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2年9月6日,
一艘破烂不堪的帆船载着衣着褴褛的18个人驶入圣卢卡尔·德·巴拉梅达港。
这群人刚刚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创举——
人类首次环绕地球。
3年前,他们从这里进入大西洋,进行环球航行。
航海前
故事还得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基督徒驱逐阿拉伯人的收复失地运动(也叫再征服运动)说起。
到了14世纪末期,在收复失地运动中新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资助远洋探险,沿非洲西海岸进行领土扩张,俘虏当地黑人为奴隶去贩卖。
到了1453年,土耳其人攻陷了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位于欧洲,海峡对面是亚洲,被土耳其攻占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地图来源:网络
奥斯曼土耳其攻打君士坦丁堡。图片来源:Wiki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文化的结晶,君士坦丁堡陷落后,被改为清真寺。图片来源:网络
土耳其人与威尼斯商人一道垄断来自东方的香料贸易,造成欧洲市场上香料价格飞涨。
因此寻找通往东方香料产地的新路线成为一项重要任务,航海探险活动进入快车道。
1488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率领的船队已经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1492年,西班牙航海家意大利人哥伦布率领船队到达美洲。
在抢地盘过程,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矛盾越来越大。经罗马教皇的调解,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签订了《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
条约规定以佛得角以西1770公里(西经46°37′)处为界,界线以东“新发现”的土地归葡萄牙,以西“新发现”的土地归西班牙。
这是世界上一个瓜分世界的条约,当然这条约压根没有考虑当时其他国家人民的意见。
1494年葡萄牙和西班牙确定殖民地势力范围分界线,巴西在分界线以东,所以属于葡萄牙。地图来源:网络
当时没料到,后来在美洲大陆上“发现”的巴西沿海地区会在西经46°37′以东。因此巴西成为了葡萄牙的殖民地,而美洲其他地区成为西班牙殖民地。
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到达印度,打通了去往东方的新航线。但印度不是香料的原产地。葡萄牙人继续向东航行,1509年,葡萄牙人到达马六甲。1511年,葡萄牙人到达香料产地——马鲁古群岛。
与此同时,西班牙人在征服美洲大陆的时候,逐渐知道美洲大陆不是印度,而是一块以前欧洲人从不知道的“新”大陆。
他们还发现,美洲往内陆里走,又到海边,面前是浩瀚无际的大海,西班牙称其为“南海”。
西班牙最开始到达美洲西海岸在巴拿马这里,巴拿马地峡近似为东西走向,太平洋在其南边,故称之为“南海”。地图来源:网络
当时欧洲盛行“地圆说”,西班牙人相信“南海”的对岸就是亚洲,往西航行穿过“南海”,很快就能到达亚洲香料的产地。
1507年瓦尔德泽米勒绘制的世界地图,美洲离亚洲很近。图片来源:网络
麦哲伦是葡萄牙人,早年跟随达伽马的船队到达印度,后来奉命指挥舰队从印度往东航行,通过马六甲海峡,找到了香料原产地——马鲁古群岛。
麦哲伦画像。图片来源:Wiki
不过,麦哲伦认为如果从葡萄牙出发,在大西洋往西南方向航行,绕过美洲大陆的南端,进入“南海”,向西航行,到达马鲁古群岛的路程会更近些。
但是葡萄牙已经找到了绕过好望角去马鲁古群岛的东方航线,国王对花费财力再找一条往西去马鲁古群岛的航线不感兴趣。再加上麦哲伦后来在几场海战中失利,被葡萄牙国王冷落。麦哲伦被迫远走西班牙。
