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实习特辑 | 中科院南京古生物博物馆

实习特辑 | 中科院南京古生物博物馆

阅读量:3697684 2019-10-23


10月20日,乘着秋日的暖阳,环科182全体同学开始了大家期待已久的环境科学基础实习。
实习的第一站,我们来到的是——中科院南京古生物博物馆。
上午九点左右,我们乘坐大巴到达目的地。
来康康大家激动的小脸儿叭~

1
伴随着映入眼帘的大型合川马门溪龙化石,我们首先开始了对化石奥秘的探索。合川马门溪龙
合川马门溪龙为植食性动物,生活于侏罗纪晚期,发掘于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将军庙附近。
来自南京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的讲解员为我们介绍了化石的种类、化石的形成以及化石的价值和意义等方面的知识。化石的分类
在讲解过程中,大家紧跟讲解员的步伐,不时拿出手机拍照和录音,生怕错过了重要的内容。大家认真学习的样子真可爱!2
接下来讲解员为我们详细讲解了生物演化的过程。
在动物演化部分,为我们重点介绍了澄江动物群。
澄江动物群
澄江动物群位于我国云南澄江帽天山附近,产出地层为云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玉案山段黄绿色粉砂质页岩中, 是保存完整的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化石群。她生动地再现了5.3亿年前海洋生命壮丽景观和现生动物的原始特征。澄江生物群的研究和发现,不仅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这一非线性突发性演化提供了科学事实,同时对达尔文渐变式进化理论产生了重大的挑战。澄江生物群共涵盖16个门类、200余个物种化石(截止2012年)。 葛老师为大家讲解与澄江动物群相关的知识。
在植物演化部分,讲解员为我们系统地介绍了植物演化的大致过程。


3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有关五次生物大灭绝的部分。

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又称奥陶纪大灭绝。
时间:发生于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
事件:导致大约85%的物种绝灭。

第二次生物大灭绝又称泥盆纪大灭绝。
时间:3.65亿年前的泥盆纪晚期。
事件:海洋生物遭受了灭顶之灾。

第三次生物大灭绝又称二叠纪大灭绝。
时间: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
 事件:导致超过96%的地球生物灭绝。

第四次生物大灭绝又称三叠纪大灭绝。
时间: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
事件:发生了第四次生物大灭绝,爬行类动物遭遇重创。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又称白垩纪大灭绝或恐龙大灭绝。
时间: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
事件:三叠纪晚期以来长期统治地球的恐龙整体灭绝。
通过第一次在中科院南京古生物博物馆的短暂参观,我们对地球生物的进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实习的时间虽然短暂,但熟悉掌握这些知识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哦~
让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本次参观学习的要点吧:
地球环境演变与生物演化的基本历程;
五次生物大灭绝的程度、范围、成因;
第四纪气候变化的过程、特点、成因。
最后,用一张可可爱爱的环科182的合照来结束咱们本期的推送!

实习进行时,敬请期待我们之后的实习特辑哦!
责编 | 付瑶佳
环科182QQ号:934607923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