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生物加漫画,斩Offer于剑下 || UMich申请手册

生物加漫画,斩Offer于剑下 || UMich申请手册

阅读量:3689158 2019-10-23




密歇根安娜堡大学,2020 U.S.News大U排名25,拥有全美最大的体育馆。
我们邀请到了来自创作计划的作者梨,梨同学以画笔为剑,生物论文为盾,成功获得密歇根安娜堡大学的offer,希望他的申请经验可以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收获。
本文系2019TD申请手册系列文章第11篇,之后我们还会陆续为大家送上学姐学长们的申请故事。
大家好,我是一名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2023er。
我身边也有一些目前正在为文书和选校焦头烂额的2024er好朋友,看着他们我就会感叹,时间过得可真快啊。我清楚的记得自己申请季时的点点滴滴,仿佛那一切的惊心动魄就在两个月以前一样。所以,想要帮助后来的同学们摸清这条道路也是我的愿望之一。
最近我一直在向身边的2024er朋友们推荐密西根大学,不过颇少有同学将这所没有ED的学校作为自己的梦校。不过我还是真心地推荐各位来试一试这所EA之中比较标杆的学校,你看,她放榜也早,方便早早地测试自己的水平,调整RD选校……(按捺不住地疯狂安利)。
言归正传,这次我想要向大家分享一下我申请密西根大学的过程中获得的感悟,并且向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经验和技巧。这些技巧也帮助我申请到了其他优秀学校,比如UC Berkeley,UVA,范德堡等等。
我平时是一个爱幻想的人,所以这次想要轻松的通过童话的形式向大家展现申请季这险恶的道路。我的涂鸦水平不是很好,还请大家多多担待,哈哈。那么,我们上图吧!
>>滑动查看梨同学原创图片
标化
标化档案:TOEFL 117 (30+30+30+27)
SAT:1540 (740+800)
AP:Bio 5, Calc AB 5, AP US History 5, AP English Language &Composition 5
AP(申请季后):Euro History 5,Calc BC 5 (仅供参考)
我高中期间在美国中部一个大农村镇子里度过了平静的生活。从初中考到美高的时候自己的托福分是100分整。等到在美高读了三年以后,暑假在国内考了一次就自然达到了117分。所以我对于托福上面的经验可能更适用于美高生,并不能对普高同学有太大帮助,不过我相信普高的各位通过努力也是一样可以考的比我好的。
最开始刚到美高,我揣着100分的托福可以说是没什么障碍的。但是考试毕竟只是考试,在适应中最重要的不仅仅是英语流畅,更重要的是要懂梗,否则就会感觉和同学们是在跨服聊天,明明说的词都听得懂但是连成句子就不通。再加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话风格,和国内考试可是天壤之别。我的建议就是多去跟不同的同学聊天,然后找到几个关系好的有事就问,争取成为一个美国文化的专家。
在美高读到三年级的时候,我已经接触到了语速快的老师,讲话有口音的老师,口齿不清的老神父,等等。其实说实话在毕业的时候我也不能保证能听清我所见的每一个人的每一个字。不过托福听力的内容至少说的都是标准英语,顶多会出现英式发音(我考试的时候就遇到了),所以只要大家日常锻炼听懂美国人的快语速说话就可以游刃有余了。

国内的同学也可以通过遮挡字幕看美剧或者动画片来提升,比如我出国前就看过神盾局特工,豪斯医生(强烈推荐)等美剧。虽然当时并不能保证听懂,顶多能懂60%-80%,但是能够习惯语言环境是最重要的。
托福
口语方面,我平时就爱和美国同学聊天开玩笑等等,在朋友当中也有语速很快的同学,自己慢慢地也就沾上了这些特质。我觉得口语说得好不仅是发音纯正,更重要的是思维清晰,以及能够准确地把思维投射在自己的选词上。
我见过很多挣扎托福口语的同学都有着两个门槛,首先是想不出论点,其次是想出了论点说不出来。对于想不出论点这个事情,我推荐可以多锻炼一下发散性思维。我见过很多说口语的人会准备论点模板,比如说那种任何问题先扯朋友的套路等等。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聊天的心态。
比如口语题里你的朋友遇到问题了,让考生推荐,我觉得不用想什么要用这个模板那个套路,就只需要进入角色,身临其境,就当成是在和朋友聊天,然后给出你真实的看法和建议就可以了。很多人在套模板的时候忽略了进入角色这个部分,所以最后给出的答案看似是中规中矩但是又少了美国人说话那种随性和语调,这样就容易显得很不自然。至于能不能把思维准确地用词表达出来,我觉得还是要争取做到拿英语思考。

