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潇君的领读
音乐 | Юлия Савичева - Visoko
麦家陪你读书
麦家与你的约定:20年共读1000本好书。
每天清晨6点30分,邀请你共赴阅读之旅。
后台回复【读书计划】,领取我们为读者朋友准备的福利~
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黑死病的阴影,更不能体会两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我们也就很难见证重大变故对整个国家,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
我们读关于战争的书,是为了更了解人类的文明,了解文明是多么的脆弱,人类的光辉是如何在极黑暗的时期里依然散发光芒。
比如,在《当图书进入战争》一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美军之所以能赢得二战,这其中竟然有图书的功劳。
一本本给士兵派发的,能放在口袋里的袖珍书籍,给士兵带去精神寄托,给他们宣泄的渠道,安抚他们陷入困境的思想和心灵。
而在《重生三部曲》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英国的一家精神病院里,收治了许多因为战争而患上战后心理综合征的病人。
这些病人曾经是战争英雄,却在残酷的战争中患上了心理疾病。他们曾经获得荣耀,却因为不能上战场,而被视为懦夫和逃兵。
今天我们这本《我是女兵,也是女人》,则是作者阿列克谢耶维奇亲耳听到的女性战争故事。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战争在她们内心留下的痕迹。
在一份城市报纸上,一则关于女会计师玛丽亚退休的消息吸引了作者阿列克谢耶维奇的眼球。
报上说,玛丽亚曾经是一名狙击手,击毙过七十五个敌军,获得过十一次战后奖章。
作者找到玛利亚,想要对她进行采访。但玛丽亚不愿意再回忆起那段关于战争的回忆,她拒绝了作者的采访。
玛丽亚一再申明,战场上只有阴森恐惧的孤独感,除此以外再无他物。
在作者百折不挠的坚持下,玛利亚才说起了自己的故事。
在战争爆发时玛丽亚还不满十八岁,头发长到了膝盖。她一直以为,战争会很快结束。但是,一直到她完成学业,开始工作,战火依旧在继续。
玛丽亚身边的闺蜜们,都在议论上前线的事情。她们一致觉得,在战争面前,得去做一些什么事情。于是,她们报名参加兵役训练班,学习实弹射击和投掷手雷。
她们想要上前线,想要把自己和世界的命运连接在一起。在接到可以上前线的通知时,她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到达前线,曾经引以为豪的长辫子,被剪成了女兵头;代表女性身份的裙子,被没收了;她们来不及和家人告别,就当场换上军服,像货物一样被装进了运货列车。
她们就这样被带进了狙击手训练营,并为此欢呼雀跃。
但是她们渐渐就发现了一个事实,虽然她们同男性一样是个战士,但是那些异性,依旧还是会对她们表现出怜悯的一面。
不仅如此,她们的上司对她们的态度也是区别对待。
师长一看到玛丽亚被分来自己的组就发火了,他痛骂到,这样残酷的战争场面,根本不适合如玛丽亚一般的姑娘待下去。
玛丽亚觉得委屈,她觉得自己算是一个战士,应该要上战场了。但真的到了战场上,玛丽亚却陷入了要不要开枪的犹豫。
最终,有一股莫名的恐惧感击中了她,她手一颤,便第一次杀死了一个活生生的人。
她说,那是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让人永生难忘。但是她要去习惯,要去给自己找理由,不断劝说自己,说服自己去适应和以往不一样的生活。
战争让玛丽亚感到恐惧。而另一个名叫安东尼娜的飞行员,也有着不一样的战争感受,战争夺去了她的丈夫和女儿。
在安东尼娜读七年级的时候,她第一次见到了飞机。当时飞机对很多人来说,是非常稀奇的新鲜科技。
自从见识到飞机的神奇后,安东尼娜和身边的朋友一样,都梦想着有朝一日要坐到飞机上去。
安东尼娜的父亲并不同意女儿的想法,他坚决反对女儿加入飞行俱乐部。在父亲的认知里,女孩子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就可以了。
他们家里人世世代代从事的都是高炉冶炼工作,父亲觉得安东尼娜也应该继续做同样的事情。
最后,还是在飞行俱乐部领导的帮助下,父亲才有了机会和安东尼娜一起乘坐飞机,父亲也喜欢上了在飞机上的感觉,于是慢慢对这项工作改观,开始支持女儿的选择。
