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我为什么总是对这里充满想念?

我为什么总是对这里充满想念?

阅读量:3669733 2019-10-22



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刚刚结束,但我已经开始怀念了!
 
还记得我做10月观影指南的时候,跟大家说,因为10月整体电影不容乐观,所以我打算去平遥看好电影,看着你们哭!
 
现在我从平遥回来了,跟往年一样,这个视频跟大家聊一聊今年在平遥的一些见闻,以及我看过的那些电影。
先插入时长6分53秒的“蛋蛋秀”

 
今年是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
 
我想对于去到平遥的人来说,现场最劲爆的事情应该就是张艺谋亲临平遥跟大家交流,而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的则是关于屏摄的问题。
 
因为有影迷盗摄了《犬鸣村》的片段,还拿着手机跑到导演清水崇面前说,我最喜欢这段!这让导演很不爽!
 
然后贾樟柯导演全面呼吁大家文明观影,禁止屏摄。
 
我也正经八百的跟大家说一声,看电影的时候千万别屏摄,既影响别人观影,最主要的还违法。切记切记。
 
关于我有多喜欢在平遥看电影,前两年都有聊过,这里不赘述,今天还是想重点跟大家说说我在平遥看过的形形色色的电影!
 
不知道是我的错觉还是本就如此,
 
就今年我在平遥看到的10部电影,基本都绕不开两个主题,一个是关于女性崛起,另一个是关于身份认同,具体聊一聊:
 
1.《建筑师》
 

这是今年在平遥看的第一部电影,看完…准确来说还没有看完的时候我就开始怀疑自己,怀疑导演,甚至怀疑人生。
 
这部电影的官方简介说本片以城市改造为背景,探讨人与建筑、人与人、老建筑与新建筑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呢,就是一个从家乡小地方考学出去的年轻建筑师功成名就回到家乡,建筑方面的工作没咋操心,但是勾搭旧情人这事却做得像“最后五分钟”那么用力!
 
这部倒没啥女性崛起主题表达,而关于身份认同…我觉得最紧要的就是导演好好对自己的导演身份审视一下,真的没必要把自己的油腻专门拍成电影来恶心观众。
 
今年平遥第一部电影就看了最烂的一部,何其不幸,但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2.《追凶十九年》

 
这部电影应该是下个月会在影院上映。
 
一部很明显取材自“白银凶杀案”而在叙事上又模仿《杀人回忆》的电影。
 
其实我挺佩服导演反类型化的叙事手法…他没有着重强化破案的过程,而是关心作为办案人员的警察十九年的艰难跟挣扎,角色塑造走的是双男主路线,可惜两位演员的互动处处透着别扭…
 
电影的结尾加了很多真实警察的新闻图片…可能这样比较容易过审吧,但真的比以前黑幕出一行“认罪伏法”的文字更破坏电影感。
 
3.《日光之下》

 
那天看完电影已经是晚上十点多,我当时写了这样的感受:
 
东北话自带喜感,导演想探讨的内容挺多。一场近海漏油给四个年轻人生活带来的激情跟慌乱。一个女孩在另一个女孩心里埋下的刺,就像那颗发炎的牙齿,拔掉就好了吗?也不见得。
 
