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
点上面 免费关注
在民国的书卷上,有一个接着一个的传奇故事,这广为人知的故事中,一定有与林徽因相关的事迹。
这样一个在灰色民国时代生长起来的玲珑女子,在文学和建筑方面都有卓越贡献。
林先生的美好是自内而外的,从仅存的几张老照片中,我们也能窥见几分当年女神的美妙风姿。
林先生嫁与青梅竹马的梁思成之后,育有一子一女,小儿子梁从诫的故事也是一个传奇。
生来就伴着“人间四月天”美好祝愿的梁从诫,在父母的熏陶之下,生长出了一个正直柔软的心灵。
梁从诫儿时就极有韧性,在父母因为国难辗转的时间里,因为物质困乏,小时候的梁从诫和自己的姐姐尝尽了苦楚。
买不起鞋子,被虫子叮咬得不成样子,赤脚磨出的水泡只能自己顶破......梁从诫这样的韧性,也推着他走上了一条与父母不同的康庄大道。
国难之后,他随着父母回到清华,在别人的眼里,他是要子承父业研究建筑的,可是阴差阳错下,现实并没有如此发展。
被人寄予厚望的建二代,居然在报考建筑系的过程中落榜了,梁从诫继而选择了历史系,开始研究起文科来。
毕业之后,他又考上了北大的研究生,而后又选择了教师的职业,不远万里跑去了南边教书。
不过,这样平静的教书生活也没持续几年,就被打破了。
在那段特殊的时期,长辈皆著名的梁从诫,自然是这场活动里的主要关注对象之一。他被放到了江西进行劳动。
在那一段黄土满面的日子里,韧性依旧的他丢下了笔杆子,学会了不少技能,慢慢地还能干一手好农活。
不过,就算是刻苦的劳动,也没能磨灭他真正的理想,他的人生目标不是端笔杆子,更不是干一辈子的农活,他心存“为中国整治污染”的大理想。
那段时期结束之后,梁从诫并没有在安逸的位置上待太久,很快就转去参加保护环境的不营利组织。
1993年,梁先生成立了中国最早的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而他的启动资金,则是从亲戚那儿借来的300元。
那个时候,他家中的开销十分紧张,一切的花销都靠自己太太方晶的积蓄。
深知自己丈夫理想的方晶也没有任何怨言,还经常在外人面前打趣地说,自己和传统思想不同。
梁从诫将自己的理想贯彻到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里,他时时刻刻都在提醒自己不能浪费要节约资源。不管是在什么地方,他都不会使用一次性的筷子,连纸巾他都不用。
他的身上一直备着一个小手帕和一双老旧的筷子。他平时的用具,也都是朋友丢下来的二手货。
梁先生从花甲之年起,当起这个国家十几年的“扫地工”。他曾说:“这个国家是我们的,地脏了,总得有人扫吧。”
垂垂老去的梁先生,在时间的洗刷中没有丢掉自己的初心。重病之时,他就对自己的后人明确地表达了自己身后事的规划。
2010年10月28日,梁从诫在北京与世长辞,而他选择了“树葬”的方式。他说要将自己的骨灰葬入树下,死后也为祖国的大地生机出一份力。梁先生就连葬礼也不忘一切从简。
梁先生精神感染了两校学子,他们自发为其送行,送行的队伍有千余人,他的骨灰也如他所愿埋了他生前两所学校的树下。
梁先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待,也没有辜负祖国的期待,他是一个为了自己梦想切实去做的人,是一个有韧性坚持的人。
不知道那个时候的梁先生,要是知道了十年后的现在,我们已经开始试行垃圾分类等环保政策,会不会为自己所坚持的事业自豪呢?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更多精彩频道,请点击下方 ?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