用英文思考并且直接给出答案会比在脑中拿中文想出策略再翻译要快很多。但是拿英文思考要求大量的浸泡在语言环境里,如果不是美高的同学那可能只能靠多刷美剧,多拿英文自言自语,尽可能多说多听了。但是身在美高的同学也不要得意,我见过一两个去了美高英语反而变差的同学,他们就属于只和中国同学拿中文交流的类型。
我建议大家如果有这样的机会就要争取两边兼顾,中国美国朋友都不能少,真正做到bilingual。我经常会和美国同学争一些事情(当然是和平的讨论而不是动手的那种哈哈),然后慢慢地我就获得了拿英语精确输出我的观点然后还能把对面驳倒的能力。
到最后我在做托福口语的时候,我还真就感觉像是和室友聊天一样,用了特别快的语速把每一道题说了两三个分论点,加点梗加点小幽默,带上一点点辩论的味道,语法至少符合美国口语标准,就考到了30分。
SAT
对于SAT考试,我和大家走的都是国内暑期补习班路线,但是有一点我一定要强烈推荐,那就是学习AP美国历史对于SAT阅读帮助很大。一般来说SAT的历史类和总统讲话类文章的背景知识都会在AP美国历史中学到。
我考出1540那一场考试我就做到了有一篇阅读光看作者是谁我就知道了双方论点以及他们到底在争什么,有这种背景知识再去读文章能够极大地提高理解力和阅读速度。我一直相信其实SAT最稳的方法是靠厚实的功底来通关的,虽然小说题很难保证出到我们已经读过的小说,但是想要获得足够SAT阅读的历史背景,一门AP美史是够用的。
那么让我们来继续看小漫画:

活动与奖项
在跨过标化门槛以后,下一个半硬性指标就是活动与奖项。
其实我一直就是一个普通人。在我的申请季中,我见过很多名校案例,里面的主人公动辄就是去非洲实习,或者去美国大城市的音乐会做演奏,再或者启动了一个资金上万的公益项目。我当时想的也是,我离这样的神仙太遥远了。自己拿着在高中村子里辛苦攒的区域性和州内的活动全加起来也不如他们一个国际性荣誉闪耀。
但是走过了这一遭以后,我只想说,每个人的申请材料基本上都不可复制,最重要的就是充满自信地做自己。我虽然是一个又宅又懒床又有拖延症又沉迷动漫又胆小还爱做白日梦的普通人,但是我也有我自己的热爱,就算是这样的我,也在申请的时候成功地憋出了只属于自己的制胜法宝。
普通弹药
在我给自己的规划体系里,我认为首先要拥有多样化的普通活动。对于我来说,就有州级别的数学比赛,法语比赛等等。更高级一点的包括我担任过学生会的国际生代表,以及我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去墨西哥帮震灾区盖房子等。这些活动通常代表了申请生的多彩生活,但是会缺乏鲜明的个人色彩和领导力,只能拿来当做活动区域的根基来做。这就是我的“普通弹药”。