整体前半段好于后半段。
 
吕星辰演的挺好,开始以为是人畜无害的乖妹妹,实际上小小的身躯里却有巨大的能量,演的很松弛,主要是可爱。
 
果然这部电影最后拿下了罗伯托·罗西里尼荣誉·评审荣誉大奖以及导演梁鸣拿到费穆荣誉最佳导演。电影应该有机会上映,上映可看。
 
4.《拉姆与嘎贝》

那天早上冒雨徒步去看这部电影,拍了一段视频,给你们看看。
 
这几年藏区新浪潮电影搞得如火如荼,以万玛才旦为首,藏区涌现了好几位优秀的导演,
 
这部电影延续松太加导演一贯风格,将个人情感跟宗教信仰巧妙关联。嘎贝想结婚,但前提是先去离婚,倒有点像《塔洛》,为了找到自己去拍身份证,可是拍完却真的丢了自我。
 
整体略平淡,当然也可能是导演的克制。
 
5.《海面上漂过的奖杯》

 
王学兵凭此片拿到了费穆荣誉最佳男演员奖。
 
他在电影里主演了一个失败的演员,结合他最近几年的境遇,倒也蛮贴切。
 
一个演员凭借钓鱼拿到冠军的当天,回家撞到自己老婆跟认识的导演偷情…但是绝望又并没有让他难以接受,因为绝望就是他的日常。
 
这部电影一直在有意强调荒诞跟割裂感,观感很奇怪,我相信太年轻的观众基本都会翻着白眼看这部电影,可是有生活阅历的人又能真实的体会到男主角的困境。
 
只是对着镜头背诵电影学知识确实有些尬,而且有一些很奇怪的笑点。
 
6.《高烧》

 
巴西电影,拿到罗伯托·罗西里尼荣誉·最佳影片。
 
融入现代闻名的印度安人在文明跟原始之间的纠结,他觉得自己既回不去丛林,又不太适应工业社会…
 
这部电影重点强调的就是男主角对自己身份认同的困惑。道理我都懂,就是电影太闷了…闷到你恨不得走出影厅淋会雨再进去看,但我没有这样做,因为当男主角发高烧的时候,我睡着了。
 
7.《索莱》

 
意大利电影。
 
一个无所事事的混混跟外来问题女孩,为了金钱决定假扮夫妻将女孩腹中孩子卖给没有生育能力的叔叔的故事。
 
我挺喜欢这部电影,故事不算新奇,主要是两个角色内心的变化轨迹很有说服力,孩子作为纽带,将两个陌生人从敌对到产生牵绊,那种缓慢却有力量的变化随着电影剧情的推进而逐渐增强,有机会你们可以看下。
 
8.《夜以继夜》

 
看完这部电影,我用李成儒老师的两个成语来总结:如坐针毡如芒刺背!
 
这部电影不像《建筑师》那样油腻,最重要的问题是全片不知所云,还要断断续续穿插很多神神叨叨的超现实桥段…
 
我始终觉得,作为电影导演,咱得先学会走路再想着起飞…不能上来就直接飞,这样一旦掉到地上,很容易是个狗吃屎的姿势。
 
9.《无名之歌》
 

秘鲁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
 
1988年秘鲁一个穷困妇女的孩子被偷卖到国外,她找到男主记者帮助调查…但男主查着查着自己变弯的故事。
 
这部电影对于高压社会的控诉以及阶级对立的表现,我们都能看出来,只可惜故事讲得有些散乱,整体也是大闷片。
 
10.《靶心》

 
今年在平遥看得最后一部电影,一部印度商业片,时长近两个半小时。
 
看完简单跟次等水货老师讨论了一下,并偷偷记录了次老师的反应,给你们看一下:
 
电影的主题还是印度电影擅长的女性崛起,在村里在家里当牛做马的两位奶奶,通过射击改变自己,改变女儿跟孙女命运的故事。
 
整体真的很俗套,而且导演用太多的音乐强推情绪,但就是看的挺欢乐。
 
还是那句话,如果引进内地,改个片名,差不多能复制《摔跤吧!爸爸》的奇迹,片名就叫《射击吧!奶奶》
 
以上就是今年我在平遥看过的电影,特别遗憾,因为我去晚了两天,所以错过了两部我非常想看的电影,
 
一部是万玛才旦导演的《气球》,另一部是陈哲艺导演的《热带雨》!
 
但我相信将来肯定有机会可以看到的!一定!
 
今年的平遥国际电影展刚刚结束三天,但我已经开始期待明年的平遥,
 
虽然很多人羡慕我可以时常看电影,
 
但说真的,大多数时间看电影可能为了拍视频或者带着工作,
 
一年里很难有像在平遥的几天,不断在影厅之间穿梭,连续看电影或许会累,但心里真的很开心。
 
如果你们有机会,欢迎去平遥,欢迎到我的老家,
 
在那个我小时候空气里弥漫着煤渣味的地方,心无杂念的看几天电影,你就会像我一样怀念她。
 
明年10月,平遥再见。
 
今天的视频木有彩蛋,祝大家早日富可敌国,拜拜!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