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图片来源:网络
葡萄牙找到香料产地的新闻对西班牙来说显然不是好消息,根据1494年签订《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东方航线属于葡萄牙,西班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葡萄牙人把从东方运回的香料高价卖出。西班牙人不能忍,一定要找到向西航行去香料产地的的西方航线。西班牙人的想法和麦哲伦不谋而合。
航行中
在西班牙国王王卡洛斯一世的资助下,1519年8月10日,麦哲伦的船队在塞维利亚起锚,沿着瓜达尔基维尔河到河口的圣卢卡尔·德·巴拉梅达港,完成最后的集结。
塞维利亚,哥伦布也是从这里出发去美洲的,哥伦布去世后长眠在塞维利亚大教堂。图片来源:网络
1519年8月20日,麦哲伦船队驶入大西洋,开始环球航行。
麦哲伦的船队由五艘船,265人组成:
注:“特立尼达”号是旗舰;“圣安东尼奥”号的排水量是否比“特立尼达”号大,还存在争议;“胜利”号也被译作“维多利亚”号。
麦哲伦船队。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麦哲伦船队在西班牙的殖民地加那利群岛完成补给,往西南方向航行,船队沿着美洲南部海岸航行,寻找进入“南海”的水道。
加那利群岛,西班牙1393年西班牙人到达这里,随后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地图来源:网络截图
1520年1月10日,船队到一个很大的海湾,那是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的入海口。
麦哲伦船队继续往南航行。
1520年3月31日,船队跨过南纬49°30′,来到一个未来被叫做圣胡利安港的良港,这里很荒凉。北半球逐渐进入夏天,南半球将进入冬天,考虑到继续往南航行会更冷,麦哲伦决定在这里过冬。
至今人稀的圣胡利安港。图片来源:Wiki
到目前为止的整个航行过程其实并不顺利,一个原因是总指挥麦哲伦是葡萄牙人,当时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敌对国家,这令船上一些西班牙军官不满,他们在航行过程中处处为难麦哲伦。麦哲伦软硬兼施地控制局势,防止发生叛乱。
然而想极力避免的事终究还是发生了。在圣胡利安港,由于面临食物短缺,麦哲伦下令食物定量供应,再加上这么长时间以来一直没有找到通往“南海”的水道,不满的情绪在水手中蔓延起来。船队监察胡安·卡尔达亨等西班牙军官利用水手的不满,造谣葡萄牙人麦哲伦要把他们带到绝境去,煽动叛乱。
1520年4月1日夜里,叛乱发生了,叛乱者很快占领了其中的“圣安东尼奥”号、“胜利”号和“预想”号这三艘帆船,要求返回西班牙。
沉着冷静的麦哲伦用计假装求和,利用叛乱人员大意,派亲信突袭,重新夺回了帆船的控制权,平定了叛乱。除了平叛中已经被刺死的一个叛乱头目外,麦哲伦将另外两名发动叛乱的头目流放。
麦哲伦平定船员叛乱。来源:搜狐
麦哲伦已经不想在这个地方再待下去了,5月中旬,麦哲伦派“圣地亚哥”号帆船先向南航行探路,遭遇大风暴,“圣地亚哥”号撞上悬崖,所幸除了一名船员遇难,其他船员均安全返回圣胡利安港。但“圣地亚哥”号严重受损,只好将船上物资搬到其他船只上,丢弃“圣地亚哥”号。这样,船队只剩下4艘帆船。
麦哲伦等人在圣胡利安港等到8月24日,天气转好,船队出发,往南航行,在南纬50°的圣克鲁斯河口停留了约两个月,补充食物。
春天来了,麦哲伦船队继续往南航行,寻找通往“南海”水道。10月21日,船队又看到海湾,这个海湾不宽,但很长,放眼望去看不到尽头,很像海峡。麦哲伦派两艘船先去探路,四天后船只返回报告说没有看到海湾的尽头。麦哲伦断定这是通往“南海”的海峡,于是率领船队前行。
海峡曲折,岔道多,麦哲伦派“圣安东尼奥”号和“预想”号前去探路。“预想”号找到路后返回,而“圣安东尼奥”号没有返回,原来是船上的舵手等西班牙人乘机囚禁了船长——麦哲伦的表弟,劫持船只逃回西班牙。这样,船队只剩下三艘帆船。
