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总会有一些过来人对你讲,研究生好无聊,每天都是泡在实验室,毕业后也一样找不到工作;而又有一些人会对你说快考研吧,考上研究生后你会发现世界原来没有那么小,你毕业后的工资也会比本科生多1000-3000元。那研究生的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读研第一年
你对于新学校的好奇和新鲜感,基本很快会被排得满满的课程和集体活动所代替!如果非要说和大学有什么差别的话,那就是上课人少一些,下课学弟学妹多一些。
一般来说考研都是奔着比本科要好的学校走,所以在第一年,一个人的心理是最容易发生变化的:有些人精于世故,有些人埋头苦读,都是自己的选择。
读研第二年
这一年是真正开始涉及自己的科研课题的时候,生活相对枯燥,对外交流也少了。也有一些人开始试水社会,寻找各种大公司实习机会,哪怕是免费劳动力,至少也有学校宿舍可以睡!
读研第三年
这一年基本就两件事:论文+工作。不想做学术继续考博的人,基本都抱着糊弄下论文的心态,,然后卯足了劲考公务员进国企外企。
如果非要说这三年你可以收获什么,那应该算是..…
1周围的牛人很多
在大学期间,同学大多都很普通。带给精神上的压力与刺激很少。而在上了研究生之后,周围都是牛人。学术界大牛特别多,德艺双馨的也多,为了一个老师专门去旁听课,教室里全是人,老教授70多岁了还在讲课,而且讲的特别好,有种跟大神接触的通透感。
2生活方式和心态的变化
1.比本科更爱看书,不管是不是自己专业的,都看。读书吧,总有用。
2.比本科更合理安排时间了,每天有电影时间,有发呆,有看书,有娱乐,有运动,有谈情说爱等。
3.本科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干嘛,现在也不知道,但是知道我想干嘛。 所以跟着这个方向,注意这个专业的动态。了解一下大城市的发展情况,公司规模等等。
3思维方式的转变
本科面对的通常是有答案的作业题,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和考试(至少在课程的设置上是这样的,个人自己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的情况另当别论);而研究生阶段面对的是没有既定答案的研究课题, 需要自己主动去搜寻知识和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
本科阶段 ,做一道纸面上的题或者接受一次考试,答案错了,可能也是扣几分的事情;研究生阶段 ,在研究过程中当然会更多地遇到方向错误、方法不对等困难,但必须明白,最后你所给出的成果或者结论,必须有依据和本着严谨的证明得到,因为你的结果一旦错误可能会影响到更多的人或者研究,相比于本科,在这个问题上心理上的责任的压力无疑是更大的。
总的来说,无论上生活上和研究上,研究生是一个更自主的阶段,需要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并为之负责。在这个阶段,学校课程和考试的约束更少,研究生更应该学会如何自己去规划和走好每一步,这也是踏入社会所必需的。
4机会很多
学校经常会有哪哪的公司老总,行业里的杰出人物来开讲座交流,还会留微信号。还有就是学术交流,学习,出国的机会都比较多。这是本科期间根本接触不到的,当然,985、211的机会更多,就看你有没有那个抓住机会的能力了!
5不以拿文凭为目的的考研都是耍流氓
“为了文凭而读研”这是最不靠谱但却最真实的理由,毕竟很多职位的门槛就是研究生。
6多出的三年给你考虑人生方向
不得不承认很多人在大四时候选择考研是因为不想工作不想踏入社会,他们还没想好自己想要的人生是什么样子,所以才选择了考研。那么好了,三年过去了,你考虑好了吗?
7至少跳出了曾经的圈子
你选择在山脚下,就永远不会知道山顶的风景是怎样的。工作后才发现圈子的重要性,你是处在一个荤段子张口就来的环境还是诗书礼乐作谈资的圈子,决定了你的未来。
对于研究生来说,有收获自然也少不了困惑:
1、一心学术而从无规划
2、为了文凭学了并不爱的专业
3、3年零收入满足不了年轻花钱的欲望
研究生的生活也许不想大家想象的那么美好,但一定也不会是一些人想象中的那样刻板和无聊。研究生生活过成什么样的第一尺度,就是你自己的定位选择。
是要继续读博深入科研,还是尽快毕业找工作,不同的目的,决定了你应该选择什么风格的导师,也决定了你不同的生活方式。
其实导师正是你的研究生生活质量的第二个重要尺度。所以,以怎样的标准去选择一个跟自己更合拍的导师就成为了你研究生生活将会过成什么样,你有没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研究生生活最关键的要素了。
一般来说,导师的评判标准大致有四个:导师人品>专业水平>科研项目>导师职称。
导师的人品是最重要的,能够选到一个人品好,专业水平又高的导师,那就烧高香了,因为这类导师是相对少的。最次要的评价标准是导师职称,除非有读博的打算,否则导师的职称参考价值并不大。一般可以把导师分为以下这四大类。
1忙碌的大牛教授
这类导师可能是院士、杰青、优青、长江学者,也可能是担任了行政的博导。这类导师都比较忙。比较夸张的可能一年都见不上几面,甚至等到毕业答辩,都不认识自己有哪些学生。
选这类导师,很可能安排团队里的小导师带,越牛就越不可能自己亲自带。给你一个方向,然后就自己做。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甚至有的人研究方向都要自己找。
不过这类导师的好处就是头衔大、人脉广。想想一个院士是自己的导师,哪怕从来没见过面,以后说出去都不得了。如果能够给你推荐工作,哪怕只是签个字,那效果可想而知。
如果你有读博深造的想法,那大牛导师是不二之选!
