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机动车辆伤害劳动安全微课堂
阅读量:3666136
2019-10-22
为吸取9月30日沪藏车队3名劳务派遣职工过马路被出租车撞伤事件教训,本期微课堂以预防机动车辆伤害为主题,希望通过学习提升全段职工道路交通及人身安全意识,确保安全。
一、道路交通主要概念、事故类型及事故特点
1. “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件。
2. 根据交通事故的形态特性基本上可分为碰撞、碾压、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和失火等7种类型。
3. 道路交通事故特点
(1)随机性:交通系统是动态的系统,某个失误都可能引发整个系统的大事故;
(2)突发性:没有任何先兆,由于驾驶员反应不正确、不准确而操作失误或不适宜,导致交通事故。
(3)频发性:车辆增加,交通量大,造成车辆与道路比例的严重失调。
(4)社会性:道路交通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人们必不可少的。
(5)不可逆性:指不可重现性,不能预测。
二、机动车辆伤害事故危险辨识
隐患、危险、事故成单向线性关系,只要消除隐患和危险中的一个环节就可以阻止事故的发生。因此,只有辨识出危险,才能分析危险、评价危险和控制危险或消除危险。根据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因素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4个主要方面。针对机动车辆伤害事故主要表现如下:
1. 人的不安全行为较多,这里重点指出如下十条:
(1)无证驾驶或驾驶无证机动车;
(2)酒后或疲劳驾驶机动车;
(3)超速驾车或违章超车;
(4)驾车时拨打或接听手机;
(5)驾驶机动车逆向行驶;
(6)行人或驾驶非机动车辆人员行经路口闯信号或不听指挥强行通过;
(7)行人在设有中心隔离设施和行人护栏的道路上钻越、跨越护栏的;
(8)行人通过路口不走人行横道或不遵守交通信号的;
(9)行人横穿道路不走人行横道的;
(10)行人不注意观察路面情况,盲目横穿道路。
2. 物的不安全状态指车辆淘汰,已无配件来源的;轮胎没按规定进行换位或胎压过高;车辆技术状况涉及驾驶转向系、制动系、行驶系、刮水器和照明装置等有故障等情况。
3. 作业环境不良指雾、雨、雪、沙尘、冰雹等低能见度情况下的行驶;驾驶人在夜间、黄昏、雨雾天气、冰雪道路、弯道、陡坡、交叉路口、铁路平交道口及视线不良的路段等环境下行车、会车等情况。
4. 安全管理缺陷指对驾驶员教育培训不到位的;没有建立健全汽车交通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或机动车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没有切实加强驾驶员的培训教育等情况。
三、提升安全意识预防机动车辆伤害
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结合段客运工作实际情况,为做好预防机动车辆伤害事故的发生就需要全段职工提升安全意识,围绕“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4个主要方面阻断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潜在隐患,确保人身安全。
1. 认真学习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过马路时提前仔细观察路面情况,遵守信号指示走人行横道,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驾驶机动车辆时遵章守纪。
2. 日常做好机动车辆维护保养。
3. 遇视线不良、天气不佳或路面复杂等情况,稳驾慢行,注意安全。
4. 加强培训学习,驾驶人需熟练掌握机动车辆设备设施情况,段建立健全汽车交通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或机动车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