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短兵|在现代竞技过程中感受传统剑法之美

短兵|在现代竞技过程中感受传统剑法之美

阅读量:3874629 2019-10-28


中国武术,是中国人凝聚数千年的智慧打造出的文化标志,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止戈的技术。
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
短兵是传统武术一个重要的竞技项目,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击剑运动,可以说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作为一项正式的武术比赛项目,1928年第一次“国考”时才出台的,当时的名字就叫“击剑”,为区别于西洋击剑,也称为“中国式击剑”。后来,因为它具有刀剑同体的特点,技术上与西洋击剑明显不同,人们便改称为“短兵”。
对于短兵,虽不如太极,散打那般出名,但却有着独属于自己的美学和魅力。在较量中的一招一式无不体现着昔日君子之礼以及博弈过程中体现出参与者的灵敏灵活和力量之美。

什么是短兵
短兵,一种定义为是中国武术兵刃中以剑、刀为代表的短兵器的总称。同时也是在民国时期产生的一种对抗性竞技形式。其招式和技法,正是这一时期经过逐次实践,不断改进而形成的。它的出现并非是一蹴而成的。
短兵,起初,是以竹制藤剑为器材,附以日式劈刺护面,在一定的规则下两人相击相搏,称之为“打剑”、“劈剑”。当时的做法是先在馆内试验。即教师与教师、学员与学员之间,进行内部实战。在此实战过程中,著名武术家马英图和著名武术家朱国禄,打得最为精彩激烈,轰动南京武林。这是因为南北两位大家都有雄厚的打剑技能并具雄厚剑法研习功底,绝非一般缺练少打的剑家,故激烈超凡。这次对战虽表现出他们各自的中国剑法的精妙,但因伤势严重,不利于广泛开展,同时也为长期不战、武风微弱的国情所不容。用竹质兵刃,伤害事故难以减低。于是在此基础上改制成以藤条为干,裹以棉絮,加皮制外套的短兵形制,自此,大大地减低了伤害。
而到了近代。比赛用的武术短兵器械则是用藤条或铁筋裹以棉絮或海绵,比赛是在直径8米的圆形场地内进行,场地上画有阴阳两仪的太极图案,充分展现了中国太极文化。也有比赛使用边长10米的正方形区域。现代短兵则使用外形类似刀剑的发泡材料制作,安全可靠。

关于短兵的实战姿势和技巧
短兵实战,两兵相交、相斗,首先得有一个架势。
正确的短兵实战姿势,应由握兵、身形、步势、眼神等诸方面构成。无论什么样的实战姿势,它的构成,必须符合以下三条:第一,有利于进攻;第二,有利于防守;第三,有利于移动。
图为短兵的三种握法
图为手持短兵的基本站姿
中国短兵体现出的美学特色
一、短兵竞技继承中国古代刀剑道精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融会贯通。这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它的实质所在。
二、短兵竞技具有鲜明的体育性、游戏性,符合时代的特色。自火药武器的广泛使用,取代了冷兵器在兵事和武备上的作用之后,作为冷兵器的剑、刀等等,其存在和发展的空间,乃至它的生存性质,只能体现其内涵的体育价值,并辅以传统的剑士气质和精神意志。其技法范畴正是依附在中华民族固有剑刀法的根基之上的。其比试具有竞技性,加之器材轻便,基本无伤害事故,它的游戏性就显得十分突出,男女老少皆宜。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项目。
三、短兵竞技具有鲜明的趣味性。短兵竞技游场活泼,前后左右,闪展腾挪,运动在一个圆形场地上,不似国际击剑和日本剑道只是直进直退。而短兵则可蹿蹦跳跃,左右迂回,直挡斜闪,弧形串场,任其发挥战术策略,更能体现其中国固有的剑刀术特点。正如古人所云:“剑似飞凤, 刀若虎”的技法风格。
四、短兵竞技,具有技法多变,进攻面大,贴近中国剑法的真实面貌,更具实用性和自卫能力。
中国短兵不似国际击剑和日本“剑道”。进攻方法多,防守面积除咽喉和男子裆部之外,全身上下均在受攻面积之列。头、面部分在配备护具面罩的情况下,也属受攻面积之中。所以说,短兵竞技,在一定意义上它更贴近真实的剑技格斗。为此培植和训练的技能,在生活中具有实际的自卫和防身的作用。
五、短兵竞技法对称、均衡、运动全面,在双方对抗中,可单、双手,可左右手变换使用,这是国际剑坛中独具的特点。因而,它不局限于一种势态,一种剑法的限定,更符合中华民族流传久远的单双手剑法和换手剑法的应用和发挥,突显其中国剑法深厚的技术底蕴。
经历了漫长历史的演变,如今的短兵,一直在被不断的完善。中国传统剑术赋予短兵的君子之义时刻提醒着人们正直、仁义、忠勇。同时,现代短兵作为中国武术的优秀组成部分,一招一式,张弛有度,攻防兼备,在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同时,又淋漓尽致的挥洒出短兵作为体育竞技项目的竞技之美和力量之美。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