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图书解读稿全文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点击“每日读书”菜单
水木君说:
晚上好,亲爱的朋友。今天要给大家解读的书是《好的孤独》。
《好的孤独》
作者:陈果
点击下方音频,放下手机
听水木君为你解读这本书
▼
点击音频,边听边读
意大利物理学家保罗·乔尔达诺有篇小说《质数的孤独》,写一群少男少女因为孤寂而相爱,又因为孤独的困扰而分手,多舛的命运正好照应了小说的名字。大家都知道,质数只含有1和自身两个因子,它只能被1和自己整除,在自然数的无穷序列里,质数是最孤独的。
实际上,人类又何尝不是如此,人人走得都很近,却又似乎离得很远。很多时候,我们相遇不能相守,相爱不能相知,心灵的隔阂让我们无法牵手,所有的机会白白从指间溜走,只有孤独留给了自己。
当喧嚣的世界沉睡,我们点一盏灯安静地坐下来,聆听自己的心跳,发现陪伴我们的还是孤独。
孤独是我们的宿命,但是太多的人对孤独充满了误解,他们错把寂寞、空虚、无聊等情绪当成孤独。
孤独并非是生命的灾难,孤独是一个思想充沛的人,自发的精神流浪,是那些矫情而干瘪的自艾自怜无法比拟的。面对孤独的误解,我们太需要有一种声音,来为我们解读到底什么才是好的孤独。
我们今天讲的这本书《好的孤独》,就是一本非常及时的解答之书。这本书从哲学的角度告诉我们,孤独是一个人内心觉醒的开始,孤独带领你看清自己的人生,孤独让你变得沉静而有力,孤独会带给你想要的答案。
这本书给我们重新定义了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概念,还原了很多我们平日里误解的生活真相。
本书的作者陈果,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陈果老师的讲课风格十分独特,她以学者的思辨结合当下青年的困惑和迷茫,为大家带来很多犀利且独特的观点。
接下来,就让我们打开这本书,一起去体味什么才是好的孤独。
⒈
孤独的真相
电影《后悔无期》里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位听众打电话到电台倾诉,他告诉主持人,自己在这个城市生活了六年,可是一直没有什么朋友,每当夜晚来临,他看着窗外的车流,觉得世界上有这么多人,可是没有一个人想听他说话。
这时,主持人打断了他,说今天的直播就要结束了,当那位听众还想说些什么,电话的那边已经传来了嘟嘟声。
这个电影情节让我们不禁慨叹,生而为人总是孤独的,我们也许都在拒绝这个世界,同时也被这个世界拒绝。
然而孤独真的有那么可怕吗?事实上,很多人并不知道真正的孤独是什么。
平庸而空虚的灵魂,并不能感受到真正的孤独。很多人所谓的“孤独”,其实是无聊、寂寞和空虚。
无聊是一个人想要寻找消遣而不可得,寂寞是一个人寻找慰藉而不可得,空虚则是迷茫心灵想要寻找填充而不可得。
实际上,真正的孤独和任何表现形式都无关,真正的孤独源自于充沛饱满的灵魂,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自发的思想流浪。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离群索居人不是野兽,就是神明。”的确,孤独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扮演了很多重要的角色,很多人类重要的精神创造,都是在孤独中孕育的。
比如说张爱玲。张爱玲的作品内涵极深,她的很多小说也被改编成电影搬上了大银幕。张爱玲一生命途多舛,晚年的张爱玲更是独居在异国他乡,她离群索居,不接电话也不见人;为了躲避跳蚤,她在汽车旅馆和出租公寓之间打转,20年搬了不下200次家,极少有人知道她的行踪。
1995年,张爱玲被公寓守门人发现躺卧在地毯上,已经去世三天了。但是在张爱玲身处孤独的日子里,她的创作力喷薄而出,给世人带来了一本又一本的佳作。
著名作家周国平说过:“人之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这种内在的整合,实际上就是把新的经验放在内在记忆中的某个适合的位置上。只有经过了这种整合,外来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意识消化,自我才能成长为一个独立生长的系统。
所以说,孤独是人生的一种重要体验,不仅因为只有在孤独中,我们才能与自己的灵魂相遇,而且正是因为在孤独中,我们才能充分体会到生活的深邃,才能让我们的内心充实起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能否和孤独和谐相处,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自足的内心世界。
有一句话说得好: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是的,生命在浮躁中变得荒芜,人心在冷漠里变得憔悴。狂欢后的疲倦和空虚,让我们变得更加茫然和无助,唯有孤独才是拯救我们内心的唯一图腾。
2.
