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暴雨倾城,禁封黄线前人头攒动。加油呐喊声此起彼伏,人人摩拳擦掌。
直到黄线掉落的一刹,所有嘈杂消失。
只听得见指针走动的滴答声和砰砰心跳。
考场里,所有人深吸一口气,提笔,埋头,开始书写新的命运。
这是电影《少年的你》里的一幕。
它是如此真实,真实得令时间倒流——
我仿佛又回到了那年夏天,坐进陌生的考场,因为过度紧张有几秒的耳鸣……
电影里,张力极大且留有余韵的场面不只这幕。
3天近6亿的票房,豆瓣开分8.7,今年的国产电影市场,《少年的你》成为难得一见的双高爆。
它值得。

从上映到现在,各路评价纷至沓来,方方面面。
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部电影彻底把一个词说透了。
那便是,“考试”。
它用一场场考试,给故事中的人、给片场的演员,也给银幕前的每位观众展开了一张试卷。
缓缓审阅,细细品咂,那上方填写的答案,就决定了这个世界的样子。

少年,请回答
高考这重背景,在普通疼痛青春片里被当做时间的附属品,一种点缀。
校园岁月,纯真纪念,追忆感怀,亦或者,无病呻吟。
《少年的你》不同——
把人生大考跟整个电影故事,跟故事中的每一位主人公结合得那样紧密、真实。
就从最朴实的镜头语言下手:
教室里堆成山的课本卷子;
不顾满屋嘈杂也要拼命背书的孩子;
桌椅发出的刺耳尖叫,学校为孩子们加油鼓劲的誓师动员和那铺天盖地的成功口号……

陈念(周冬雨 饰)周围的好学生,都长得端正阳光,就连名字,都被取作李想(理想,张耀 饰)跟魏莱(未来,周也 饰)。
但陈念考取好大学的欲望,也许比他们更为强烈。
家境贫寒,父亲缺席,母亲(吴越 饰)是被追债的老赖,对她最多的鼓励是“你再咬咬牙”。
每次有人上门追债,她总要迅速关上灯,蹲去桌底,直到辱骂渐渐散去。
高考,是她人生唯一的救命稻草。
逃离这里的计划原本尚算顺利,直到意外发生——
叫胡小蝶的女孩砰然坠地。
同学们拿出手机,用镜头代替眼睛围观。
只有平素沉默寡言的陈念走上前去,为冰冷的女孩保留最后一点体面。
就那一瞬间,天翻地覆,伤害转嫁。

椅子上的脏水,砸上身的排球,伸到背后的一脚……
陈念没问过,为什么?凭什么?
面对羞辱,她下意识选择忍让。
直到被逼找到警察进行首轮对抗,却没有换得预想的结局。
她问名为郑易(尹昉 饰)的警察,为什么从来没有一节课教过我们,如何变成大人。
郑易只能说,长大就像跳河,河里有石头,有沙子,也有贝壳。每个人的长大,都是闭着眼睛跳下去。
她泪光闪烁,似懂非懂。
陈念不是弱者,尽管她需要被保护,但骨子里的倔强和勇敢,让她敢在小北被打时拿出手机报警,让她经历过风吹雨打后还能说出“保护世界”的话。
只是,这场“成人考试”的第一题,是如何释放自己的勇敢。

相比陈念,小北(易烊千玺 饰)更早就开始进入自己的成人考。
他早已见识过“现实”跟“社会”——那比摆在陈念面前的高考卷子难得多,复杂得多。
可能是从第一次当小混混开始的;也可能是第一次被迫着独自生活开始;甚至可能是母亲的那顿肉包子配毒打开始的……
他是男孩子,不用博同情,也不想被欺负,用拳头和一身的伤,开始填自己的考卷。

面对成人世界,他用狰狞的面目和眼神对抗着。
可当面对陈念,考卷上明哲保身、趋利避害、谋心算计这几道大题,小北通通不及格。
只有在成为守护者的判断题上,他坚定地打了勾。
也许,真正的长大,是再次面对摄像头时他敢摘下帽子,抬起头。

生而为人,每个少年都躲不开成长之路上那份成为大人的考卷。在破碎重塑的过程中,有遗忘有坚持,付出代价,蜕变全新。
当老杨(黄觉 饰)问出郑易“你长大了吗”这句话时,恰好点醒我。
电影截取的不是高考时光,而是故事里每个人书写“长大”答卷的关键时光。
对长大毫无憧憬希望的,比如小蝶(张艺凡 饰),拒绝作答。
对目睹暴力的旁观者,比如李想,自保为先,只用眼睛和口头去声援。
就连对于遭受家庭冷暴力又转嫁暴力给别人的魏莱三人组,也用生命和人生的代价,填了这份考卷。虽然她们永远换不回被施暴者的原谅和做人的尊严。