2需要评职称的小导师
这类导师,没有太多行政职务,有的只能带少数研究生。有的则是讲师,依附于大牛的课题组,帮大牛带学生。因为学院有不同的课题组,每一个课题组并非只有一个导师,往往大boss是负责人,然后底下有几个小导师。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同学联系导师的时候,被告知导师能够带的人已经满了,如果愿意的话,可以转到课题组其他导师手上,但还是一个课题组的。
大牛导师因为已经有江湖地位了,已经过了追求量的阶段,改追求质了。发低档次的论文对他们没有任何帮助,而且因为档次低,还会显得自己很low。
但需要评职称的小导师就不一样了,他们往往相对年轻,有干劲,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增加自己的影响因子,赶快发论文、评职称呀。再加上平时的事情不多,所以他们往往会更加细致地指导学生做实验、发论文。有的导师甚至都会帮学生发论文,论文导师写,学生做做实验,就可以发了。
所以,如果大家不读博,想要顺利毕业,而且还想拿奖学金,就不需要抢大牛导师了,安心选一个要评职称,要尽快“打怪升级”的小导师也是很好滴!尽快发了论文,也可以出去实习。
这类导师的缺点,就是因为导师的圈子有限,无论工作还是考博都只能靠自己。而且因为达到毕业条件很轻松,很多人往往没多少追求。
3一心做工程的导师
说到这一点,就先说一下导师发钱的问题。大导师可以拿到大的项目,每年科研经费充足,所以给学生发钱也相对大方(也和导师人品有关)。导师如果没有项目,是不可能自己掏腰包给学生发滴。
不过有的导师的经费不是来自于科研项目,而是工程项目。这类导师可能会自己在外面开公司,也可能在外面接项目比较多。他们也不需要评职称发论文。赚钱才是根本呀。所以这类导师就会让自己的学生帮忙做项目,科研简单做做就好。
这类导师的优点,就是能够和工作接轨,积累工作经验,等毕业的时候就直接参加工作,缺点就是科研建树较低。
4无欲无求,放羊的导师
这类导师对学生的管理就很随意了,这种随意并不是大牛太忙,而是他们压根就不想管。他们往往面临退休,自己也不想着发论文,无欲无求。
这类导师也是有优点的,那就是学生想干嘛干嘛,可以潇洒度过研究生生活,尽早开始职业规划,多学一些技能,也会让学生出去实习。
那么该如何选导师呢?
1
首先你要做的,肯定是全方位搜罗这些导师的信息,对这些老师形成一个基本的了解。
先做完这一步的筛选,才能开始发邮件进行沟通,一般来说,获取导师信息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找到该专业直系师哥师姐(尤其是毕业班),从他们那里获取这些导师的信息,让他们给一些真诚的建议,这是能够了解到这些导师信息的最佳途径。
②学校贴吧和论坛里搜索这个老师的名字,很多老师都会同时上本科生的课程,贴吧和论坛里的吐槽或是赞叹一般来讲比较真实。
③很多学校现在是双选制度,选导师之前会有一个导师见面会,这个见面会上你要发挥自己察言观色的本领,从每个老师的发言当中对这个老师的性格做出一个预估。
④当然了,最直截了当的方法还是去导师的实验室逛一圈。看看师兄师姐在实验室的生存状态。买点水果零食什么的勤快一些,询问一些东西。
2
接着,你应该对自己理想状态的研究生生活做出一个明确的定位。
——是要好好学习搞科研,还是外出实习拿经验,对这个层面进行思考后,选择研究领域和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相对应,严格程度也符合自己预期的老师。
这样一来,你就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掉到“无良老师”的坑里,在研究生生活中行使自己的自主权啦。在选导师这个事情上,一定不能偷懒觉得麻烦,拉下脸皮,大胆去联系。现在的“勤奋”换来的是接下来三年的理想生活呀!
其实读研有可能就已经是很多人学生生涯的最后一站了。
所以我们应当珍惜这最后的一段宝贵时光,无论是要找到自己热爱的事,发现自己未来更多的可能性,还是要为自己的工作搭一个更高的跳板……
我们至少要做到——不虚度,清楚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迎接,应该怎样去规划这三年……
好看你就点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