成就内功
说起成功你会想起什么?是官场上的一帆风顺,扶摇直上;是商场上的日进斗金,财源滚滚;是在社会上的出人头地,惹人羡慕;还是成为道德模范,为万众敬仰和效法。
如果这样就是成功标配的话,放眼望去,世间芸芸众生无数,成功者却寥寥无几。这些功名利禄,可以看成是一种“外在”的成功,它们都是一些小概率的事情,本书的作者陈果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内在”的成功。
对成功,陈果在书中用的比喻非常有趣。陈果认为,成功分为“成就外功”和“成就内功”。
我们都知道,在武侠小说里的“功夫”就分为“外功”与“内功”,初入江湖、舞刀弄枪的侠客们往往努力修炼外功,以此“成就外功”,而真正的武林高手和那些深藏不露的武学泰斗却格外注重修炼内功,唯其如此,才能“成就内功”。
举个例子来说,相传在古代有一位神箭手,名字叫飞卫,他只要一开弓,飞鸟就会落地,走兽就会伏倒。有一个名叫纪昌的人,慕名前来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技艺。
飞卫告诉纪昌,想学好射箭先不能着急,先得学习不眨眼的功夫。纪昌返回家中,仰面躺在妻子的织布机下,两眼盯着穿来穿去的梭子不动。两年时间过去了,就算有人用利刃朝纪昌的双眼刺过去,他也能不眨一下眼。
纪昌很高兴,跑过去告诉飞卫,说自己大功告成了。飞卫把头摇得像个拨浪鼓,说:“还不行,你必须练习好视力,才能学好射箭。你如果把极小的东西看的很大,把模糊的目标看得很清楚,那时你再来找我。”
纪昌到回家,想了想,就去抓虱子,用细绳拴住,悬挂在窗口上,每天他面朝南方,目不转睛地盯着。十五天过后,虱子在他眼中就慢慢显得大起来;三年过去了,虱子在其眼中变得像车轮一般大,纪昌再看其他东西,就都像山丘一样巨大。
于是,纪昌拿起一张弓,搭上一支箭,向虱子射去,弓弦一响,利剑穿透了虱子,而细绳子还好端端地在原处没动。纪昌再次找到飞卫,把自己苦练的结果告诉了飞卫,师父高兴地说:“好,现在你终于练好内功了,这才是真正的学会了射箭。”
在这个故事中,纪昌之所以能够练成这种精准的射箭绝技,主要就是因为他发自内心的热爱射箭,苦苦练习自己的内功,并且能执着地追求。纪昌学射箭如此,而现实世界的成功也是如此。
就像作者陈果所说的,现代的江湖,与古老的江湖,总体而言,大同小异。一般而言,一个人所拥有的东西越多,在旁人的眼中就越成功。这自然是“成就外功”。但是,每个人要想实现外在的成功,更加需要成就内在的成功,也就是真正“内在于我们的东西”。
“内功”决定了我们的心灵、精神、灵魂、人格,它们真正属于我们,常驻而永不流逝。别人拿不走它,时间也无法卷走它,因为“心灵永远不会有皱纹”。那是一种神圣的幸福,来自心灵的确认与热爱,实现了这样的幸福,也就真正成了最高级的成功。
⒊
向死而生
好了,接下来,我们再来说一说另一个似乎大家都很忌讳的事情——死亡。《论语》中有句话,叫“未知生,焉知死”。关于死亡,大家都不太愿意提及,似乎觉得死亡离我们很遥远。
有人认为死亡是一种诗意存在的方式,是美和灵魂的升华;有人认为死亡是对时空限定的超越,是走向绝对永恒的通道;有人认为死亡是对虚无的回归,是对自身存在的终极解答。
在《好的孤独》这本书中,作者陈果告诉我们,对于死亡的恐惧,往往能让我们重新认识眼前的世界,会让我们开始变得珍惜眼前的生活,并且变得更加豁达和潇洒。这,就是向死而生的智慧。
在中国古代典籍《庄子》中就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庄子快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他的弟子们想要帮他举办一个隆重的葬礼,可是庄子却拒绝了。
弟子们感到非常吃惊,就对庄子说:“先生,我们担心乌鸦这些食腐的动物会把您的身体吃掉。”
庄子回答说:“我的肉如果在地上,就可以喂给乌鸦;如果在地下,可以喂给蚂蚁和鼹鼠。为什么要剥夺这些呢?”
然后,他微笑着说:“我早已向死而生。天地是我们的棺木,日月就是挂在我身边的玉符,众星宿会在我的四周闪耀,自然界的万物会为我哀悼。我还需要什么?所有的事情不都已经准备好了吗?”
