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江一燕,你清醒一点!

江一燕,你清醒一点!

阅读量:3824588 2019-10-26



江一燕的人设崩了。前几天,看到江一燕发了一条微博:恭喜自己第一次参与设计,拿到“美国建筑大师奖”。
刚开始,大家还挺为她高兴的,毕竟能够一直坚持学习的人,大家都会喜欢。可谁知,没多久微博就炸了。这件事引起了设计师群体的强烈抗议,
因为设计师门槛极高,很多建筑大师摸爬滚打了几十年,
才算小有成就。但江一燕一下子轻易就拿到“大师”称号,
无异于狠狠地打了众多专业人士的脸。

随着争议越来越大,
江一燕回应了这件事,
称“只是将自己看到的世界,呈现在一个建筑梦想之中。”此番表述,引起了更多人的不满。或许于她而言,这只是一个标签,
可对于熬到秃头的设计师们而言,
这是一个行业的尊严。古人有云:大人不华,君子务实。做人做事都是如此,做一行就要尽心于一行,只有踏实务实的人,才能够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赞美。

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这两天,不断有新的信息被曝光。原来此次获奖作品其实是江一燕的房子,虽然在获奖项目详情里,
设计团队一栏中,江一燕的名字排在首位,可她并不是设计公司,Garbers & James Architectural Studio的成员。
据江一燕回答,
为了设计自己的房子,
她从国内外先后请了5位设计师,直到遇见设计大师加伯,她才终于满意。面对种种质疑,江一燕又发了一篇通稿,她把“LJ VILLA”改成了“LOVE JYY VILLA”,还提到说,正是因为她对整个的房屋设计付出了心血,“最终呈现出来的,主要是她和设计师一起的想法”,简而言之,奖是团队得到的,但是我也参与了。只是通稿一味宣传自己的作为和成就,对真正的功劳者团队和设计师却只字未提。

其次,有人去翻查了资料,发现所谓的“美国建筑大师奖”,最初是2016年,一个伊朗人在美国创立的,并且门槛很低,而这个奖的含金量,并没有达到所谓的“最权威”。不仅如此,与该奖项有合作的@上海琳恩翻译工作室,在微博上晒出了他们奖项创始人Farmani的聊天记录。而人家Farmani说她根本就不认识江一燕。与此同时,网上也流传出一张江一燕和获奖者朱培栋的合影。戏剧的是,朱培栋在自己的朋友圈评论说:“自己并不认识她,因为有人介绍说是演员,是来祝贺我们的,就顺便合影了。”

人设一崩再崩,网友手中的瓜也变得越来越大。如今,越来越多的建筑从业者站出来,要她拿出设计稿来证明自己,可是都没有得到回应。

我们都知道“隔行如隔山”,更别说是在建筑这样非常艰深的领域。“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没有过硬的专业实力却想着做跨界精英人设,这是对专业人士的不尊重。你去支教我赞美你,你做慈善我支持你,但是对于不专业的领域指手画脚却不行。  
没有人可以诋毁一个人的专业,
因为“专业”这个词,本身就有着太过厚重的分量。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便跟着父亲打球,但在进省队时,却因为身高太矮被刷了下来,最后只能被迫进入市队。可她并没有就此放弃,反而是让父亲给她制定了一套,适合她的训练方式,改打宣拍,练正手攻。也正因为是这种特殊的训练方式,10岁时,她就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一口气获得两个冠军,还得到了进入省队的资格。但并没有人知道,这几年她是如何过来的。从市队走进省队,她付出了湿透衣襟的汗水,咬紧牙关的奋斗,和对乒乓球的迫切渴望。
 原以为进入省队后,她的道路会变得顺畅,却不曾想因为150的个子,和粗短的手脚,她不止一次被人劝阻,说她并不适合乒乓球,即便是再努力,也不及那些具有先天优势的人。这些话就像一根根的刺,刺激着邓亚萍不服输的神经,她时刻记着父亲对她的嘱咐:“别人说你不行,你就要自己争口气,加倍苦练,别人不懂乒乓球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但你得明白,乒乓球是你的一切。”所以她坚持了下来,结果还颇有一番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意味。 1988年被选入国家队后,她连连斩获亚洲冠军和世锦赛双料冠军。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邓亚萍作为中国队的绝对主力,夺得女子单、双打两枚金牌。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邓亚萍复制了四年前的奇迹,成为中国奥运历史上,第一个夺得四枚奥运金牌的人。她在14年的运动生涯中,共拿到18个世界冠军,在乒坛排名连续8年保持世界第一,是乒乓球史上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
 邓亚萍用她的坚持成就了自己,也打破了世界乒乓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拨运动员的观念。从一而终,坚持自己到底能获得什么,我想这便是最好的佐证。面对质疑时应该像蔡康永说的那般:镜子很脏的时候,我们并不会误以为是自己的脸脏;那别人随口说出糟糕的话时,我们也不必认为糟糕的是我们自己。

