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这些文字和图画怎么可能是乐谱!!!Q:
下面图里都是些什么呢?
A:
寺庙、最后的晚餐、字母和各种线、偏旁部首
告诉你,全都答错了!正确答案:乐谱!
虽然看看地上散落的烟灰,就能断定凶手抽的是特里奇雪茄;瞥一眼华生的鞋子,就能知道他家有位粗枝大叶的女侍女,但是面对这些图画符号,可能福尔摩斯也会看走眼,毕竟神探拉着小提琴破案时看的乐谱并不长这样啊。那么躺在上面图片里的到底是些什么稀奇古怪的乐谱?下面让我来为大家作答。图1:藏族央移谱
央移谱是藏族最原始的乐谱,“央”代表曲调音韵,“移”表示文字,两个字合起来则意为藏传佛教中特定法会或诵经时诵读的音乐。央移谱就是用图案、文字、线条等符号记录音符上下滑动、气息强弱变化以及音调流动发展的乐谱。
作为宗教音乐,央移和藏传佛教密宗联系紧密。在藏地,没有修习到相应的密宗法门,是没有资格去观看或者识度央移谱的,而秉承密宗中“不足为外人道”的传统,僧人们平时在唱谱时也故意唱的含糊其辞,这样一来,即便当着外人唱了,对方也不明所以,分不清唱词和咒语,更对不上经书。
藏传佛教有很多教派,不同教派在寺庙中供奉的神邸各不相同,央移谱也依着不同教派、不同寺庙有了各路样式。
虽然已被划入“古老”之列,但从颜值看,央移谱还是可以在乐谱界拔得头筹的,它色彩鲜艳又千姿百态,极富地域特色,是值得被珍藏的“过去式”。图2:安灵曲
达?芬奇是喜欢和后人玩儿猜谜语的调皮大师,他经常把一些“密码”藏在画中,《最后的晚餐》就是其中之一。意大利音乐家帕拉又宣称自己在《最后的晚餐》中发现了一份隐藏的乐谱!这份乐谱在哪儿呢?和《蒙娜丽莎的微笑》或是《岩间圣母》的藏谜方式不同,乐谱不在透视法中,而是在画中人物的手和面包上。
帕拉按照达·芬奇素来有从右向左书写的习惯,用管风琴将乐谱演奏出来,最后得到了一段40秒长,节奏舒缓、听上去像表现耶稣受难和死亡的安灵曲旋律。这份在画中隐藏了500多年的乐谱终于露出真容。图3:纽姆谱
“纽姆”一词来自希腊文和拉丁文的 Neuma,意思是“姿态”、“符号”、“手的运动”或“点头示意”。和央移谱一样,纽姆谱也是宗教的艺术衍生品。纽姆谱的最初形态是在相应的歌词上用不同的符号来标志旋律走向:一条向上的斜直线代表旋律上行,一条向下的斜直线代表旋律下行,稍微有点曲折的线代表若干个音的连贯与回转,一个圆点代表低音等等。
纽姆谱诞生之初是没有明确音高和旋律指示的,它只是歌手演唱时的“备忘录”,歌手需要对演唱的歌曲有基本的音乐印象,否则纽姆谱对演唱者来说就是一页天书,根本无从开口。
上面这段视频是中世纪乐团Sequentia演奏的一组“慰藉曲”(Songs of Consolation),它节选自古罗马哲学家波爱修斯的著作《哲学的慰藉》,由剑桥大学研究者山姆·巴雷特和中世纪音乐演奏家班杰明·巴格伯根据纽姆谱和11世纪的其他音乐手稿还原再现,部分原稿如下图,写在诗文上方比摩斯密码还难认的就是纽姆谱,真真是乐谱中的“抽象派”!
图4:敦煌乐谱
敦煌乐谱是符号型乐谱,因为破译难度高,也被称为音乐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现存的敦煌乐谱一共有三卷,1900年法国人伯希和将它们从敦煌藏经洞中运走,现存藏在巴黎国家图书馆。三卷乐谱均为手抄本。三卷乐谱只有编号为P.3808的内容最为齐全,全谱有三种不同笔迹,共记录了两千七百多个谱字、25个曲名,其中部分曲名有重复,但曲谱内容并不相同。而其余两卷乐谱P.3539、P.3719,一卷只留下二十个琵琶音位的音高谱,另一份只留下了曲名为 《浣溪沙》和十一个谱字的残谱。
敦煌乐谱是目前国内外仅存的唐代乐谱,它的谱字用的是汉字中笔画最少的字,或是类似汉字的首部,有一、I、七、八、匕、几、乙、厶等二十种形态。曲谱除用这些音高符号作为谱字外,还附加有几十种辅助性的汉字或点画类的标记符号。那么,敦煌乐谱上的用到的这种符号记谱法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可能和唐代严密的音乐传承方式有关。为了保住音乐的秘密,他们需要创造一些方便易记,外人无法读懂的符号,这样一来可以保住自己在演奏方面的地位,二来也能持续受到官府宫廷和大众宠爱。而这种带有极强私密性的乐谱,传到今日自然也就“人多不知,皆为瓦谜”了。
敦煌古乐25首1992年,历经了十多年的艰苦研究,甘肃敦煌艺术剧院院将经卷背面沉默了千年的古乐终于又重新响起。
那些令小动物们崩溃的乐器~
全世界这些千奇百怪的乐器
许多乐器最早或如今依旧都以动物为材料
才能够被制造出来
不知道小动物们听到这些乐器会不会撒腿就跑!
