需求,做实区域性中心城市。“近学成都、远学苏杭”,成功经验采取“拿来主义”,避免走弯路。继续加大与国内外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力度。
擦亮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招牌,构建“大攀西”发展格局。推进特色优势资源技术创新,开发技术领先、市场对路的钒钛稀土资源深加工产品,研发高端产品。与雅安、攀枝花谋求合作,共同打造特色康养品牌、藏羌彝文化走廊,共建大香格里拉旅游黄金线路。
5以改革创新为抓手激发发展动力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向改革要潜力,推进体制创新。借力文旅融合大趋势和国家、省重点政策,推动邛海泸山景区、安哈仙人洞景区、樟木菁乡茅坡樱红景区升级;加快工业园区整合重组力度,支持经久园区争创省级园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用好机构改革成果,推动农业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级产业园区。抓好撤乡并镇机遇,下放审批权限,积极争取省、州支持,将西昌纳入扩权强县范围。
黄伟寿 摄
向政策要空间,加速推进发展。争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用够用活政策,争取发行再融资债券,用好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探索基金分担、直接分担等形式,对金融机构为市内中小微企业贷款发生的损失给予风险补贴,探索建立动产融资担保机制,支持企业利用商标、专利技术等贷款融资,扩大农村金融网点覆盖面。用实省财政各项奖励政策,压实要素保障。精准匹配产业发展紧缺人才。
向服务要动力,抓实基础保障。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不动产一般登记、抵押登记业务5个工作日内办结;力争年内实现投资建设重大项目50日内审批办结。严格兑现各类奖励政策。对西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特别大的企业给予专项奖励。
目前6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期待你是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