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艺术是最高的养生方法》(下册)

《艺术是最高的养生方法》(下册)

阅读量:3703377 2019-10-23


养身的生活|艺术的世界

艺术是最高的养生方法(下册)

净肺肠泥
清代李方膺自题《竹石图》轴:“人逢俗病便难医,岐伯良方竹最宜;墨汁未干才搁笔,清风已净肺肠泥。”净:洗除净尽。肺肠:指内心。泥:泥滓,喻尘俗。其意是说,画墨竹者和观墨竹者都能洗除净尽内心尘俗之气,讲的是绘画审美调剂功能。
李甲明 《振翅高飞》33x34.5约1平尺 
养性情,涤烦襟,破孤闷,释躁心,迎静气
 清代王昱《东庄论画》:“学画所以养性情,且可涤烦襟,破孤闷,释躁心,迎静气。昔人谓山水画家多寿,盖烟云供养,眼前无非生机,古来各家享大耋者居多,良有以也。”是说学画能滋养本性(人的禀赋和气质),可涤除胸襟烦恼、孤独苦闷、急躁情绪,迎来心地纯净之气。道家谓“却食吞气”,凭“烟云供养”可致长寿。明陈继儒《妮古录》:“黄大痴九十而貌如童颜,米友仁八十余神明不衰,无疾而逝,盖画中烟云供养也。”米、黄是宋、元山水画大家。
周积寅《难得糊涂》131x45约5.3平尺
内可以乐志,外可以养身
 清代董棨《素养居画学钩深》:“或人谓仆嗜画,乐此不疲。仆曰:‘不然。我家贫而境苦,惟此腕底风情,陶然自得。内可以乐志,外可以养身,非外境之所可夺也’。”指嗜画者不仅从画中受到审美教育,以确立自己的志向、意志为乐,还可以保养身体,达到长寿的愿望。
任大庆《渐入佳境》248x124.5cm28平尺
画以养性
清代范玑《过云庐画论》:“画以养性,非以求名利。世俗每视其人名利之得失,而重轻其画,此大可鄙,莫为所惑。”指绘画能涵养人的朴质的本性,静默恬淡,具有养性功能。
方淩波 书法 33x33约1平尺 
舒畅郁积,陶冶性灵
徐悲鸿《中国今日急需提倡之美术》:“国家惟一奖励美术之道……可以增进人民的美感;舒畅其郁积,而陶冶其性灵。”舒畅:宽舒畅快。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然顾天窥地,不过寻丈,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郁积:思虑烦冤,不得发舒之谓。张华《杂诗》:“怀思岂不隆,感物重郁积。”陶冶:娱情养性。杜甫《解闷》诗:“陶冶性灵存底物。”性灵:犹言性情。
黄戈《晓云深处林泉心》69x138cm8.6平尺
画以慰天下之劳人
清代郑燮《板桥题画·靳秋田索画》:“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这里所指的劳人,即“惟劳苦贫病之人”,当然也包括“苦其身,勤其力”的“天地间第一等人”在内的农夫。在封建社会里,他能提出如是说,是非常了不起的,但这种思想和行为在当时是难以实现的,靠“卖画以自给”的板桥,其买主仍逃脱不出“安享人”之范围,而绝不是连饭都吃不饱的“劳人”。然而,他毕竟还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主张:其一,以书画抒发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所谓“疑是民间疾苦声”、“一枝一叶总关情”;其二,以书画售款接济劳动人民,将每次“所入润笔钱”放入囊中,系在身边,“遇故人子及乡人之贫者,随手取赠之”,“辄尽”为止。这是当时一般书画家所不能理解,也是无法相比拟的。
任大庆《得此可养心》67x33cm约2平尺

文字原创|周积寅  王凤珠
养身的生活|艺术的世界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