使用动物的材料制作乐器,比你想得还要早。
01
骨 笛
据如今的考古发现,世界上最古老乐器是一件骨笛,并且出土自中国:
1986年,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地区发掘的贾湖晚期M334遗址中,出土两支用鹤的尺骨制成的雌雄骨笛,该笛两端开口,吹口在上,竖执或斜执而吹,出音口在下,管身有七个相同按孔,制作精美,是目前发现最早的乐器之一,距今约8000年。
使用鹤的骨头制作,该不会是吃完饭以后,灵光突现就地取材,从而创造了历史。
幸好是发生在8000年前,不然可就要蹲牢房咯!
除了骨笛,世界各地还拥有着千奇百怪的乐器,就让世界音乐菌一起带大家看一看吧!
02
二 胡
二胡始于唐朝,那时称之为“奚琴”。
而到了宋朝以后,文化大融合,乐器自然也不例外。当时的“音乐人”将源自蒙古、西域的马尾胡琴(又称二弦琴),与前朝留下的奚琴、轧筝融合,创制出新颖的胡琴。
二胡的主体是由木材所制作,而琴皮与琴弓则需要用到动物材料。琴皮是二胡发声的重要装置。最好的便是使用蟒皮制作,次之则会使用蛇皮。
蛇皮鳞纹细密,纹路排列规则,并富有韧性,但质地较薄。音质易受气候、室温等因素的影响。蟒皮鳞纹粗而平整,色彩对比协调,厚度适宜而有弹性,不易受虫蛀,发音共鸣较好。
如今法律健全,蟒皮的材料多取自养殖或人造材料代替,请大家要野生蟒蛇们担心了~至于琴弓,早前也多使用马尾制作,现在也有使用尼龙进行替代。
03
古典吉他
你肯定很好奇,古典吉他来凑什么热闹啊!然而追寻一下吉他的“黑历史”,其实在制作时,也使用了动物材料。
最开始吉他(包括早期许多弦乐器)用的琴弦都是羊肠弦。
羊肠弦发音清脆明亮,但融合性很差。十九世纪后,由于冶金工业的发展以及管弦乐队的成型,琴弦逐渐用金属丝代替:因为金属弦比较便宜,而且发音厚实,融合性好。
当然,除了这个原因,还有一个更迫切的理由:羊肠弹久了,听说会出沫子,真是想想都恶心...
04
塔布拉鼓
塔布拉鼓是印度击奏膜鸣乐器。全世界几乎所有古老的鼓面,都是由动物皮制作的,塔布拉也不例外。
塔布拉鼓属单面对鼓,即上面蒙皮,下面不蒙皮,鼓面不同于中国大鼓的牛皮,它使用的是羊皮。(羊:为什么又是我???)
由一对鼓组成的塔布拉,右手打较高音的鼓,称为达颜(Dayan),或称为塔布拉。左手打较低音的鼓,称为巴颜(Bayan)。以手掌或手指击奏,击奏鼓心和鼓边,不同的击法会有不同音高。
鼓面中间黑色的部分,是特制的胶膏,以遏制噪音。世界音乐菌曾看过一个制作塔布拉鼓的视频,胶膏似乎使用米饭所调制的...
05
里拉琴
里拉琴是西方最早的拨弦乐器,也是古希腊时期学生学习音乐和诗歌的重要方式。如今你在许多乐徽上,也会看到里拉琴的存在。
绘画与现实总有差距,里拉琴最早的样子,就像没有了相机滤镜的你...
在乌尔的皇陵中,曾发现了几种年代介于公元前30-25世纪的里拉琴。那个时期美索不达米亚的里拉琴的两头,常常饰有公牛头,像这个样子:
除了牛角,你应该也看出来,里拉琴最开始的下半部分,还有一个大大的龟壳。
这造型是不是瞬间摇滚了起来?龟壳当音响,真的很硬核!
06
三味线
三味线是日本传统的弦乐器,整体来说由天神(缠弦的部分)、棹(琴杆)、琴弦、方形的音箱等部分组成,使用拨子来弹奏。很多人都知道它的拨子是动物材料制成的:象牙、玳瑁、犀牛角...如今普遍的拨子都是塑料制成了。
三味线的原型是三弦。与三弦一样,最开始三味线的音箱部分也是用蛇皮做的,但是由于蛇皮十分珍贵,价钱很高又很难得到,于是渐渐的,日本就改用猫或者狗的毛皮来制作,所以它的音色与三弦会差距如此之多。
因为猫皮相对来说比较珍贵,而且猫皮制作出来的三味线音色会更好,所以最高级的三味线一定是猫皮做的。而最传统的制法一个琴要使用一整张猫皮...
看完的你,是否毁三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