量很足的推荐信
当然,我的“普通弹药”还有另外一个组成部分,那就是量很足的推荐信。
我向密西根大学堆了六封推荐信(虽然别人都说推荐信太多不好),其中包括了:法语老师,微积分老师,AP美史+欧史老师,生物老师,教过我漫画的电影制作人,和一位莱斯大学的副教授。那么让我来一一介绍一下。
首先我们学校的法语老师和微积分老师是学校最德高望重的两位,法语老师可能对我的评价只是中等偏上(而不是大家一般争取的最好)但是因为他做过八年的升学顾问,非常了解大学想在推荐信中看到什么,加上我每年都坚持法语,所以选择了他。微积分老师则是因为我发言好,分数优秀,非常愿意为我的学术能力代言,特别积极地接受了我的请求。
AP美史欧史是一位老师教的,因为他平时表扬我最多的是我英语写作好(除了托福SAT),所以我选择他是为了代表我在英语学术写作上没有问题。
至于生物老师,我一入学就非常坚定地表示了以后要学生物,并且我们学校所有生物课我都上了个遍,因此他最能为我的专业代言。我的生物老师为我写了两个版本,一是专门针对康奈尔的推荐信(虽然我不知道他具体写了什么)(而且仍然被脆拒了)(我好苦啊),二是普适其他大学的推荐信。
教我漫画的老师和莱斯大学的副教授都是我通过某夏校认识的,他们愿意给我写推荐信。漫画老师主要是描写我画画这个业余爱好,那位教授则是教我的演讲所以是代表我口才的重要一环。
我因为舍不得他们每一位代表的我不同的一面,才勉为其难的把六封都交了上去。我认为推荐信多不是问题,最重要的是不要重复。我上面写到的六封信每一封都代表了我独特的一面,所以才这么做的。
杀手锏
最后在这些之上,我认为还需要一项专业对口的杀手锏类奖项,和一个让自己在招生官眼中获得个性色彩的特殊成就。你问我准备了什么?来看漫画吧。

我的申请专业是生物学,而我针对这个专业,证明我能够胜任的活动,就是一篇论文。我从小就对动植物感兴趣,因此养了不少宠物,从热带鱼开始一直到螃蟹,蜥蜴,仓鼠,捕蝇草,蝾螈等等奇特的动植物。升入高中以后保持了对生物学的热爱。
但是尽管生物类课程全A,AP也是5分,这并不能充分让我在生物专业的申请者之中脱颖而出。因此,可以说我申请季最发愁的就是生物方面没有亮点。为了解决这个危机,我委请我的counselor帮我联系到了一位大学教授愿意帮助我完成一个课题,为此写一篇论文,然后去投稿。如果能在国际Journal上发表,便是一个不错的特殊亮点。
而实际上我为了 能够在中美都能够继续这个课题,选择了不用去实验室的生物信息类课题。这类课题的目标就是下载数据库的数据并且进行挖掘和分析。只要会了生物信息学的程序算法操作和相关知识,对于高中生来说也是相对难度小一些的课题。
而我一个编程萌新花费了两个多月仅仅是吃透了生物信息编程语言R语言。利用R软件的算法,我总结出了一对拥有显著关联性的基因,作为我论文的主题,并且包括了其他值得一提的表达关系,投稿发表。
这一切都是在我11年级暑假完成的,而在12年级开学后不久,我发现我的论文被一个国际电脑工程与生物信息学术会议录用了,并且被邀请去巴黎讲演我的论文。不过我因为胆小,没有接受这份邀请,仅仅是把我的论文发表在了会议上而已。随后这篇文章在经过我室友的爸爸(碰巧是哈佛的博士)的修改建议后,又登载到了会议所属的国际性杂志上。从此,我获得了我在生物系的必杀技:论文在国际学术会议发表。
我觉得到这里又有人会吐槽了,他们会说这种事情也不是人人都能做的。
在这里我就想说,其实这件事在开始的时候我也觉得不太可能发生的,但是自己愣是一路坚持下来了。因为我深深明白,想要去到梦校,没有一两个国际级别的成就是很难的。对于无法到处飞的同学们,投稿国际学术杂志已经是较为方便的一种方式了。我也是克服胆小以后硬着头皮上的,有兴趣的话大家不妨也试试呢?
>>滑动查看梨同学原创图片
最后一个我想说的活动,那就是之前提到的特殊类成就。虽然都叫特殊类成就了,但是其本质不需要特别特殊,而是会在专业之上增加一个有特点的闪光点类的活动。比如说,我作为一心想学生物的人,副业竟然是……画画?
当然我不能只是单纯的告诉别人我画画,这也是要靠多个活动一起来描绘的。我从11年级开始就当了学校校报队的总美编,负责报纸,网页,和年册的美工。这算是一项领导力活动,后来又跟随着校队跑到了芝加哥的Journalism Education Association 的国家级比赛(实际上本质是传媒类比赛)比了一场Editorial Cartoon,也就是我们在报纸上看到的小漫画,获得了最高奖“Superior”评级。
拿到第一没有表面上听起来那么难。但是本质上这就是一个美国国家级比赛的第一名,往我这个普通漫画宅脸上增了不少光。这便被我拿来作为凸显我个性的特殊性成就。归根结底,我需要这项成就的原因是,学生物的人有千千万万, 但是学生物又拿漫画奖的人就变得少了很多。有一种专业之外的业余成就也是让招生官对申请者留下印象的好办法。
文书
大家不要去担心会不会喧宾夺主的问题,我在加州系的四篇文书中,三篇与我的绘画有关联,只有一篇是描写我的生物爱好的。但是在这三篇绘画文书中,只有一篇是纯绘画,另外一篇是我在校报队中带领同学做美工的领导力,还有一篇是我从绘画这条道路上得到的感悟和由此产生的坚持。

