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届西湖对弈现场,国家癌症中心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为我们带来了题为《我国癌症早诊早治现状 与模式探索》的主题演讲,以下为精彩实录。
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进癌症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工作。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如果要在短期内实现这个目标,只能通过早期诊断,提高早诊率来实现。
9月24日,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年)》,这个方案相当于2019-2022年这的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包括8个行动。
其中第四个是早诊早治的推广行动,包括三个内容,一是制定重点癌症早诊早治指南,包括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宫颈癌、乳腺癌、肺癌;二是加快推进癌症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有两个明确的目标:早诊率要提高到55%,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县区覆盖率超过80%;三是健全癌症筛查长效机制,基层医疗机构进行风险评估,高危人群体检-随访管理,体检规范化管理,建设以癌症防治为特色的慢性病健康管理示范机构,符合我们医改的分级诊疗政策。
推广癌症筛查、早诊早治属于二级预防。其实一级预防,即病因的预防也非常有效,但在实际操作中,健康宣传、健康教育很难,而三级预防,是指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目前来看,临床发现就诊的病人中晚期偏多,为提高五年生存率带来了障碍。
早期癌症病例的五年生存率要明显比中晚期高很多,所以二级预防是将来癌症防治的一个最主要的方向和抓手。比如肺癌,目前I期的肺癌五年生存率能够达到90%,而IV期的肺癌不到10%,所以早诊早治的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仅大肠癌和宫颈癌是国际上研究证实确定有效、推荐筛查的。乳腺癌和肺癌,大多数的研究也证实筛查有效,虽存在一些争议,但也推荐筛查。我们国家还有一些特色癌种,即胃癌、食管癌、肝癌这些上消化系统癌症。我们国家做了很多工作,因为这些癌症属于发展中国家高发癌种,在欧美国家,因发病率低,没有太多的筛查经验。
鼻咽癌是两广地区比较特殊的高发癌症,非常具有地区的特性,所以两广地区的鼻咽癌筛查,我们也做了十年的准备。对肺癌来说,目前最常用的筛查手段就是低剂量螺旋CT(LDCT);结直肠癌主要是用肠镜和便隐血;乳腺癌用乳腺X光和B超;上消化道癌用胃镜,日本用一些标志物,我们也将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作为胃癌的一个初筛手段。
目前我国的筛查还没有纳入医保,健康人做筛查要自费,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可喜的是,通过中央或地方财政支持的公共卫生项目已覆盖了8个高发癌种,财政的支持也逐年在增加,表明国家对于癌症的筛查早诊早治高度重视。早诊早治项目的目的不仅仅是筛出早癌,而是想通过公共卫生的项目,提高我国整体的癌症防治水平,提高人民的防癌意识,及基层跟专业人员的技术力量。
现在由国家支持的公共卫生项目包括四个:一是2006年启动的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已覆盖31个省、252个项目点;二是2008年启动的淮河流域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该项目是卫生部、环保部联合在水污染地区开展针对食管癌和肝癌的早诊早治项目;三是2009年由卫健委牵头的在农村地区开展女性乳腺癌和宫颈癌的筛查;最后一个项目是2012年启动的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也是唯一一个面向城市居民的项目,已覆盖了26个省60多个地区。
从国家投入的经费来看,我们在早癌筛查上有一个大幅的提升,2005年刚开始做项目的时候,只有五百万,现在每年有7个亿左右。除了中央财政支持的项目以外,北京从2009年开始,对于北京居民的乳腺癌、宫颈癌开展了免费筛查;上海、天津、深圳等城市,也陆续开展了结直肠癌的筛查;还有一些癌症高发区,像浙江的海宁和嘉善,河北的磁县,河南林州,也是地方政府投入的癌症早诊早治项目。
通过这些项目能够很好地提升基础工作、项目肿瘤登记,尤其是在淮河流域项目地区,2008年开始淮河流域早诊早治项目的时候,我们就强调,项目要做,肿瘤登记工作做得好是必备条件,通过这个项目能够很好地带动数据监测的质量。同时,信息收集也非常重要,为将来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大数据处理分析做好准备。
