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23日-24日。霜降节气后,天气渐冷、初霜出现,昼夜温差变化大,植物渐渐失去生机。《楚辞》有云:"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严霜"。露是告知秋的来临,霜是预兆冬的来临。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霜降吧。
探寻霜降的由来。霜降历史源远流长,首见于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
揭秘霜降的气候特点。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为初霜,初霜愈早对作物危害愈大。由于霜降是自北向南、自高山向平原逐渐推迟的,我国各地出现的初霜时间各异。除全年有霜的地区外,最早见霜的是大兴安岭北部,其次是东北大部、内蒙和北疆等地,由北到南逐渐覆盖。用科学的眼光来看,“露结为霜”的说法是不准确的。露滴冻结而成的冻露,是坚硬的小冰珠。而霜冻是指由于温度剧降而引起的作物冻害现象,其致害温度因作物、品种和生育期的不同而异;而形成霜,则必须地面或地物的温度降到0 ℃以下,并且贴地层中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要达到一定程度。因此,发生霜冻时不一定出现霜,出现霜时也不一定就有霜冻发生。然而见霜时的温度已经比较低,要是继续冷却,便很容易导致霜冻的发生。
夏雨少,秋霜早。夏雨淋透,霜期退后。霜降降霜始,来年谷雨止。白霜降百草,候虫寒自吟。霜降作为指领农人的物候,在中国已存在千年。防秋燥、防秋郁、防寒,适时收割,耕翻农田,种春作物。一桩桩一件件,著作了霜降节气在中华文化中不变的地位。
往期精彩链接:
护理学院召开2019级新生学习学业指导讲座
【传统文化专栏】中华传统文化微课堂(一百一十九)
文字编辑:韦 娟
图文编辑:袁雨江
图文审核:胡明昕
责任审核:王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