正视现实,直面人生,就是庄子的“向死而生”,这种解读实际上包含了知死守生、视死而生,轻死重生的人生态度。
庄子的这种人生态度,和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辩证法不谋而合,海德格尔认为,只有理解了死,才能更好地理解生;只有看清了人生的有限,才能看清人生自身发展的无限。
是的,向死而生并非是对人生的一种悲观解读,而是对人生的清醒把握。通过一种“倒计时”的方式来审视、定位自己的人生,从而寻找到积极的人生机制;当我们知道了自己的“大限”,就懂得珍惜自己的“小限”。
“向死而生”的思想从哲学的理性高度,用重视“死”的方式,激活了重视“生”的欲望。或许有人说,这种“向死而生”的倒计时方式,会给我们的人生罩上一层痛苦和悲剧的色彩。
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否认这种生活态度激发出的,对有限生命积极把握的进取精神、对功名利禄淡然处之的达观态度,这种生活态度,能够让我们有限的人生绽放出生命的异彩。
正如英国学者劳伦斯所说:“死是伟大的激情唯一纯洁、美丽的路线。”尘世间的一切都是容易流逝的,人的肉体也无法不朽,所以死亡并没有什么可怕。
人生在世,我们只是暂时站在世界这个舞台上,我们只是被雇佣的演员,死亡一开始就已经写在了剧本上,是被安排好了的,是不可抗拒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活得最久和死得最快的人,失去的东西是一样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以一个愉快的心情等着死亡的降临。
总之,人一出生,一切未成定局,不过有一点已经确定:每个人必有一死。因此,死亡是人生中最确定的事情,我们不必为死亡这件事情操心,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向死而生。
⒋
友情至纯
著名香港艺人周华健有一首歌中这样唱道:“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朋友,也需要朋友。
朋友是什么?朋友就说彼此非常信任的人、彼此最相知的人。友情是这个世界上各种情感关系中,最纯真、最直接、最质朴、最平凡的感情,也是最温暖、最坚固、最贴心的感情。可以说,人人都需要友情,也许你可以没有爱情,但是一定不能没有友情。
说到友情,作者陈果认为,朋友是“无用”的。我们之所以交朋友、之所以需要朋友、之所以爱我们的朋友,不是因为他们“有用”,而是缘于“执手相看无语,却心事了然”。
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朋友一句不经意的“你别说了,我还不知道你吗?”常会让我们心生莫名感动、感到十分幸运,因为这种“你知道我,正如我知道你知道我”的感情是非常难得的,我们无需太多解释,只因为朋友懂得。
美国著名作家怀特先生曾写过一本很著名的童话,叫做《夏洛的网》。这本书写的是一只名叫威伯的小猪在乡下的农场生活,威伯有一个名叫夏洛的蜘蛛朋友,他们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当威伯长得滚瓜溜圆的时候,主人要把它杀掉吃肉。这时,夏洛用自己的爱和智慧保护了朋友威伯。
作为一只蜘蛛,夏洛在威伯即将被杀的前一天晚上,用尽自己所有的蛛丝,在房上织了一张网。那张泛着荧光的网上,并排写着这样几个漂亮的字母:威伯是好猪。大家觉得这是神的预示,所以威伯就活了下来,而夏洛因为筋疲力尽而不幸死去了。
夏洛和威伯的友情是这样的至真至纯,同样的,在这个忙碌而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能够遇到这样的知己伙伴,真的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所以说,大千世界,缘分来去匆匆,茫茫人海中,两个趣味相投的人彼此邂逅,能够走到一起,彼此相互了解,互相互走近,这种缘分真的不是时刻会有的,我们真的要好好珍惜才对。
⒌
愿你在孤独中享受人生
人世间有百种滋味,万种风情,孤独是最值得人们欣赏和品味的一种。这样说并不是在标新立异,而是事实。
当我们在静静地享受孤独的时候,会听到心灵世界各种思绪和念头的互相撞击,许多灵感的火花就是在这一刻点燃了我们的创造力和激情。
不仅如此,孤独中的火花还会照亮我们的生命,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清生命的本质。
孤独的时候,我们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顿悟,会让我们的人生境界得到升华。当你感到孤独的时候,请不要害怕。因为这个时候正是你学会面对自己的好机会,也是你真正抵达自己心灵深处的好机会,这个时候你要学会享受孤独。它会让你像品味人生中的其他滋味一样,从中分离出滋养我们生命的玉液琼浆。
所以,请勇敢拥抱孤独把,它会让你的整个心灵都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你自己面前。当你学会了把孤独视为自己生命的朋友、学会了尊重孤独,你就会获得异于他人的成长。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了。对于这个栏目,如果你有什么建议意见,欢迎搜索关注我的公众号“水木君说”,在文章的留言区跟我互动。我会挑选最优质的留言,每期送出一本好书。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这本书,点击下方图片,可以直接购买。晚安!
作者/才华水木君
水木君说(shuimujunshuo)原创发布
我要的不多,[一点点]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