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校园文化有何不同,如何处理工作和孩子的关系,怎样培养孩子才让他们具备终身学习能力?10月24日上午,一场主题为“全球化时代的公民教育”的研讨沙龙,在明远实验学校联盟校——重庆江北嘴实验学校举行。美国教育部前部长助理Susan博士应邀到校,与老师和家长志愿者一起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国际素养。
研讨沙龙进行真诚交流。 叶泽阳 摄
“一所美国孩子也想上的学校” 24日,霜降,天气渐冷,也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一场“走进秋天”的艺术与表达课程在江北嘴实验学校大厅展示,这是为了欢迎客人Susan博士的到来。 富有感染力的表演和流利的表达引起客人驻足。这是一幅关于孩子的秋日画卷,用落叶粘贴而成的图画,用中英法语朗诵的关于秋天的诗歌,舞蹈中展现的秋天的元素,孩子们富有感染力的表演和流利的语言表达让客人频频驻足。Susan博士一边认真听着“小导游”的介绍,一边与孩子们亲切问好。孩子们也争先恐后地介绍起自己,并向客人赠送了扇子画等艺术与表达作品。
感受法语课堂。 叶泽阳 摄 从大厅到小花园,从运动场到食堂,Susan博士不断和孩子们交流,了解学校的校园文化。在击剑室,她饶有兴致地观看了2组学生的击剑训练;在教室,她认真感受了外教的法语课堂;在书法室,她惊讶于孩子们用书法和绘画表达的中国诗歌意象…… “这是一所美国孩子都会想上的学校”。Susan坦言,孩子们的热情大方、善于表达、多元成长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对师生们的邀请,尤其是对全程用英语介绍学校特色,为她做“导游”的汪楷林同学,表示了感谢。
观看击剑训练。 叶泽阳 摄 一群父母间真诚的观念交流 世界向全球化发展,已经影响每个家庭的生活。“全球化公民”是师生走向合作、包容多元文化的教育目标之一。Susan博士此行,携明远教育书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滕珺一道,与30余名教师和家长志愿者进行了真诚交流。 Susan博士首先介绍了她所理解的全球化公民教育,“一个社区学校里,可能有200多种语言存在,老师和家长们已经适应了多元文化,并会尊重这种不同,鼓励交流”。她认为,培养文化认同应该从传统节日、食物、语言等方面入手,“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有国家意识,有对国家身份的认同”,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然后才有多元文化的融合。同时,她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谈到中国孩子在国际素养养成方面的优势。 家长志愿者们向客人抛出了“如何处理工作和孩子的关系”“如何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等6类问题。Susan博士和滕珺教授给予了真诚的回应,她们从培养孩子全球素养的路径、“终点思维”、正确认识孩子分数、让孩子知道爱、情绪管理、平等交流等方面,与大家进行了一场父母亲间的“育儿”交流。 江北嘴实验学校校长吴阳在讨论中,从平衡社会与家庭责任和更好教育孩子两个方面表达了观点。“认同是基础,平衡社会与家庭责任做好榜样很重要”,并以自身教育故事为例,告诉大家“每所学校各具特色、课程不同,而父母需要做的是找到和孩子交流的切入点”。她最后用“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向客人表示了感谢。
本文摘自:人民网(重庆),2019-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