城市早诊早治项目的流程,首先是社区人群经动员后先做问卷评估风险,评价出的高危人群再入医院进行高危癌种的筛查,今年加入了三项生物学的检测,随着根据不同的结果进行随访,这是一个全链条的管理模式。
目前城癌项目已经完成了对三百多万的人群的风险评估,一百多万人群的筛查,从检出率来看,筛查效果非常好,各个癌症的早诊率比临床发现的病例高很多。
另外,从我们卫生经济学的分析来看,宫颈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包括高发区的食管癌和胃癌筛查都是经济有效,但肺癌和肝癌还需要进一步评价。
癌症筛查仍存在不少挑战。
一是仅仅通过项目筛查还是杯水车薪,受益人群比较少,通过公共卫生项目的形式,期望降低整个人群的五年生存率还是不太可能;二是缺乏统一的管理,四个国家级项目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来牵头,项目之间不能很好地整合在一起,不利于项目方案、管理平台的统一;
三是缺乏全国筛查的平台和网络。最近我们跟发改委准备在全国选部分的城市和农村地区,由前癌症早诊早治中心带动当地早诊早治工作;最后一点是缺乏符合我国人群特点、癌症发病规律和社会经济的癌症筛查方案和指南,这也是我们国家癌症中心早诊早治办公室最近几年的工作重点。
国家对于癌症筛查是有完整规划的,首先要构建国家癌症防控信息平台,有利于信息收集,以及筛查病例的管理;其次,建立国家癌症筛查生物样本库,为我们做跟筛查相关的基础研究做准备;再次,开展国家级癌症筛查高等级科学研究,推进技术转化,目前基础研究跟应用是脱节的,研究不能围绕着临床的需求,需要加强转化;
建立国家癌症筛查早诊早治的示范基地,这也是下一步我们要推进的一项工作;从次,提高基层筛查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大多数的项目都在基层,基层能力的提高是筛查工作非常关键的一环;最后,制定国家筛查的规范和指南;另外,增加癌症筛查人群覆盖面;此外,探索癌症筛查的机制。
人工智能是未来的方向,未来,我们将面对大量的人群筛查,对于基层能力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将AI技术应用到筛查里面去,能够极大的提高筛查效率。还有一些简便的体检设备,比如CT检查车、B超的检查车,将来可能会更方便老百姓接受癌症筛查。
目前缺少特异性的标志物作为癌症初筛的一个方法,现在消化道癌筛查还是直接做胃肠镜,胃肠镜不仅成本很高,老百姓的依从性也很差。我们希望有一个非常特异的肿瘤标志物,能够把高危人群界定出来,浓缩筛查人群。
所以将来是要通过早诊早治项目,带动全链条的肿瘤疾病管理和健康管理。前期要加强宣传健康教育,提高老百姓对于癌症知识的知晓率,能够积极参与癌症筛查,或更主动地参加筛查。治疗的规范化是为查出的病例进行更好的治疗,后期的康复也很重要。癌症筛查虽然只是整个防控当中的一个环节,却能作为一个抓手,带动整体癌症防控全链条的架构。
目前癌症筛查模式包括组织性筛查和机会性筛查。推进机会性筛查,需要提高公众对于癌症的认知,主动去医院就诊。另外医院的专业人员,也要有筛查早诊早治的意识,能够进行高危评估,对于高危人群进行病因的检查。
将来的筛查模式,肯定是一个利己多方面的,从管理上,需要社会多部门配合,无论是医疗机构,还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都不能单打独斗。从技术上,我们一定要提高高危人群浓缩的技术,制定常见癌症筛查指南和方案,探索适宜的、适合我国居民、符合我们国情的指南。
从筹资方式上,将来一定是一种分摊的形式,医保覆盖一部分,个人自付一部分,社会企业、商保的介入,都能够更好的促进全国大范围的癌症筛查。只有全方位推进癌症筛查,才能够圆满地达成中长期肿瘤防控的目标,实现健康中国2030!
第四届西湖对弈精彩回顾▼
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赵平:把防控事业做实,让肿瘤不再威胁人民的生命!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王贵齐:降低直肠癌发病率,要做好早筛、早诊、早治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肺外科(肺二科)主任杨学宁:肺癌早筛,需要优化筛查路径!
北京药店联盟秘书长陈开东:我们希望癌症筛查,有机会遍布城乡的45万家药房!
诺辉健康首席科学家陈一友:常卫友?肠道生态健康多维检测
浙江今复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燃:费证清?——打造符合中国国情的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技术!
商务合作:李先生(liyan@nhbio.com.cn)
联系方式:18501086889
媒体合作:刘女士(jliu@nhbio.com.cn)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