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辉煌70年的地球物理:探索地震预测

辉煌70年的地球物理:探索地震预测

阅读量:3610662 2019-10-20


点击上面↑↑ “地质论坛” ↑↑关注本公众号
地质论坛,您的移动信息库,掌上图书馆,记得星标哦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仅有几个地震台,1956年我国地球物理学家就编写了“中国地震活动性及其灾害防御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被纳入1956— 1967年国家12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我国地震预报研究计划比西方约早10年。1957年出版《中国地震资料年表》和1960年出版《中国地震目录》。以其时间跨度之大、覆盖范围之广和内容之翔实完整被国际地震学界称为“地震学家的必读文献和宝库”。1958年中科院组织调查队到若干历史上有名的大地震现场,对地震前兆和有关现象进行了调查,取得了重要成果。

1 中国地震目录
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后,我国开始大规模的地震预测研究。1966年3月,河北邢台地区先后发生6.8级和7. 2级地震,造成了巨大损失,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在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持下,制订了地震研究的全面计划,开展了地震预测试验。之后,为了加强对全国地震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在各省(市)、自治区建立了规模不等的地震观测系统以及相应的地震研究和管理机构。
邢台地震后,又相继发生了渤海、通海、炉霍、永善7级以上地震和数十次中强地震。这些地震又提供了更丰富的前兆资料,加深了对前兆表现特点的认识。在频繁的地震活动中,地震工作者深入地震现场,边探索地震发生的规律,边进行地震预报实践,经过不懈的努力,积累了丰富的前兆资料
1975年中国地震学家通过频繁连续的小地震系列和较大范围内地震的发生和发展,对辽宁海城7.3级地震做出成功的临震预报,这次预报尽管是经验性的,是人类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地震预报。紧接着1976唐山地震造成了24万人重大伤亡说明,科学突破地震预测的道路是非常艰巨的。
1976年后完成了大地震的系统总结。对邢台、海城、唐山、龙陵、松潘等大地震进行了系统总结,对大地震的孕育背景、条件和过程、前兆综合特征,以及如何应用于实际地震预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测震、大地形变、地倾斜、重力、水位、水化、地磁、地电、地应力九个学科方法预报地震的理论基础与观测技术、方法、预报效能做出评价,总结出一些预报大地震的方法。

图2 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
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展地震地震观测现代化,先后实施了地震观测768工程和837工程、九五数字化和十五全国数字地震网络工程。建设了两期GNSS为主体的陆态网络工程和发射了“张衡一号”地震电磁观测卫星,使我国地震观测跨入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地球物理学家深入探索地震发生的机理,加强了地震科学的基础研究。在地震孕育过程及前兆机理、地震发生的构造环境、震源物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特别是强震预测物理基础的研究,通过开展岩石破裂实验、物理数值模拟和一些基础性理论研究,在探索地震孕育发生的理论模型、孕震过程中的前兆异常及其生成机理等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成果。
经过数十年的地震预测预报探索,对地震预测的理论与模型和前兆形成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相继建立了地震震源孕育、发展、发生的理论模型,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长、中、短、临的经验性预报科学思路,在应用经验性预报方法基础上,取得了对多个地震成功预测的实践。在中长期地震预测的10年尺度强震重点监视防御判定、中期年度地震预测、以及短临震情跟踪判定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中国地震科学工作者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板内强震的研究工作。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和“汶川地震机理及其周围环境的研究”等项目,对地震孕育的构造环境、构造变形、动力学条件、震源细结构和物性条件、了解大震预测途径等产生了一批重要科学成果。对地震波动理论、特别是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理论、地球内部结构、地震构造学等基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富于创新性的成果,为进一步探索震源孕育过程和发展大陆强震预测理论提供了初步条件。

图3 全球地震活动图
中国地球物理学家和世界地球物理学家的在地震预测科学研究与探索中可集中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研究了地震的全球分带特征,认识了喜马拉雅—古地中海和环太平洋全球地震带的形成与板内地震活动的特异构造背景及其分区与分带特征。
(2)初步认识了大地震“孕育”、发生与发展的深部介质和构造环境与震源的物理力学过程和成因。
(3)防震、减灾,地震灾害评估和地震预测(包括地点、时间与震级)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4)建立了全球地震数字台网和各个国家的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对小地震的监测和控制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近年来通过深部地震探测,对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的深部介质和构造环境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提出了深部热物质的运移与上涌、壳幔边界上隆、震源相邻地域低速层和滑脱构造等综合效应都对强烈地震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地球物理和地震学家既经历过1975年海城地震预报成功的喜悦,也承受过1976年唐山地震预测的悲痛,更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达到浴血洗礼的涅槃,但是他们从未停止探索地球的奥秘!
来源:上天入地(ID:xxjs-kpdy2014)
特别提示:十分感谢小编的悉心整理,本号原创作者搜寻活动开启中,对网络存在大量未署名文章,追本溯源,希望作者能主动与我们联系,让知识能更好的传播和被引用,同时如若图文资源侵犯您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好看是一种鼓励 |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共  享地质论坛公众号旨在分享和传播优秀文化思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欢迎广大朋友投稿。本号所有文章开放转载,其他公众号如需转载,无需单独申请添加白名单,仅需注明来源即可。
多精彩文章推荐
罗群教授   岳中琦教授   梁光河教授   吕洪波教授   邓懋平高工   校培喜教授   王英民教授   罗照华教授   张中欣   贺静   莫宣学 院士                                  
分享到朋友圈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哦~~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期  待  您  的  关  注
 元芳,你怎么看?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