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发现之旅——河北美术学院雕塑学院大学生石雕创作营
编者按:
这是一段河北美术学院雕塑学院的大学生石雕材料课程,历时4周。由著名青年雕塑家赵勇职教。赵勇老师酷爱石雕,除了自己在工作室创作了许多小型石刻作品以外,还参加了许多国际石雕创作营,具有丰富的石刻创作营经验。这次他利用学生石刻课程的机会,在传授学生基本的石刻知识的同时,将国际石刻创作营的模式运用到了课程中,使学生感受到了一种国际范儿,由此学生们对石刻艺术的兴趣大增,创作激情被有效地调动了起来。在有限的时间内创作出了这批作品,推出了一个活跃而丰富的雕刻展览。
动手制作和直接面对材料是雕塑家的本分,对材料的敏感和对材料施加的艺术家智慧和劳作使石雕作品具有了艺术的魅力。本次展览充分体现了师生们在面对石头的一个月时间里的心路历程和聪明才智,当然,也融进了创作者的辛勤汗水。当作品在展厅登上了展台,愉悦的还是作者自己,然后,再通过作品将作者的愉悦分享给了观看展览的人。
前 言
2019年9月,河北美院雕塑学院四年级161011班七位同学来到河北鑫特园林建筑雕塑有限公司进行石雕课实习,同学们在三周时间内同吃、同住、同工作,互相帮助,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属于自己的石雕作品,这更像是这批学生人生中第一次参加的石雕创作营,所以我将这次实习活动命名为《2019发现之旅石雕驻地创作营》。
初次触及石材的他们在为期三周的隔离工作与生活中通过直接面对材料构思、并在制作中通过与材料的“对话”,探索未知的空间以延展自身作品的维度。展览中的每一件作品都凝结着学生的好奇心与汗水,正是这次持续不断的工作,才使同学们渐入佳境,从复制稿件到脱稿产生一件件石雕作品,这是一场面对陌生的石材不断改变其空间品质的探索行为,去故事性,强调空间维度与个人感受使得此次对空间与内心的探索行为成为对每个个体而言惊喜不断的发现之旅。
作为授课教师,我为你们充满好奇心的探索勇气与持续劳作的定力而感动,希望你们在未来的人生中保持这份好奇心,并用它去逐步发现属于自己的未知领域。
指导教师:赵勇(2019年9月21日)
以下是创作营制作现场工作照图片:
以下是陈越作品《知秋》图片:
以下是苟宇作品图片:
《钵》
《昇》
《陨》
以下是黄烨作品图片:
《谧》
《生长》
《童趣》
以下是王珏作品图片:
《晨沐》
《撑腰树》
《穹》
《曲阳的夜空》
《险境》
《愚公移山》
以下是王一凡作品图片:
《绽放》
《无限》
以下是张凯政作品图片:
《遮天蔽日》
《凯》
《男人》
《戊戌》
以下是赵紫云作品图片:
《风弄》
《氓》
《滥觞》
以下是授课教师赵勇的作品图片:
《陨落》2
《陨落》
《祥云》
《无意识切割》
《海的韵律》
本课程概况:
161011班本科学生9名,缺席2人,实际7人参加我的课程培训。
课程总时长4周,其中第一周每天上午上课4小时,为校内讲座与安全培训,制作泥塑稿件。总时长24小时。后三周为校外实际操作阶段,上午与下午是石雕操作(3.5+3.5小时),晚上是综合修养讲座课程(3小时)。每天学习工作实际时间约为10小时。没有周六日区别,所以上课总时长为210小时。
7人共计完成24件作品。
经验总结:因为此次石雕课是在校外厂区参加实训,必要的集中工作时间有了保障,大大优于其他美术学院石雕课条件。比起校内上课,学生精神更为集中,教员也增加了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减少了彼此的距离。这样有利于因材施教的执行。很多学生在工作中对材料加深了认识并培养了创作水平。老师利用厂区内的会议室每天为学生播放雕塑讲座与雕塑有关的录像,开阔与刺激了学生的思维,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逐渐让学生理解雕塑与材料语言中的要点与难点。理上通了还需要长期的践行才可掌握。
通过四周对这批四年级本科学生的教学,了解到学生普遍对于雕塑空间语言的重要性还不太重视与理解。通过几年的联系大多数同学可以借助光影与素描关系抄像模特了,但我发现个别同学的眼睛还是普通人的视觉,并没有培养成为雕塑家的眼睛。这样势必会在创作阶段遇到困难,因为最终雕塑是服务于我们的情感表达。
课程模拟国际石雕创作营模式进行,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个人荣誉感与使命感来完成作品。进入高温状态是创作课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教员与学生一样是创作营的一份子,同吃同住同工作。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尊严与独立意识。
在晚上的时间安排鉴赏课,在分析作品时潜移默化带动学生思维运动起来,有助于白天的制作。(赵勇教学笔记)
“2019发现之旅---河北美术学院雕塑学院大学生石雕创作营”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