在战争还未爆发之前,安东尼娜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并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而战争的到来,则让这个家庭开始慢慢变得支离破碎。
她的丈夫加入到第一批上前线的队伍中,自从离开家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那一张两人比肩而立的照片,是丈夫留下的唯一遗物。
在这期间,安东尼娜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飞行任务,每天凌晨四点就要去飞行,她的女儿度过了很长时间独立在家的日子。
有时候安东尼娜出门之前,会给女儿留下熬好的粥,傍晚回家,看到的却是一个全身上下都是粥的孩子。她并不确定,孩子是否把粥吃进了肚子里。
安东尼娜很爱自己的女儿,但是她在丈夫离开以后,依旧把女儿给了丈夫的家人抚养,而自己选择跟丈夫一样奔赴前线。
她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女儿,于是在上前线那一晚,在女儿的床边跪了整整一夜。
战争给如同玛丽亚和安东尼娜一类的女性,都带去了无法估量的伤害。
对于玛丽亚来说,自己第一次尝试走入战场,并不如想象中英姿飒爽,相反充满屈辱和恐惧。
她觉得自己是一个战士,但是对于上司来说,她和自己的那些闺蜜们,其实只是需要被人怜悯的女人,是女子合唱团、舞蹈团最合适的参与者而已。
真正地走入战场,她们不得不面对真切的死亡。这需要他们从心底去说服自己,这是一场精神较量,也是一次自我觉醒。
对于安东尼娜来说,前往战场要先和自己的父亲达成和解。她甚至要忍受着失去丈夫的悲痛,还得面对抛弃女儿的愧疚。
她的选择带给了很多人伤痛。她看似充满勇气,一往无前,实际上内心知道自己是在步入万丈深渊。
在比较传统的社会下,女性的使命,是要以家庭为中心,以孕育生命为使命。
在她们的骨子里,天生就反对血腥杀戮。所以,她们在漠视生命的绞肉机战争中,就更是体会到了生命的来之不易。
战争的爆发让她们充满了无奈,她们见证了一个生命的诞生,也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成为了一个刽子手。
对于她们而言,受到的伤害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还有心灵上的。
她们虽然有幸离开战场,但是她们却没有因为离开那个残酷的地方,而真正达到痊愈。
如玛丽亚和安东尼娜一般的人,还有很多。她们拒绝谈论自己的遭遇,她们虽然回到了和平的年代,但是她们一路见证了太多的死亡,所以感受到了永远的孤独。
如果不是因为战争,也许她们永远不会知道,原来去仇恨,去杀人,是需要去不断学习和不断说服自己的一件事。
经历了战争的人,愿望变得很简单。
她们不想再匍匐前进,她们想坐电车去任何想去的地方;她们希望可以毫无顾忌地吃全麦面包;可以在一张白色的床单上睡觉。
天生心底柔软的她们,在这个过程中训练了自己的心,让自己变得无比坚硬起来。
有些人从前线回来以后,二十几岁就一夜白头。
有些人甚至必须重新开始学习日常的生活,找回最初平民生活的记忆,她们要通过询问别人,才能适应正常的日子。
我们时常会听到人讨论,经历得越多,自己也成长得更快。
但是,在阅读过这些真实的案例之后,我开始陷入了沉思,这些经历,带给人的心理压力,需要多久才可以真正缓解呢?
这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她们教会我们的,是在面对不可躲避的灾难时,迎面而战的勇气。
今天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看到两位主人公在战争面前的遭遇。
她们本是创造生命的人,却不得不说服自己成为一个刽子手。
那么,对于女兵来说,她们还会遭遇哪些生存窘境呢?我们明天见。
上期回顾:《我是女兵,也是女人》精读第1天:她揭露了被遗忘的真相,每一页,却都让我痛哭
领读人:沈寒冰。未来很长,不想投降。个人公众号:「沈寒冰修心居」
主播:潇君。爱茶爱狗爱NewAge, 用声音传递身边的美好。新浪微博@沐芷卿。
责编:琴叶榕
图片:文中插图来自网络。
背景音乐: Юлия Савичева - Visoko
欢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
▼金秋十月,点击阅读原文记录读书的日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