海峡长而窄,最窄处不足2公里,船队小心翼翼地航行。航行过程中,船员看到南岸不时有星星点点的篝火,麦哲伦将其命名为“星火之地”,也就是后来的火地岛,当时并不知道这是岛,以为是未知的南方大陆。
船队经过22天的航行,终于出海峡,进入“南海”。
麦哲伦他们在海峡航行期间渡过万圣节,所以将海峡命名为万圣海峡。后来人们为纪念麦哲伦改名成麦哲伦海峡。
麦哲伦海峡,在巴拿马运河开凿前,从美洲东海岸至西海岸的船要从这里绕。地图来源:网络
2013年,中国军舰首次穿越麦哲伦海峡。来源:网络
这个所谓的“南海”比预想得大很多,麦哲伦船队航行了三个多月没有几乎看到陆地(除了少数几个无食物无水的荒岛),船上的粮食吃完了,船上的老鼠一只也要几枚金币(这群西方人在临死前还惦记着钱)。再后来,连老鼠也被吃光了,船员将船上的木头锯成木屑充饥,很多船员得病了,其中不少人因此去世。
所幸海上风平浪静,没有遇到风暴,于是将“南海”叫太平洋,如此大显然不应该再叫“海”(其实南太平洋上有很多岛屿,只是被麦哲伦船队错过,这也就是给后来的英国、法国留下了“发现”这些岛屿的机会)。
1521年3月6日,船队看到一群有食物的岛屿,岛上的土著人不“友好”,麦哲伦船队抢劫了食物和淡水。麦哲伦把这些岛屿称为盗贼群岛(后来叫马里亚纳群岛)。
不久,在3月16日,他们到了一个很大的岛,这是后来被称为菲律宾的地方。岛上的土著人很友善,麦哲伦等人用镜子、铃铛等小玩意换了食物和淡水,船员得到休养。
麦哲伦船队在菲律宾的足迹。图片来源:Wiki修改
麦哲伦得知附近的岛屿上产香料和黄金,决定先考察这些岛屿。在利马萨尔岛(甘米银岛),当地盛产黄金,土著的盘碗及家具用黄金制作的,首领对麦哲伦等人很“友好”。1521年4月7日,麦哲伦到更加富饶的宿务岛,当地首领要求进行贸易必须交税,麦哲伦通过恫吓得到免税特权,还向当地土著传播基督教(传教也是航海的一项重要任务)。
风景秀丽的宿务岛。图片来源:网络
麦哲伦得知,宿务岛旁边的一个小岛马克坦岛上的土著不臣服于宿务岛的首领,麦哲伦决定教训一下马克坦岛的居民,顺便让宿务岛首领看到西班牙人的厉害,好让他对西班牙人忠心。
然而在这场战斗中,麦哲伦被马克坦岛土著杀死!这天是1521年4月27日。
麦哲伦之死。图片来源:网络
(注:麦哲伦的奴隶恩利克是马来人,担任向导和翻译。假如麦哲伦没死,船队很快就到达马来,他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环游世界的人。麦哲伦死后,他被排挤后失踪)
宿务岛的首领见状决定背叛西班牙,邀请船队高官来赴宴,乘机将他们杀害。留在船上的掌权的卡尔瓦见状立即开船逃走。航行到附近的保和岛,考虑到掌控3艘船人手不够,他们将破烂不堪的“预想”号的物资转移到“特立尼达”号和“胜利号”上,然后将其烧毁。两艘船继续航行。
6月中旬,船队到婆罗洲,文莱国王热情接待了他们,允许西班牙进行贸易活动,并送了他们很多礼物。他们在这里呆了一个多月。到了7月29日,发生了一场冲突。总指挥卡尔瓦抛下还在城里的同伴开船逃走。他的懦弱行为激起船员的公愤,被罢免,由埃斯彼诺萨接任。
文莱面积小,但油气资源丰富,被誉为“东南亚的科威特”。图为奥玛尔·阿里·赛福鼎清真寺,来源:网络
船队继续在附近的岛屿间航行,干起海盗的勾当,抢劫商船。
1521年11月6日,船队到达马鲁古群岛,11月8日,船队停靠在蒂多雷岛,当地苏丹热情接待了他们,他们在这里收购了大量的香料。
马鲁古群岛,又名摩鹿加群岛或香料群岛。
图片来源:网络地图截图
不过对于苏丹的宴请,他们想起之前在菲律宾中计的事,婉拒了。此时“特立尼达”号船体漏水,修了几次没修好。“胜利”号先回西班牙,留下埃斯彼诺萨等人继续在这里修“特立尼达”号。
“胜利”号向西南航行,1522年1月25日,到蒂汶岛,船队成员通过绑架方式索取食物。1922年2月11日,“胜利”号离开蒂汶岛,踏上往西回西班牙的旅程,埃尔卡诺为总指挥。
回去的航行是熟悉的路线,对他们来说,最大的困难已经不是未知的环境,而是葡萄牙人。毕竟这条航线是葡萄牙人的地盘。况且他们在马鲁古群岛已经得知葡萄牙人在路上拦着他们。
“胜利”号在海上小心翼翼地避开葡萄牙舰队。1522年5月22日,“胜利”号绕过了好望角。
船队在大西洋上的路线。地图来源:Wiki