郑易,是导演口中除陈念和小北外的“第三个少年”。
他幼稚冲动,他又善良执着。他的困境,代表了问题解决的难度;他的存在,意味着生理成年后依然可以不妥协。
他的存在不可或缺。

在这场考试中,唯一不同的是,陈念和小北应该算合力填完了考卷。
盛夏的日子里,摩托车一圈又一圈在公路上呼啸而过。
少年依偎,传递彼此身体间的温热和气味,是属于小北跟陈念的青春。
虽然两个人总有一个鼻青脸肿,新伤叠旧伤,伴随着疼痛。

想想少年们经历过的,想想他们背负着的,想想他们彼此抵御着的……
然后再看他们怎么做的。
“你能不能保护我,我没有钱付给你。”“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你往前走,我一定在后面。”……
不叫嚣疼痛,尽力维持生活照旧,但又时时刻刻不忘用自己的力量为对方点燃希望。美好的少年间的默契,是悄声无言的。
用剃刀割掉彼此的头发。
在陈念家门口柱子上绑几只白色的雏菊。
进警局前,陈念戴上的属于小北的帽子。
……
《少年的你》暗藏了太多心思细节,每个电影镜头里,都可能有你意想不到的,只属于两个人的默契。
看电影的时候,每发现一点,就高兴一点,就坚定一点。
少年不需要完美,不必被审阅。
他们早已拿到满分。

演员,请回答
三年前的《七月与安生》,导演曾国祥曾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
这次拍摄《少年的你》,他的表现更加惊艳。
剧本叙事、镜头语言、剪辑、服化道,几乎没有让人指摘的地方。
电影一直贯穿两条线,一明一暗,一冷一暖。
难得的是,曾国祥没有过度煽情,也没有刻意放大主角的“惨”与欺凌者的“坏”。
他选择引一道光,为少年们的生猛、凛冽增添一抹温暖的底色。
这也许是出于创作者的使命感——
袒露鲜血淋漓的伤口不难,难的是,引导观者去思考伤口背后的东西。
是什么催生了伤?又该如何治愈?
这个工作人员和演员一起剪平头的剧组,勇敢地提出了问题。

对观众,曾国祥很温柔;对演员,曾国祥是真“狠”。
他用了大量特写镜头,直接对准周冬雨和易烊千玺的脸,甚至,对准那两双眼睛,就让他们毫无保留地面对观众,释放所有情绪。
嘴角的抽搐,眼神的闪烁,鼻孔的翕动,哪怕只是呼吸时肌肉的抖动,都会被镜头精密捕捉,再通过大银幕倍数放大……
对两位主演来说都是一份“奥数”级别的考卷,庆幸的是,他们都扛住了。


白布鞋,蓝校服,白皙脸颊撒着雀斑——这是周冬雨饰演的陈念。
如何说服观众她是一个高三学生?
不是娃娃脸和瘦削身材,而是那双总是躲闪,但直视你时却可以看到你心里的泪眼。
周冬雨在电影里流过多少次眼泪,我已经记不清了。
但能清晰记得她的每一次情绪转合,都饱满丰富,层次分明。
在被欺负后,她给妈妈打电话。
开始是想像别的女孩那样,说说自己的委屈的吧。
但听到妈妈也在为生活挣扎,她忍住了。
眼泪鼻涕止不住地流,却还要深呼吸,强忍着哭腔装镇定。

对陈念来说,眼泪不是博同情的工具。
只有在情绪来得太快无法自控,或者周遭的人与环境能让她完全放下戒备的时候,她的眼泪最出卖内心。
比如,当学校里传遍妈妈的消息,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嘲笑她,屈辱与愤恨交织,她咬紧了牙,却没忍住泪。

比如,听到“人长大就像闭眼往河里跳”,她有迷茫有不甘,泪光映在车窗上一闪一闪。
比如,和小北躺在一张床上,慢慢诉说自己的苦痛与快乐。小北背过身去悄悄流泪,她也哭了。
比如,在被人群羞辱后,她独自趴在地上,把作业一片一片粘起来,面对小北,干涸的泪水接近麻木。
比如,失去了那个愿意为她献祭未来和生命的人,她在漆黑的隧道里,心痛袭来如挖心掏肺。
……
这样一个倔强的女孩,当她忍到不能忍的时候,最动人。

有意思的是,当我们盛赞周冬雨又一次贡献“影后级”演技,周冬雨自己却觉得陈念给了她“挫折感”。
她爱玩爱闹,被爱包围;而陈念内敛隐忍,本该拥有的关爱几乎全部缺席。
周冬雨有一度找不到“人物的支点”。
但最终,她用自己的方式走进角色,并坦然接受,也许她在表演中的自卑、伤心对诠释角色也有帮助。
相比周冬雨,初登大银幕的易烊千玺面对的“考题”更难——这部电影处女作,也是他演员生涯的“成人礼”。
被曾国祥真正选中时,他正处于“十七八岁少年过渡到成年人阶段的感觉,眼睛里有一股劲儿”。
于是,易烊千玺的表演有着来自他本身年龄、气质和天赋的助力。
但同样,小北的自卑、戾气,和命运逼出来的外放,又与他本人的沉稳内敛、波澜不惊截然不同。
电影里大部分时间,小北需要用身上的伤、手上的狠,眼里的怒、嘴上的油滑,去保护自己,掩饰内心的自卑与迷茫。
戴着帽子,双手插兜,毛孔、胡茬、伤痕都一清二楚,打人时竭尽全力,青筋暴突。