“专注于一件事,花点时间把事情做到极致,这是许多人成功的奥秘。”正如巴菲特所说,在生活中,如果我们想要有所作为,那就必须把时间和精力,都集中投入到要做的事上,并且专注于心。 提起从小吃到的“老干妈”辣酱,想必大家都和我一样,对它有一份特殊的感情。而从最开始的小作坊,到现在驰名全国的大企业,“老干妈”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便在于创始人陶华碧的那份专注。
 “老干妈”在成立之初,其实是一个只有40个员工的简陋作坊,没有先进的生产线,全部工艺都采用最原始的手工操作。当时大家都不愿捣麻椒和切辣椒,因为手工操作溅起的飞沫,会辣得眼睛不停流泪,于是陶华碧便选择自己动手,默默在工厂里干活,而大家也在她的带头下,跟着她一起切辣椒,长久坚持下来,她患上了严重的肩周炎,10个手指甲因为长期搅拌辣酱,全部都钙化了。 虽然当时作坊的规模小,产量低,但还是剩下了很多辣酱无人问津。陶华碧便亲自背着辣椒酱,去拜访各个食品商店和食堂的老板们,费了很多口舌才拿到了试销资格,还好功夫不负有心人,辣酱得到了一致好评,甚至到最后都卖到了脱销,而陶华碧的辣酱,也因此在当地得到了很好的口碑,在当地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而在上市成为了一种潮流的今天,“老干妈”却没想过要上市。曾有人问过陶华碧:“大家都选择去上市,老干妈这么好的企业,为什么不上市呢?”陶华碧说:“我只晓得炒辣椒,我只干我会的。你们说的那些我都不懂,我还是按照我的知识来办事。”而陶华碧的“知识”,就是专注地做好辣酱。即使她今年已经72岁了,但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专注、专心和坚持,这些特点在她身上展现地淋漓尽致,我想这便是“老干妈”,能够在无数品牌中脱颖而出,并且获得成功的关键。所以,专注的力量是巨大的,只要心无旁骛,一心一意专注于小事,也可以干成大事。那些什么事情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也不能做。陶华碧也正因为她的专注,才有今天如此专业的成就。

今年夏天,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火了,票房近50亿,豆瓣评分8.7,无数人称赞这是迄今为止最好看的国产动画电影。
然而这些荣耀背后,还附带着一个普通人的完美逆袭。

他叫杨宇,出生在四川泸州的一个普通家庭,
在从事动画创作之前,
他也曾为生计折腰。他从小喜欢画画,小时候想当一个科学家,
初中时想当一名漫画家,
直到高考前,他告诉自己,“首先得为了生活”。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
他选了最容易就业的医科,报考了华西医科大学。
可到了大三那年,他突然想要转行,搞动画。
这一搞,就搞了整整17年。
刚做完这个决定时,
所有人都不看好杨宇,唯一支持他的,只有他的父母。父母给他买了一台配置不错的电脑,
他利用两年大学时光,
自学了市面上能找到的所有制作三维动画的教程。毕业后,他在成都一家三维动画广告公司找了一份工作,事业正起步时,他又选择了离开。再一次不顾大家的反对,
毅然辞职。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断了网线,屏蔽外界,靠着母亲1000多元的退休工资,
整整三年,终于做出了《打,打个大西瓜》,2008年,这部短片推出后,
震惊了整个动画界,
在国内国际一举拿下了30多个大奖,
甚至包括第26届德国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最高奖项“评委会特别奖”。他一个人,单枪匹马创造了奇迹。

可那之后,他又再一次拒绝了所有慕名而来的投资人。直到2015年,杨宇遇到了彩条屋影业的易巧,易巧问他:“愿不愿意花三五年做一部长片”?两人一拍即合,才有了如今的《哪吒》。为了完成《哪吒》,他写了整整两年剧本,做了66个版本,做了100多个版本的哪吒人物形象,启动了全国20多个特效团队,
做了5000多个镜头,
一句台词,反复配了上百遍……
《哪吒》之所以成功,
背后有着杨宇父母一如既往的支持,有他锲而不舍的精神,有他对目标的坚定执着,
有他对梦想一如既往的热爱。一个人,想要一直坚持自己热爱的事情,
是十分奢侈且艰难的。但他做到了。饮冰十年,难凉热血,因为热爱,所以执着,
因为执着,所以他终于逆袭成功。

导演林超贤曾评价彭于晏:“这个年代很多人都想方设法用最短的时间做最多的事情,没想到还有年轻人肯花大时间做一件事。”这就是一个人的专注力,把精力用在一件事情上,一定会作出一定的成绩。为什么我们说不相信江一燕的“证书”,是因为我们不相信,一个人可以用分散的精力,去达成别人付诸一生所得的成就。
 在我看来,一个人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一定要专注,只有专注的人,才会更容易获得成功。很多人会问,人生成功的捷径是什么?大抵就是,将你一生中全部的精力放在一个事情上,将其做到极致。我相信,在这个浮躁的世界,只有脚踏实地的人,才能走的更远。就好像荀子《劝学》中说的一样:“蚓无爪牙之利,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不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相逢恨晚,『星标』长情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