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如何在家,给孩子打造一场风靡全球的自然教育课程?

如何在家,给孩子打造一场风靡全球的自然教育课程?

阅读量:3765006 2019-10-25


本文看点:在德国,自然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头戏,一般的雨雪天气阻挡不住德国孩子外出探险,老师发给家长的户外探险通知单上会用挑衅的口气写道:“没有不好的天气,只有不好的装备。”
让孩子接触大自然有什么好?咱们今天就来看看德国自然教育的典范:森林幼儿园是怎样教学生的。德国森幼的哪些方法,我们在家就可以操作起来呢?
 周四
思维 ?
全文共4406字,阅读时间12分钟
???
前一段日子,孩子肺炎住院了。在医院里,我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一旦孩子打针哭闹,不少家长就会做出一个动作,不是哄孩子,而是掏手机给孩子播放视频,期待手机可以帮助孩子减轻疼痛。效果不咋样,但家长坚信手机能有大疗效。
不过,用这一招来对付调皮小孩,效果立竿见影。原本东问问西看看,左摸摸右翻翻的好奇小孩,一旦用手机听音频、看动画,就像是被抽去了魂魄,立马变乖巧,拖着走东绝不走西,目光呆滞、带着傻笑。五识俱封的孩子,让老母亲找回片刻宁静。
等忙完了自己的事情,该给孩子解除封印了,收回手机,那个对外充满好奇、肆意妄为的熊孩子眼见抗不过母亲的淫威,便闪动着眼睛,将注意重新转移到周边的建筑,汽车,行人,路标,还有最爱的花花草草。
怕孩子疼,怕孩子闹,我们不得已用这种办法将孩子的心识封于手机这块方寸之地。不应该的是,因为各种培训班,孩子刚放学,就把他们从待了一天的水泥房子里,瞬间腾挪到另一个水泥房子里。可怜的孩子们,连在外面呼吸几口新鲜空气都显得很奢侈。
甭管孩子脑子里的视野有多大,家长可以算算,咱娃每天的视线范围有多大呢?我们在用手机、用培训班,给孩子身上包了一层厚厚的浆,这层浆让我们把孩子刚刚打开的感觉器官又给亲自糊住了。孩子是会在这层浆里闷暴躁、闷抑郁的。这种因为越来越远离大自然而出现的症候,就是“自然缺失症”。
而且在0-7岁这一阶段,孩子必须有足够的空间和自由游戏时间去满足各种感官需求,因为这个年纪的孩子就是用感官去学习,而非以大脑强记。所以,孩子们每天都需要在户外玩耍。

只让孩子在外面玩,不教孩子点什么,心里会慌得很。这不,咱们今天介绍就是自然教育,既可以让孩子们在外面玩,又可以让自然发挥教育的作用。像咱小时候出去外面玩上一天,天黑再回来,这样的教育是自然教育吗?并不是。咱们小时候缺少的不是自然,而是教育。
话说,德国的自然教育从孩子到成人,每个年龄段都有相应的教育内容。德国人在热爱自然、注重环境保护方面那是出了名的。德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被森林覆盖。德国也是世界上把森林自然资源与教育结合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德国的“自然教育”和“德国制造”一样秉承着高品质的优良传统。虽然德国人口仅8200万人,却拿走世界一半的诺贝尔奖,这与教育有直接关系。
咱们今天就来看看自然教育的典范——德国的森林幼儿园是怎样用大自然来培养祖国的花朵的。
01
德国人为什么偏爱森林幼儿园呢?
创办了第一所森林幼儿园的并不是德国人,而是一位丹麦的全职妈妈艾拉·法拉陶,她每天都会带着两个学龄前的子女到森林里散步。有时候邻居孩子也会跟着一起去。
后来,这些妈妈们发现,每天都进行户外活动的孩子不仅生病少,体能好,而且也不容易发生争吵,孩子们在一起还玩得挺开心。于是他们一商量,就攒出了第一家森林幼儿园。

不过呢,森林幼儿园却是在德国如鱼得水,发扬光大了。这是因为森林幼儿园的实践与德国的教育理念一拍即合。
说起德国幼儿园的核心教育理论,就不能不提到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这位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家幼儿园的教育家,将德文中的孩子(Kinder)和花园(Garten)两词相加,首创了幼儿园(kindergarten)这个概念。
从kindergarten的字面意义上来讲,不难看到福禄贝尔的创办第一所幼儿园的初衷,那就是创办一所专属于孩子们的花园,在这样的大自然中,孩子们可以发现人、事、物的联结与奥秘,从探索和发现中,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02
德国自然教育怎么教?
森林幼儿园的实践与德国幼儿园教育理念相结合,经过半个多世纪,森林幼儿园就在德国发展到了1500所。在德国,森林幼儿园的核心理念是“让教育自然发生”。
“让教育自然发生”怎样实现呢?
1. 生成式课程:孩子的兴趣才是教学的切入点。与德国人严谨的做派似乎不太符合,德国人的自然教育课程显得非常随意。课程计划不断随着搜集的信息调整,课程是动态地跟随孩子兴趣生成的。用普通话说,那就是孩子想玩啥就玩啥,老师们要根据孩子的兴趣来调整课程计划。

