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研究室成员参加第十六届中国地理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学术年会
2019年10月18-20日,第十六届中国地理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学术年会在上海拉夏贝尔会议中心召开。本次会议以“地理信息新时代与智慧城市”为主题,紧扣地理信息科学理论、方法、技术、应用及产业等多个领域议题,展开了为期三天的学术交流与探讨。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地理学会承办,吸引了来自全国200多个单位的1800余名从事地理信息与遥感研究及应用的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参会。
研究室成员积极参会,通过专题报告、分会场报告、研究生论文竞赛以及海报展示等形式,和与会专家学者们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赵耀龙教授和东北师范大学张洪岩教授作为召集人主持了历史GIS专题报告会,并做了《藏传佛教寺院的空间:分布、演化与机制》的报告;付迎春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多级语义特征融合学习的城市更新场景连续变化监测》;邢汉发研究员做了两个专题报告,分别为《大数据支持下的城市景观感知》和《地理大数据统一表达方法在地表覆盖中的研究应用》;刘桂林副研究员也做了两个专题报告,《同化光学遥感数据与APSIM模型的区域棉花生长监测》和《Track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formation history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s using Geoinformatics》;杨光博士报告的题目为《面向城市群绿地空间公平性的优化对策研究》;吴军超老师报告的题目为《近40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水体动态演化及影响机制研究》。此外,研究生们也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博士研究生刘帆和硕士研究生陈明发在分会场做了报告,题目分别为《生态视角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时空格局演化》和《暴雨内涝视角下耦合地下排水管网的不透水地表空间格局优化——以广州市为例》;博士研究生杨尧和硕士研究生康昕怡分别做了海报汇报,汇报题目分别为《中国B2C电子商务买家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和《安多藏区藏传佛教寺院分布的教派演化特征——以萨迦派及宁玛派为例》。
赵耀龙教授专题汇报中介绍了历史GIS技术在藏传佛教寺院时空演化研究中的应用,指出寺院作为藏传佛教的载体之一,其空间位置和时间对于研究藏传佛教的历史与演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着重强调了历史GIS技术对于历史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性。
付迎春教授就城市更新检测问题与众多专家学者分享交流,提出应用遥感时空大数据在不同尺度上开展城市更新的形态、模式和场景的变化检测,对城市空间变化监测的综合方法体系进行探讨。
邢汉发研究员介绍了地理时空大数据在城市景观感知中的应用,指出在数据爆炸的时代,应积极、合理的使用地理时空大数据,挖掘数据中隐含的信息,将其合理应用到GIS领域。
刘桂林副研究员与大家分享了同化光学遥感数据与APSIM模型在新疆地区棉花生长监测中的应用。
博士生刘帆在研究生论文竞赛会场中就生态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时空演化与大家分享交流,探讨不同空间尺度下粤港湾大湾区城市群演化的特征和规律。论文获得学术年会研究生论文竞赛二等奖。
颁奖现场
硕士研究生陈明发向与会的学者和同学们分享了暴雨内涝视角下耦合地下排水管网的不透水地表空间格局优化成果,并积极交流讨论相关问题。
博士研究生杨尧和硕士研究生康昕怡分别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海报的形式展出,并和与会者积极交流。
华南地理空间信息论坛 | 学术交流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