就是这样75%画画、25%生物的文书,也帮助我录进了UC伯克利自然资源学院的微生物系。所以,我想说的还是,大家一定要开开心心做自己,展现真实的自我给招生官看。
艺术类的业余爱好也可以做成小巧的portefolio把作品一并交上。比如北卡教堂山的简历区就说建议不要投与common app重复的简历,而是投有个人特色的补充性资料。我就把我为高中做的海报,年册封面,报纸漫画整理成了一个pdf文件上传了进去,并且表示我愿意为未来的集体奉献,做一样的事情。然后我就被录取了。(UNC我对不起你啊555555!)
但是艺术类portefolio也需要小心谨慎一点,有一些学校会提供专门的上传portefolio的地方,而上传到这些地方的作品通常是要经过专门的美院教授的审批的。如果作品不够出彩,反倒容易被留下“一般”的标签。像我这种纯属业余爱好的不申请美院的半吊子,应该找“补充材料”的上传而不是专业美院的portefolio。补充材料一般会在学校官网或者Common App 上,portefolio一般会在slideroom这种专业网站,或者学校明确告诉你是Portefolio的上传处上传。
>>滑动查看梨同学原创图片
接下来,University of Michigan向我抛来了三个文书题目,幸运的是,面对2024er,耿直的Umich并没有更改文书题目。其实在申请季我看很多文书范文,感受到的硬伤都是“思路我都懂,可是里面提到的神仙活动我没有啊!”所以与其介绍我文书具体写了什么(也就是整合之前提到的活动),不如我来介绍一下我对于这三道题的理解,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参考。
第一篇
If you could only do one of the activities you have listed in the Activities section of your Common Application, which one would you keep doing? Why? (Required for all applicants)
这是一道非常短的150words的问题,我觉得在这里招生官就是直接在问:你的特别活动是哪个?特别的活动最好能够凸显个人特色或者与众不同的意义。看来我还是要拿我的文书举例。在我的文书里我不仅仅介绍了我画画的日常,也提到了绘画是我拿来服务他人(做报纸,海报,年册等)的重要组成,所以也反映了我想要多服务自己的Community的愿望。
第二篇
Everyone belongs to many different communities and/or groups defined by (among other things) shared geography, religion, ethnicity, income, cuisine, interest, race, ideology, or intellectual heritage. Choose one of the communities to which you belong, and describe that community and your place within it. (300 words)
这一道题就是在让申请者介绍自己的背景了。但是最重要的部分不是描述背景而是“Your place within it”。申请人在ta自己社群里担任的角色很可能就是以后在大学里充当的角色,所以说通过描写your place within it, 申请人就是在告诉招生官自己以后在大学里的潜在作用。