比如,孩子们想爬树了,一帮孩子一哄而上,全开始爬树了。你老师就得跟上孩子们的节奏,再看看怎样从爬树引导到德国教学大纲的发展要求。这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就好比是武侠对决,高手随手捡起一根树枝就能轻松化解各派招数。
当然,针对孩子们的特点,老师们都积攒了一大堆的教学案例,随时调动,也随时补充。这种生成性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师的观察、记录和评估。

根据孩子的兴趣,老师们会通过扩展话题,帮助孩子深入学习。当小朋友们看到森林中的蜘蛛网时,便开始七嘴八舌地自动进入讨论模式。这时候,老师需要将小朋友们发散的观点集中起来,并引发孩子们思考:“为什么蜘蛛网不会粘住自己?”“你们可以模拟一下自己被蜘蛛网粘住的样子吗?”等等。
仅仅是因为孩子们在大自然中玩耍,就可以深入地学习关于生物学、艺术、仿生学、工程学、历史等等领域。这种教学方式,将多学科融合了起来。科学不再只是学习,而是一个有用的工具。
除了这种随时随地进行的生成性教学,还有一种咱们国内幼儿园熟悉的主题式教学,老师会将课程内容与自然相结合进行精心设计。

2. 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注重生活中的教育。比如:在森林里马上要下雨了,孩子们要吃午饭了,怎么去解决自己的午餐?怎样用工具将枯树变成一个玩具等等。
这就是真实,生活即教育。孩子在户外环境中除了能学到我们室内教育中要学到的一些结构化知识之外,还发展了孩子的耐挫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
森林幼儿园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在与自然的近距离接触中,孩子感受到四季的变化,认识了各种动植物等。在户外的活动中孩子们也一定是知道安全准则的,要一直把老师放在视线里,在指定等待的地点,必须要停下来,等所有的小朋友们和老师都到了,才可以继续跑。
当知道我们国人带着孩子上各种兴趣班,学英语、学美术、学电脑编程等等时,德国老师觉得不可思议,他是这样说的:“顺序搞错了吧。在孩子们都还没能摸清自己的能力与兴趣的时候,他们应该先从生活的每一件小事开始学起,了解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因为在没有足够的生活学习经验下,学到的知识都是死的,对孩子完全没有意义。”
不止是森林幼儿园,对德国所有的幼儿园来说,学前教育的最大意义,就是让孩子从每一个生活面学习,亲近自然并与周围环境产生连结,在这样的基础上,学会自立与获得相信自己的勇气,来达到身心灵的平衡成长。
03
以家庭为单位,
我们可以怎样借鉴德国的森林教育?
上面提到的森林幼儿园的教育,“让教育自然发生”我们家长应该怎样借鉴呢?在这里我来发表一下陋见:

▲“最喜欢野餐了,这鸡蛋真好吃。”
1. 首先,要让孩子有自理能力,并相信孩子。不要因为赶时间,就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在学会自理的过程中,教育也就在自然地发生着了。
德国老师说:“相信你的孩子,这点对他们来说很重要。你要是全程寸步不移地陪在身旁,其实是在告诉孩子你觉得他会摔下来,你不相信他能爬得上去。孩子能感受到你的担心,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
即使是时刻紧盯着孩子,也不能保证孩子的安全,除非你有武侠人物的身手。需要教孩子的是,什么是危险,面对危险应该怎么办。

▲“宝石颜色的虫子呀。”
 
2. 去哪里?去野外。在规规范范的公园里,是获得不了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的。孩子们钻进树林里玩一会,都会被喊出来。捡到别人折断的花枝,都会觉得手心发烫。爬个树,每个路人都会停下来叮嘱一番。真正的体验应该是将人看做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将人作为自然的旁观者。

▲“哎呀,陷进去啦,鞋子拔不出来怎么办?”
3.怎样观察自然?建立自然档案。我家娃很喜欢自然,他会将一些植物、石头、蘑菇、贝壳这些东西收集起来,放到他的小柜子上做展示。
再后来,受一档节目的启发,儿子主动建起了他的自然档案。把他的这些宝贝,还有家里的蔬菜水果先画下来,自己口述,让妈妈帮他用文字记录下采集的地点、特征、味道以及整株植物的特点等等。
虽然形式还挺单一的,就目前的效果来说,还是挺锻炼语言表达和归纳能力的。这个项目有很大的空间做得花样百出。
4. 书本知识怎样用?和生活相互印证。多给孩子看一些关于植物的书、动画片、纪录片,以及听一些音频。孩子们从这些资源里学到的知识,如果在外出旅行的时候得到了印证,那个自豪劲儿可以说是给孩子兴趣的帆船上,安装了一个电动马达。
在世博会的植物馆里,儿子看到馆口的红树就走不动了,还给我介绍了一大通。原因是《海底小纵队》这个动画片里有一集专门介绍这种植物。看到有小朋友走过来了,这小子腆着脸过去想给人家也讲解一番。无奈人家并没有接他那个茬。
BBC有关植物动物的纪录片,他是看了个遍。最近因为世博会,这小子喜欢上了纪录片《改变世界的中国植物》。