到了1522年7月,航行到佛得角附近。此时,船上的食物已经快吃完了,饥饿和坏血病造成20多人死亡。“胜利号”被迫在佛得角进行补给。
佛得角属于葡萄牙,船员小心谨慎,谎称是从美洲过来的。他们出售了一些奴隶船员,购买生活物资。
在货物装完时,葡萄牙人还是发现了香料,发现他们是麦哲伦船队的船只。正在“胜利”号上的总指挥埃尔卡诺见状不顾留在岛上的船员,赶紧开船逃走。
佛得角,被葡萄牙统治到1975年。图片来源:Wiki
1522年9月6日,埃尔卡诺指挥的“胜利号”到达西班牙的圣卢卡尔·德·巴拉梅达港,此时船上只剩下18人,这18人都生病了,不过还能勉强站立。
这一天是9月6日,但他们的航海日志上却是9月5日,这是因为他们从东往西航行绕地球一圈,要加上一天。而《80天环游世界》小说,从西往东绕地球一圈,要减去一天。
两天后,“胜利”号沿河逆流而上到达塞尔维亚,他们成功环绕地球一圈的消息传遍西班牙,引起轰动,船员受到英雄般的欢迎,总指挥埃尔卡诺受到国王的接见。
船上的香料很快销售一空,获得的利润远超过探险的花费。
那个时代的麦哲伦等人,不仅是伟大的航海家和探险家,同时也是殖民扩张的先遣队。他们将世界各地连在一起的时候,也给欧洲外国家的居民带来无穷的灾难。
16世纪晚期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范围。地图来源:网络
航海后
因为地球是圆的,根据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签订平分世界的《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大西洋上的分界线是西经46°37′,地球另一端的分界线是133°23′。马鲁古群岛有部分应该属于西班牙。为此,1529年,西班牙和葡萄牙签订《萨拉戈萨条约》,西班牙放弃马鲁古群岛,作为补偿,葡萄牙支付西班牙35万达卡金币,同时西班牙得到了菲律宾。
从此菲律宾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直到1898年的美西战争后,菲律宾成为美国殖民地。西班牙统治菲律宾300多年,当时菲律宾居民除了土著外,还有下南洋谋生的华人,西班牙殖民者多次对华人进行屠杀。
建于1581年西班牙殖民时期的马尼拉大教堂。图片来源:网络
1626年前后,西班牙殖民者开始入侵台湾岛,后来荷兰殖民者赶走西班牙殖民者独占台湾。
葡萄牙人也没有闲着,他们进入南海,骚扰中国沿海,1521年与明军爆发屯门海战,1522年与明军爆发西草湾海战,遭到明军沉重打击。
后来葡萄牙在舟山群岛的双屿港秘密进行走私贸易,1548年朱纨率领的明军荡平双屿港。
双屿港的走私贸易。图片来源:网络
1553年,葡萄牙窃取澳门,后来明朝在东北的战事吃紧,葡萄牙人抓住时机卖给明政府数百门先进火炮,这些火炮在宁远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葡萄牙人博得明政府好感,在澳门站稳脚。当时中央政府任命官员管理澳门,并派驻军队,直至鸦片战争后。
1622年开建的东望洋炮台。图片来源:网络
大三巴牌坊实际上是1562年葡萄牙人建的圣保禄教堂的正面前壁,1835年大火后,留下前壁。图片来源:网络
葡萄牙本土面积小,人口少。而东方航线上的奥斯曼土耳其等国家远比西班牙在美洲遇到的印第安人强,再加上当时欧洲的科学技术并没有完全领先东方。葡萄牙在与这些国家的战争过程中,国力消耗很大,再加上西班牙一直想吞并葡萄牙。葡萄牙经不起折腾,慢慢没落了。
麦哲伦环球航行后,西班牙开辟了西方航线,将菲律宾等地的货物用船经太平洋运到美洲西海岸,然后陆路运到东海岸,再用船运回欧洲。这条西方航线与葡萄牙的经好望角的东方航线相比更加费时费力:太平洋太宽,中间几乎没有补给站,经过美洲大陆时还要转陆路。这样一折腾,利润很小。再加上与邻国法国的战争,西班牙也逐渐衰弱了。
说明:因为船上一些船员身份是奴隶,有些资料统计人数时不将奴隶列入,因此人数存在争议。文中人数是近似值,不代表准确值。
参考资料:儒勒·凡尔纳[法]著,戈信义 译. 地理发现史[M]. 海口:海南出版社,2005.
美编:黄紫薇
校对:陶 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