第三篇
Describe the unique qualities that attract you to the specific undergraduate College or School (including preferred admission and dual degree programs) to which you are apply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How would that curriculum support your interests? (550 words)
这里当然是开始吹啦,捧一捧Umich大家谁都不亏。但是why文书最重要的,当然还是要Specific。我之前遇到一位来我们高中宣讲的UChicago的招生官就说,她会对Why文书做“Whiteout test”,即把文书中提到的学校名,专业等专有名词涂掉,换成隔壁学校的(西北大学感受到了一股寒意)再看一遍,如果还能勉强通顺,则这个why文书就是失败的。
我在写这篇Umich的Why文书时,就精确到了教授,课表,活动,社团,宿舍等独一无二的信息。对于Umich来说,大家一定要做足School Research,尽量泡在学校官网里,仔细探索分支页面,挑选自己喜欢的。最好情况下可以再拿几个类似的院校作对比,这样比较好看出有哪些点是独一无二的。也希望大家经过详细的School Research以后能够爱上Umich,哈哈。
文书Tips
最后我来推荐一些写文书时的Tips:
其实我认为文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给申请“注入生命”,有了文书,才有Personal Voice。最首先,这个Personal Voice一定要是Personal,而不是我们很容易写出来的一本正经的叙述文。文书的风格也可以是随和幽默的,不经意间一句小调侃也可以减轻招生官日理万机的劳累。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字里行间透露着个人的风格和魅力。

其次关于主文书内容,我学到的一个比较好的策略是“平常主题的非常联系”,也就是在一个常见的题材的基础上添加一个一般不会与这个主题相关联的另外一个话题,并把这两项连接起来。这里的思路有些像我在活动部分提到的 “特殊成就”。
举个例子,我在主文书里就提到了生物和美术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两项联系到一起以后对我到底有什么意义和启发。类似的例子可以包括比如申请者通过编程的启发改善了自己和家人的关系,再或者把自己练习乐器的心得运用在数学上,等等。
这些看似荒谬的联系实际上真的有人写了出来,并且都是非常独特精彩的文章。大家不妨试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试一试这样的构思方法,如果能够成功串起一篇流畅且有意义的文书,一定能脱颖而出。
答完三个问题之后我打开了EA结果的Portal……Accept?Defer?or Reject?
>>滑动查看梨同学原创图片
一开始打开Portal的我是懵的,没有录取信,没有彩带,甚至没有拒信,只是在下面出现了很小的一个按钮:View Decision。

我点了进去,依然没有录取信,没有彩带,也没有拒信,我的第一印象是,自己一定是被Umich这位Defer狂魔给Defer了。
屏幕中央出现的一行小字:

Umich就以这种低调的方式,悄悄地递给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封大学录取。
到此为止,我申请季最惊心动魄的一段就结束了,我终于成为了有学上的人。后来的UVA, 伯克利,范德堡 的录取都比不上这一封的感动。虽然听起来很傻,但是这也可能是我选择Umich的一部分原因吧。
后来我收到了别的学校的offer以后总是下意识的拿去跟Umich比,然后发现,无论如何好像还是喜欢密大,就好像被魔法洗脑了一样。后来范围缩短到伯克利和密大,我只好亲自去考察了两个校园。在看到密大无处不在的M以后,我感到自己被同化了。我见到的每一个当地人都满怀着百分之二百的热爱为Umich奉献着。
后来我又了解到了一些世界各地Umich校友团结一心的案例,再看看校园里遍地都是的黄色大M,感觉M已经成为了一种信仰,在全球50多万校友心中留存着。我被这种信仰深深感染了。
算了,反正都是全美和全球顶尖的大学,这个那个都差不了多少,挑个自己喜欢的吧。

*注:正文中所有漫画均为梨同学原创手绘,未经授权请勿使用

* TestDaily是由damo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创立的北美留学线上教育团队,专注于为北美留学生的备考和申请提供优质的信息和服务,至今已经服务超过20万人次。团队核心成员来自北京新东方和美国名校毕业生,正式出版《大漠点词》、《申请手册》、《托福写作120》等多本书籍,并开发出多种广受好评的互联网备考和申请产品。

帮忙点个在看叭?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