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素有“转折之城?会议之都”的美誉。农发行遵义分行自1997年成立以来,始终立足政策性银行职能,紧扣改革发展需要,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当地服务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主导银行。分行下辖11家县级支行,业务覆盖全市15个县市区,截至今年9月末,全行贷款余额451.57亿元,不良贷款“零”余额。近年来,分行先后荣获2017年贵州金融“五一劳动奖状”、2019年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状”等多项荣誉称号,辖内10个支行获当地政府“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主动提升站位 转型创新发展
主动提升站位,秉承精准方略,聚焦深度贫困和重点领域,全力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围绕“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头号工程”资金需要,累计投放易地扶贫搬迁贷款33.5亿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7万人。深化银政合作,累计投放棚户区改造贷款155.46亿元,为全市15个区县棚户区改造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对涉农资金账户归集在农发行的人居环境改造、贫困村提升工程、高标准农田等扶贫涉农项目给予重点支持,累计投放信贷资金422.28亿元。
坚持主业主责不放松,保持强劲势头,经营绩效再创新高。2017年以来,不断加大对农村路网、水利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旅游扶贫、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累计投放支农贷款281.16亿元。其中,2018年信贷投放111.89亿元,贷款规模、项目储备、投放额度实现分行成立以来的“三最”。连续3年信贷年投放额超100亿元,均在全市银行业排名第一。
坚持资金负债管理,全力稳存增存。实施存贷款一体化营销,加大对财政资金以及各类涉农资金存款的营销力度,利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增加项目上下游企业存款和其他财政性存款,近3年日均存款均过百亿。2018年以来,在信贷资金支付、贷后管理等方面推进标准化手册管理,促进信贷工作质效稳步提升。为及时缓释信贷风险,坚持在贷款到期前30天启动红黄蓝牌预警处置机制,强化预警处置,确保到期贷款全部收回。建立贷款风险准备金制度,按不低于中长期贷款发放额的1%比例存入风险准备金到指定账户,作为偿还贷款的保证。在贷款到期前,根据到期时间长短先后向企业发送还贷提示,根据还贷资金到位情况,合理调整风险准备金计提比例。截至今年9月末,全市企业客户共建立偿债风险准备金4.54亿元,风险偿债基金专户10.15亿元;按期收回中长期项目贷款15.03亿元,未发生贷款逾期情况。
狠抓队伍建设 创新管理模式
确立“围绕经营抓党建,围绕党建促发展”工作思路,坚持党委中心组定期学习,治行理政能力不断提升,实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执行有力。加强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建立干部诚信档案,严格执行干部作风、廉洁问题函询和诫勉制度。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突出对干部调整、业务岗位竞聘等重要节点和关键岗位干部、“三重一大”重要事项的监督,队伍整体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完善激励机制,持续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加大工资资源向基层倾斜力度。认真加强收入分配统筹兼顾和综合平衡,提高工资资源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建立员工岗位绩效考核机制,对市分行机关人员,着重从业绩、素质、能力、廉洁从业等维度完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对县支行人员,在考核框架体系下,突出客户满意度和资金监管有效性考核;针对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专项奖励;试行县支行“等级行管理”,根据支行业务规模、经营绩效、信贷管理水平、风险防控能力等因素,将辖内支行分为三个等级,动态管理,针对帮扶,并在经营绩效、奖金分配、费用分配等实行差异化管理,有效激发了干部员工的工作热情。
强化党建统领 实现多方共赢
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根本任务,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融入全辖党建、业务各项工作。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发行文化理念体系教育培训,引导干部员工不断强化信贷支农的事业认同感、履职责任感和奉献荣誉感。探索建立“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竞赛”活动机制,推动岗位练兵、劳动竞赛常态化,队伍整体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不断提升,营造了干事创业、有为担当的良好氛围。
坚持提升和宣传农发行社会形象美誉度,要求每个县支行党支部每年选择至少一个贷款客户开展银企结对共建,着力构建新型银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班子成员带头深入企业、项目实施点、易地扶贫搬迁点和对口帮扶农户,“零距离”发现资金支付、项目营销、项目实施和项目竣工结算工作中的问题,主动向地方党政主要领导汇报信贷投放中遇到的困难,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
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原则,把工作调研与业务指导结合起来,定期座谈、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多措并举,增进互相了解,及时提供融资、融智、融力支持,促进银政、银企多方良性互动,推动形成共谋发展的工作局面。为重点客户、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建立分管行领导牵头负责的跨部门协作推进机制,保障全行工作统筹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