但这是真正的小北吗?
和陈念的哭不同,小北笑起来,才把那个用“壳”层层包裹的自己剖开。
被当作嫌疑犯带回警局辨认凶手,他痞笑着喊出“想活命就闭嘴”,是不知后果的无畏,是少年对成人世界幼稚的挑战。

面对陈念的时候,他的孩子气彻底溜出来。
拿纸笔写“陈念欠小北一次”,至于欠什么不明;还有“硬不硬”的误会,他一愣,接着嘴角上扬,出卖了一丁点希冀与狡黠,可爱极了。

说起妈妈离开他之前买的肉包,他悲伤的笑满溢思念,转瞬又换成自嘲。
最温柔的笑,其实藏在眼睛里,也许连他自己都没发现。
是甘心做一个影子,跟随一道光;是你看鱼,我看你;是摩托车后座载了“全世界”,却只觉得轻盈……

真好啊,少年。
他说陈念“太干净”,潜台词是说自己“脏”。
可他笑的时候,你只觉得,这少年才是至真至纯的存在,是世界的一道底线。
我最喜欢的一场戏,在电影接近尾声,陈念与小北在看守所里,隔着玻璃,默默对望。
一个哭着笑,一个笑着哭。
两张正处在稚气与成熟之间的脸,在光影中渐渐交叠。

不需要任何台词,眼泪与笑容已经交流了一切。
戏里,陈念与小北成为了彼此的星空;戏外,周冬雨与易烊千玺用演技贡献了全片的高光时刻。

我们,请回答
再没见过比曾国祥更能真实又肃静地展示高考判卷。
一张张试卷被扫描,一张张答题卡被送到机器里。
老师们严阵以待,跟读卡机一样,精准、专业。
短则几秒,长不过数分钟。
重复着判定、评价、标记——无数个莘莘苦读的日与夜,无数学子对未来命运的憧憬,对逃离现在生活的渴望。
那么短的时光里,一张张试卷在银幕上交叠。我不禁想到电影开场,那一张张闪过的笑脸。

分数尘埃落定,可人生才刚刚开始。
你以为要面对这张考卷的,只是电影里的少年,或者片场的诸位主创?
不。对于大银幕前的“目击者”来说,《少年的你》亦是一场考试——
胡小蝶面对镜头,哀伤与绝望在银幕蔓延。
她说:“他们一直在欺负我,你们为什么不做点什么?”

这不仅是胡小蝶对陈念说的,也是借胡小蝶之口,替所有曾经或者正在遭受校园欺凌的“胡小蝶”,向所有观众提出的质疑:
我们为什么不做点什么?
我们难道不就是故事中的一员吗?
也许是有心无力的“李想”,也许是失去了未来的“魏莱”,也许是离开的班主任,也许是缺席的家长,也许是伸出援手的郑易,也许是无数旁观者中说句“真烦”戴上耳机的那个……也许,就是陈念。

电影的意义不能只在于让观众欣赏一场与己无关的表演,更重要的是借故事的“劲”叫醒观众。
《少年的你》做到了。
如果说冷漠和暴力是一场瘟疫,那么每一声反抗的呼喊,每一滴理解的泪水,每一次自省的拥抱,都是一颗解药。
少年们的希望更是治愈良方。
也许很多人没注意,《少年的你》有个英文名,《Better Days》。

简单两个单词,寄托了太多美好的希冀。
是陈念写下“生活在阴沟里,依然有人仰望星空”,是小北对陈念说“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是两人坐在警车上想到对方时闪着泪光的笑脸……
这份希望,足以穿破悲伤的土壤,安抚过往的惶恐,从怯懦中生出最坚定的力量。
只要少年的希望还在,世界就不会溃烂。
你看,变化正在发生——
就在几天前,10月21日,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

时隔七年,未成年人保护法首度大修,修订草案增加了校园欺凌防控措施、发现未成年人受侵害时强制报告制度等内容。
《少年的你》适时出现,又唤起了更多人对“胡小蝶”们的关注。
蝴蝶不该砰然坠地,应该飞向属于他们的天空。
长大成人的我们,该为孩子们创造什么样的世界?
电影已经提出了问题,你的答案是什么?
请记住——
你填写的答案,就决定了这个世界的样子。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点“在看”,一起守护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