5.怎样引导孩子?多向孩子提问。其实向孩子提问的时候,总会心里发虚。平日里孩子提的那些古怪问题就够我们受的了。比如说,为什么杨树的名字叫杨树?世界上第一棵树是什么树?这种问题,平日里总能及时救命的度娘都不知道答案,让我怎么回答。怎么办?把球踢回去。
你觉得世界上第一棵树是什么树呀,你觉得树的名字是不是和树的特点有关系呀?你是怎样判断出来一棵树是不是杨树呢?孩子的小脑袋瓜里,可能在自行构建着一个世界,关于地球上第一个……是什么的问题特别多。我们不是说了嘛,问题的答案不重要,思考的路径才重要。

▲“好大的花岗岩呀,我还想再来一次。”
如果孩子只提出了一个问题就终结了,那怎么行。为了让孩子的思考更深入,咱还得进行连环追问。
一个孩子对一个苹果很好奇,他会触摸它、品尝它、画它,谈论它的形状和颜色,家长可以问一下更深入的问题,比如:苹果是生长在什么气候中的?为什么是红色的?苹果还有别的颜色吗?为什么苹果会有种子?我们如何种植苹果树?有哪些动物或昆虫也喜欢吃苹果吗?如果不知道答案怎么办呀?答案很难吗?不难,咱们可以事前准备,事后考察呀。难的是提问题。怎么提问题能把孩子往深处引呢?推荐奥斯卡老爷子的书《儿童哲学智慧书》,亲子共读几遍,就差不多会提问了。

▲“我一点都不累,还想爬山呢。”
6.自然教会孩子的还有什么?借物抒情让孩子学会与万物和谐共处。我娃知道曼陀罗整株有毒之后,就对它产生了厌恶感。操起棍子就向曼陀罗发起猛烈进攻,直打得花败叶落,汁液横流。

我对他说这株曼陀罗遇到你可真是倒霉,本来好好的活着,遇到你一下子就没了命。孩子还嘴硬,说:我就是讨厌曼陀罗,它才没有生命呢。一个转身他发现了最爱的大蘑菇,还提醒我说,不要摘不要摘。我说,一样是有生命的,你喜欢的蘑菇就不让摘,人家曼陀罗你看你是怎么对待的呀。

这娃没吭气,回家路上,突然撩起衣服,露出白花花的肚皮,指着心脏部位说,妈妈,我的心有点疼。问他为什么呢?他说是因为你说的那句话,曼陀罗也是有生命的。回来之后又说了好几次心那里特别疼。可把他爸给吓坏了,还真以为孩子心脏出了什么问题。
第二天,他让爸爸带着他,冒着雨,踩着四脚泥,硬是把那株曼陀罗给埋了。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三天,他又要挖一株小曼陀罗去陪葬。

▲“我才不怕呢,为什么爸爸妈妈那么紧张呢?”
孩子们在这种无序、舒缓的自然环境中,会变得更有创造性、更活跃、更社会化。不必用乐高合槽合卯地盖个局促小楼。大自然中到处都是玩具。用一些无规则的枯枝发挥创意建个树屋,搭个鸟窝。一滩烂泥,孩子可以玩出泰坦尼克号沉没、引水灌溉、大禹治水;一根木棍可以变身悟空,红孩儿、哪吒,和爸爸来个真假对打。
即使只是一家人来玩耍,也不会像在室内一样,家长两手端着手机陪着孩子貌合神离地玩耍。

▲“我不喜欢钓鱼,只喜欢这里的苍耳、鬼针草。”
孩子就像需要睡眠和食物一样,需要和自然的接触!
美国作家爱默生这样说:“对于成人来说,太阳照亮的只是他们的眼睛,但对孩子来说,太阳却能透过他们的眼睛照进他们的心田。如果一个人是热爱自然的,那么他的内在感官与外在感官也总是息息相通的,纵然他已进入成年,但其童心仍然不泯。”
 

▲夏日晚上,像极了《三个强盗》的色调。这是一个叫做“大土堆”的地方,在公园和大土堆之间,孩子选择大土堆。孩子在这里陷入泥坑、在这里把土坡当成滑梯,在这里向曼陀罗发起进攻,在这里第一次发现心疼是怎么回事。这个被全家人称为“大土堆”的地方,其实就是小区对面一大块待开发的土地。
互动话题
在大自然中,你会怎样陪孩子玩呢?请留言告诉我们呀。
拓展阅读


限时福利
扫描海报
购买年度大课《哲思之旅》直减60元

12
韩乐
曾从事童书自媒体
儿童图书领域相关工作
家有男孩、哄娃绝招:讲故事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tianxiaotu@tongxingschool.com
?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
童行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