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名师风采(一)|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

名师风采(一)|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

阅读量:3872527 2019-10-28


SCHOOL of PHYSICS
学院概况
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物理学院现有“物理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覆盖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声学、光学、原子分子物理、粒子物理核物理、生物物理与软物质、原子与分子团簇物理、应用电子学与技术物理等,其中“理论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声学”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物理学院现有教职工215人,学院现有教授92人、副教授50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4人,国家基金委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9人。

院士风采
1
1
1
都有为
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任中国物理学会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应用磁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会士,中国仪表材料学会副理事长等职,曾任南京大学纳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95攀登预选计划“纳米材料科学”首席科学家等职。长期从事磁学和磁性材料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开展了磁性、磁输运性质的研究, 培养的研究生中有二名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他与科研组的师生共发表SCI论文800余篇,被SCI论文引用逾万次,获国家发明专利22项,编著(含合编)书十本。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江苏省科技一等奖各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等,均为第一获奖人。获2007年度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积极参与科技成果转化,为中国磁性材料发展做出一份奉献。
1
2
1
冯端
历任南京大学物理系副教授、教授及固体物理研究所所长,系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院长、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冯端先生在体心立方难熔金属内位错的研究中,合作发现了浸蚀法位错线成象规律并主编了中国第一部《金属物理》专著,研制了我国第一台电子束浮区区熔仪,成功地制出了钼、钨单晶体。近年来致力于凝聚态物理学著作的撰写,发表了《凝聚态物理学新论》等书。2003年和2004年两次因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国际编号为187709的小行星命名为“冯端星”。
1
3
1
龚昌德
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固体物理的理论研究,早期与合作者利用反演技术求解Eliashberg方程,获得较精确的强耦合超导临界温度的公式。较早提出二维层状结构引起的范霍夫奇异性对高温超导电性会有重要影响,与合作者分析了氧化物超导体的同位素效应,说明仅靠电-声子机制和范霍夫奇异性不能解释高温超导电性,否定了当时国际上这一观点。合作研究了由于准二维结构和反铁磁背景,范霍夫奇异性对高温超导体载流子色散规律、压力效应和输运性质的影响。改进了关于高温超导电性的t-j模型的Green函数方法,考虑了有限关联长度的反铁磁背景,证明了t-j模型可以导出某些非费米液体特性,还证明了t-j模型不能满意地解释光电子能谱和中子散射的实验。与合作者较系统地研究了锰氧化合物的电-声子耦合和空穴-轨道子耦合,以及静态和动态Jahn-Teller效应。
1
4
1
王广厚
原子分子与团簇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和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际小颗粒与无机团簇会议国际委员会资深委员,《材料科学论坛》(Materials Science Forum)(瑞士)国际顾问编委。英国《Advances in Physics X》编委。1980.6-1982.8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巴尼)物理系访问学者, 1990.10 – 1991.10在德国萨尔兰大学新材料研究所和BASF研究中心作客座教授。长期从事原子分子团簇物理及粒子与固体相互作用的研究。1984年起,在国内率先开展原子团簇物理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创造性成果。发现了溅射离子团簇的同位素效应。首先观察到硅团簇表面振动模及其量子特性、氟化锂团簇一阶和多阶拉曼散射和声学声子增强效应。发现包裹团簇的纳米喷射以及金团簇在硅晶表面形成的纳米结构具有多道共振隧穿特性。建立了过渡金属团簇经历金属—非金属、磁性—非磁性转变的尺寸方程。揭示了金属原子线的生长序列及其由原子链状经螺旋多壳结构向晶态的演变规律。带领研究组自行设计和研制成功多台团簇实验装置,并以团簇为基元制备了多种具有奇异性质的纳米结构和纳米材料。著有《粒子同固体相互作用物理学》两卷本(上、下册,科学出版社,1988,1991)和《团簇物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等学术著作。在国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他引5000多次。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胡刚复物理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9项科技奖和10多项发明专利。培养研究生47名,其中毕业博士生34名。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原子团簇的化学和物理)等10多个科研项目。主持了包括“第十二届小颗粒与无机团簇国际会议”(ISSPIC-12)在内的4次国际学术会议。
1
5
1
邢定钰
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数理学部常委。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凝聚态物理学研究,在量子输运理论、磁性纳米结构和低维物理、超导和关联电子理论等方面做出了系列创新工作。连续两届担任科技部“量子调控”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截至2013年底,已在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三百多篇,包括在美国的《物理评论》上发表118篇,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18篇。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得一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两项省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学术兼职有《物理学进展》主编,《物理学报》、《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和《Chinese Physics B》副主编,以及国外学术期刊的编委等。目前研究领域为量子输运理论及自旋电子学、超导和磁性理论和低维系统的量子调控。
1
6
1
张淑仪
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自1992年-2001年任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所长,现(曾)任中国声学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声学学会理事长,国际光声光热常务理事会理事,国际理论物理中心顾问,国际无损评价中心联合会理事。担任国际期刊《应用物理》(Applied Physics)的主编。她在上世纪50年代末,对当时苏联分子声学界有争议的一些有机液体的超声弛豫吸收问题进行研究,澄清了事实,结束了这场争论。有关苏联专家在苏联声学学报上著文介绍并加以赞扬 (1960)。70年代末,建立了三套激光探针检测固体声场。首次观察到在Z-石英表面激发的伪表面波,并对圆弧型换能器激发声场特性进行研究,指正了国际上两种不正确观点。1980年张淑仪创建光声小组 (1986年发展为光声科学研究室),二十年来设计和建立多种光声热波设备,首先研制成光声显微镜,并提出以位相调节实现分层成象,国际同行认为是国际上最好的分层成象。此后又研制了光电显微镜、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光调制反射探针,电子声热波成象等显微成象系统等,对固体材料和器件进行分层成象研究,发现一些新现象,并提出新的理论解释。同时,研究脉冲激光在凝聚态物质中激发超声波及其与物质结构和参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了某些机理和测试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数十年来,张淑仪院士小组研制成10余种仪器设备,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参加撰写专著3本(在美国出版),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主办国际会议三届,并主编国际会议论文集3册。
1
7
1
祝世宁
物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光学学会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物理学院院长; 现任江苏省物理学会理事长、江苏省科协副主席、教育部科技委材料学部主任、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973)顾问专家等职。在南京大学物理系获硕士、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微结构功能材料和物理、非线性光学、激光物理与量子光学方面的研究,在微结构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表征、新效应研究和器件研制方面工作较为系统,拥有国际、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在Science(科学)、Nature(自然)、PRL(物理评论快报)等国际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 余篇。与合作者一起完成的研究成果三次获中国基础研究年度十大新闻,二次被评为中国高校年度科技十大进展;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第三)所完成的“介电体超晶格的设计、制备、性能与应用”项目获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1
8
1
邹志刚
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院长,日本东京大学理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中日(MOSTJST)科技重点合作交流项目中方代表,南京大学环境材料与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日本北海道大学客座教授,日本国家材料研究所(NIMS)客座研究员。长期从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及新能源方面的研究,在Nature、Phys. Rev. Lett.、 JACS、 Adv. Mater.、Energy Environ. Sci.、Adv. Funct. Mater.等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60多项,其中30项已获授权;此外还获得2项日本专利和1项美国专利。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日合作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重大项目(中日JST-MOST)、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及江苏省高技术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2012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同时也和企业界有广泛的合作,包括康宁、索尼、中电光伏等国内外的知名企业。此外还担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材料学会, 中国功能材料学会等国内一级学会的常务理事。
美编 | 刘世元 王文成
审核 | 张光耀 薛梦凡 徐自翔 周博烨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